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特朗普回归后的强势介入,使这场二战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迎来“关键时刻”。三年战事深刻冲击了冷战后维系30年的国际秩序,也永远地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版图上的俄罗斯。尽管在西方严厉制裁和持续的巨大战争消耗下展现出强大韧性,但对已“习惯了”作战的俄罗斯来说,无论局势如何发展,都必将直面这个已被自己所深深震撼和重塑的世界。
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学术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表示,无论是这场冲突对俄罗斯及其人民造成的总体影响,还是俄罗斯因战事在国际社会受到孤立的程度,实际上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西方已经开始意识到无法完全将俄罗斯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尽管现在可能还为时尚早,但俄罗斯必须做好未来规划。从历史经验来看,从战时体制回归正常状态并实现新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25年应是俄罗斯经济“软着陆”之年
北京日报客户端:在严厉制裁下,俄罗斯经济过去两年增长分别达到3.6%和4.1%,如何看待俄罗斯经济的这种逆势增长?
科尔图诺夫:俄罗斯经济的表现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其中之一是国防预算增长,在过去三年大幅提升。俄罗斯每年的国防开支已超过1000亿美元。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所谓“进口替代”,在许多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众多外国公司退出俄罗斯市场后,本土生产商填补了这一空缺。这导致了国内需求显著增长,同时推动生产增加。俄罗斯还经历了一轮真正的建筑热潮,国家一度提供补贴贷款,这进一步刺激了市场需求。最后,俄罗斯农业在过去三年中表现良好,也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许多俄罗斯经济学家并不认为这种高速增长对俄罗斯经济是健康的,他们认为这也会导致通货膨胀。例如,去年俄罗斯通胀率达到约9.5%,这一水平无疑较高。因此,专业的经济学界普遍认为,2025年应成为俄罗斯新经济的“软着陆”之年,经济增速应从去年的4%以上降至今年的2%左右,使增长更加可持续和自然。
许多人认为,国家需要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也需要更缓慢的通货膨胀。至于今年的经济走势如何,我们拭目以待。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曾预期俄罗斯经济会崩溃或瓦解的看法已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俄罗斯的经济表现优于大多数西方国家,其经济体系无疑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
冲突对俄罗斯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北京日报客户端:三年的战事给俄罗斯带来了什么?
科尔图诺夫: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情况取决于俄罗斯不同人群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如果看靠近前线的地区,比如库尔斯克以及经常遭受乌克兰炮火袭击的别尔哥罗德等地,损失确实很严重。但如果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不会认为影响特别巨大。
当然,一些西方公司撤离了俄罗斯,我们在街头已经很少能见到欧洲制造的汽车,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中国品牌汽车。但总体而言,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事实上,如果你在莫斯科市中心漫步,基本上不会看到与冲突前有太大的区别。
俄罗斯的政治体系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我认为反战情绪较为高涨。国家对政治局势的控制比三四年前更加严格。但与此同时,我不认为我们能观察到特别剧烈或激进的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俄罗斯领导层的确设法将这场冲突与大多数俄罗斯民众区分隔离开来。因此,除了那些正在前线战斗的人之外,对普通俄罗斯人来说,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改变。
俄罗斯在国际社会的孤立程度相对有限
北京日报客户端:由于特朗普的回归,这场冲突正迎来三年来距离和平最近的时刻。俄罗斯将如何重返国际社会?
科尔图诺夫:我认为,如果说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已被完全孤立,可能有些言过其实。
以去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的金砖峰会为例,它吸引了大批与会者,不仅包括金砖国家成员,还包括许多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大约有20多位外国政要出席,其中不仅有国家领导人,还有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例如联合国秘书长。因此,我认为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孤立程度是相对有限的。
然而,俄罗斯确实受到了影响,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联系被大幅削弱。目前,我们几乎没有来自欧洲、美国、韩国和日本的访问。因此,俄罗斯的外交重点已转向传统伙伴和全球南方国家。如今,俄罗斯在非洲、南亚乃至拉丁美洲的活动明显更加活跃。
当然,我们希望迟早能恢复与西方的关系。一些人认为,新一届美国政府对恢复与莫斯科关系的承诺表明,即使在西方,也开始意识到无法完全将俄罗斯排除在国际社会之外。即便这个恢复过程可能会很漫长,甚至对某些政治领导人来说充满挑战和阻力,但最终仍需要逐步推进。
特朗普分化俄中关系的努力恐难奏效
北京日报客户端:你提到了特朗普。很多观点认为他可能试图拉拢俄罗斯,进而破坏或弱化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这值得担心吗?
科尔图诺夫:我认为,俄中关系并不会受到直接影响,因为莫斯科和北京的关系有其自身的逻辑和发展动力。即使没有美国的存在,这两个国家由于共享漫长的边界、经济互补性强,并在本地区及全球范围内拥有诸多共同利益,必然会保持良好关系。两国领导人已在这段关系上投入了大量心血,外部因素难以改变双方的立场。今年5月和9月,双方都将隆重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期待俄中高层在新的一年保持交往。
从经贸关系来看,俄中贸易持续增长,并且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两国在许多地区问题上保持立场协调,并在联合国安理会及其他国际场合密切合作。
我不认为特朗普政府能破坏这段关系。他可能会尝试分化莫斯科与北京,但这种努力恐怕不会奏效。双方都不愿为了华盛顿的某些承诺而牺牲彼此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莫斯科和北京都希望与华盛顿建立更稳定、更可预测、更具合作性的关系。在北京,期待莫斯科能妥善处理与华盛顿的关系;在莫斯科,则希望中美达成贸易协议,促进双边关系的稳定。毕竟,如果中美关系持续恶化,所有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俄罗斯。中美之间的全面贸易战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所有全球经济参与者都将因此受到负面影响。
俄罗斯未来应重点发展高科技产业
北京日报客户端:俄乌冲突结束后,俄罗斯将走向何方?
科尔图诺夫: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冲突的走向。当然,在俄罗斯,人们希望能取得胜利。但目前尚不清楚这场冲突何时以及如何达成全面的政治解决方案。因为这不仅仅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更涉及俄罗斯与西方的较量,同时也关乎欧洲安全。达成和解需要时间,尤其是在西方内部,对如何结束这场冲突以及向俄罗斯提供何种解决方案,尚未形成共识。
假设冲突结束,俄罗斯将不得不应对一系列战后问题。首先,大量目前身处战壕的士兵需要回归平民生活。历史表明,从军人到普通公民的转变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再培训计划、稳定的就业机会以及相应的社会保障。
其次,俄罗斯需要将经济体系从战时模式转回和平时期的运作模式。目前,国防产业被优先发展,战后可能需要削减军费开支。这意味着需要将部分军工产业转向民用,而这并非易事,许多国家在类似情况下都经历过复杂的产业转型挑战。
此外,俄罗斯还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的发展重点应该放在高科技产业,不仅依赖大型公共或公私合营项目,还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推动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
最后,俄罗斯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政治周期。冲突结束后,许多关于国家发展的重大议题将重新被提上议程。因此,尽管现在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思考战后局势、为未来做好规划,永远不会太早。特别是在经历这场兄弟阋墙的冲突后,如何重建国家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