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央视新闻
有一种皮肤病,据得过的人说这种痛可能纠缠很多年,这就是被称为“最疼皮肤病”的带状疱疹。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患一次带状疱疹,据统计,我国50岁以上人群每年新发带状疱疹约156万人。
每年春节后这个时间,医院带状疱疹患者的数量都会明显增加,据医生介绍,这主要是因为流感高发、过度劳累和生活不规律导致免疫力下降,潜伏在体内的病毒被激活,从而引发了感染。
一、带状疱疹发作的主因是自身免疫力下降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90%以上的成人体内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儿童期感染这个病毒后,它在人体首次发病就会得水痘,遇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后,病毒不会被彻底清除,就躲到了背根神经节里,当身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潜伏的病毒就会伺机而动,沿着神经“作妖”,导致神经发炎、坏死引起疼痛。
除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病率升高以外,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罹患带状疱疹风险增加24%到41%;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3倍到4倍。
二、带状疱疹病毒破坏神经 导致疼痛难忍
得了带状疱疹为什么会比一般的皮肤病痛感强烈这么多?皮肤表面的疱疹好了以后,一部分病人依然很痛,甚至被这种疼痛纠缠数年。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表示,这种病毒会感染人体负责疼痛感知的神经,破坏神经节这一关键结构,进而引发剧烈疼痛。绝大部分患者会将这种疼痛形容为刀割样、火烧样、针刺样或穿心般的疼痛。随着病情好转,很多人的疼痛会逐渐消失。然而,也有不少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患上了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临床中,甚至有患者忍受这种疼痛长达40年之久。
三、出现疱疹前可识别 早期治疗可能抑制发作
带状疱疹潜伏期长,大约70%至80%的患者在疱疹出现前身体就会出现疼痛的感觉,往往很多人误认为这是其他疾病,耽误了治疗。
医生提醒,在身体感觉疼痛还没有出现疱疹时对症治疗,带状疱疹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一些患者甚至能阻止带状疱疹发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厚敏介绍,神经从人体后部的脊椎呈束状分支,到达皮肤。带状疱疹是由于某一根神经遭到破坏,造成疼痛,且其症状呈单侧分布的特点。例如,疼痛可能出现在身体左侧的前部或后部,即为单侧分布。其分布区域最常见于胸腰段,具体可能表现在胸背部或者腰部,也可能出现在单侧头面部,但一定是单侧不超过人体中线。当出现这种单侧分布的疼痛时,我们就需要警惕是否患上了带状疱疹。
四、带状疱疹预防胜于治疗
大多数带状疱疹患者可以通过抗病毒等治疗方法治愈,但这个疾病最难缠的是后遗神经痛,这种疼痛可能持续很长时间,所以带状疱疹的预防胜于治疗。
专家介绍,预防带状疱疹,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熬夜、着凉等,避免较大的情绪波动。这些都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也可能诱发带状疱疹。目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预防方式,它也被称为一级预防,50岁以上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带状疱疹发生率可以降低90%以上。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指出,大规模数据显示,接种疫苗对于预防带状疱疹具有显著效果。即使接种后仍感染带状疱疹,病情严重程度也会大幅降低。在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一部分抗体,甚至是强烈抗体,这有助于疾病的治愈。
五、关于带状疱疹哪些误区需要注意
带状疱疹的疱疹只长在腰上吗?
带状疱疹病毒可以在身体任何部位的神经节复制繁殖,比如头部、颈部、胸部、腰部,甚至四肢,腰部只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发病部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育指出,除常见的皮肤型带状疱疹外,还有多种特殊类型,例如眼部周围、耳朵周围的带状疱疹,以及一部分被称为播散型的带状疱疹。眼周带状疱疹会对眼球造成影响,包括角膜,轻度的会影响视力,重度的甚至会引起失明。耳部带状疱疹则会引发耳部剧烈疼痛,同时伴随面瘫症状,严重情况下还会引起听力下降。
带状疱疹不会复发,真的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主任吴文育表示,许多民众认为带状疱疹是一种具有终身免疫性的疾病,觉得只要患过一次,便终生不会再患。实际上,对大部分人而言确实如此,但约5%的人群一生中可能会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患上带状疱疹。为何这些人容易罹患带状疱疹呢?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这类人群本身患有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功能较为低下;其二,部分人群日常生活不规律,经常熬夜,致使自身免疫功能下降,这就容易引发带状疱疹的再次感染。所以,这类人群是带状疱疹复发的常见群体。
带状疱疹不会传染吗?
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称,目前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在发病前期与急性期具备一定的传染性。因此,家中若有老人、小孩,需多加注意。通常情况下,进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阶段,其传染性极小,甚至可以认为不具备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