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黄盛)A股近2/3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新三板约九成是民企,民企再融资、并购重组家数约占全市场的七成……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解决民营企业发展难题的机制,正在跑出“加速度”。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潘功胜日前主持召开党委会议,提出要进一步畅通股、债、贷三种融资渠道,加大各类金融资源要素投入,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为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述会议还提出,用好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落实落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各项举措;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强化民营企业债券风险分担,支持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券、绿色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融资工具;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产业链上民营企业便利融资;建立常态化银企交流沟通机制,运用好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畅通服务链条,提升民营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
金融监管总局党委召开会议表示,要保持对民营企业稳定有效的增量信贷供给,加大民营小微企业的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力度;为重点民间投资项目搭建银企精准对接平台,充分发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落实好无还本续贷政策,加强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切实提高民营企业融资满足度;用好“白名单”机制,打好房地产各项融资工具的“组合拳”,满足包括民营房企在内的各类房地产企业不同环节、不同阶段的合理融资需求;丰富保险产品体系,稳步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工作,加强和完善对民营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在金融业市场准入方面,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
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主持召开党委会,提出要做好民营企业股债融资支持,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着力点,抓好“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耐心资本,吸引更多优秀民营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要积极助力民营企业破解发展难题,配合有关部门化解拖欠民营上市公司账款问题,统筹做好房地产企业融资支持和债券违约风险防控,会同相关方面稳妥处置民营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推出更多典型案例。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金融体系从“输血”向“造血”功能升级:既要通过工具创新破解融资堵点,更要通过制度设计重构金融机构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推动政策细则落地过程中,尤其要在风险定价能力提升、数据基础设施完善等“硬骨头”领域突破,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别需要金融体系在融资渠道、风险分担、服务适配性等多维度提供针对性支持,核心方向包括多元化融资工具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赋能和长期资金与政策协同机制。”田利辉举例说,针对轻资产科技型民企,完善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机制,支持专利、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在渠道上,要优化股权融资渠道,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降低民企上市门槛,鼓励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通过IPO或并购重组扩大资本规模。
破解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难题,田利辉建议,要从激励机制、风险分担、能力建设三方面发力;同时要推动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与地方担保机构联动,调降民企担保费率,并建立风险分担比例,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扩面提效。
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上,要针对细分领域培养“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提升对民营企业技术路线和市场前景的研判能力,提升服务团队行业专业化;也要运用大数据建模分析民企经营数据,替代传统抵押物依赖,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精准风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