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601998)近日宣布,对全资子公司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下称“中信金租”)增资30亿元,并将30亿元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使其注册资本从40亿元增至100亿元,成为国内第10家注册资本达百亿级的金融租赁公司。市场分析认为,这一动作标志着银行系金租公司正通过资本扩张应对监管新规与行业竞争压力,同时折射出金融租赁行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转型的深层逻辑。
中信金租的增资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以来,招银金租、苏银金租、青银金租等多家银行系金租公司密集调整注册资本,其中招银金租、苏银金租增资幅度达50%,青银金租、永赢金租增幅约20%。这一趋势与2024年11月施行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直接相关,新规中将最低注册资本提升至10亿元(部分业务需更高),并规定主要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51%。目前,青岛银行、浦发银行等已通过增资调整持股比例至60%、69.56%。
中信银行表示,此次增资旨在提升中信金租的市场竞争力与风险抵御能力,助力其业务规模增长及转型升级。数据显示,中信金租2024年前三季度末总资产达700亿元,净利润7.5亿元,聚焦清洁能源、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此次增资后,其资本充足率将进一步提升,为拓展船舶、飞机等重资产业务提供支撑。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租赁行业发展报告(2024)》,截至2023年末,金租公司总资产规模达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9%;租赁资产余额3.97万亿元,同比增长9.27%。2025年,多家头部金租公司明确转型方向:交银金租聚焦绿色航运,工银金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中小机构如湖北金租则通过科技、绿色租赁业务实现投放翻番。
尽管增资潮增强了行业抗风险能力,但新规对杠杆率(不低于6%)和财务杠杆倍数(不超过10倍)的限制,倒逼金租公司优化资产结构。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与资产荒加剧,金租公司需在服务实体经济与盈利诉求间寻求平衡。中信金租的百亿级资本储备,或为其在新能源、普惠租赁等赛道抢占先机提供弹药。
(文章来源:财中社)
上一篇:第八届英国华校校长论坛在伦敦举行
下一篇:来海南,看看春天的“小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