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我觉得我的衣服鞋子袜子都可以接入DeepSeek了。”有网友发出这样的感慨。DeepSeek,一款由国内人工智能公司深度求索研发的开源大型语言模型,凭借其“好用、开源、免费”三大特点迅速走红,成为今年春天人尽皆知的爆火关键词。
以DeepSeek为代表,AI大模型成为各行各业的营销新热点,汽车行业也不例外。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车企纷纷宣布与DeepSeek合作,产业链上下游众多企业也争相加入,掀起了一股大模型上车热潮。到了现在,还未宣布与DeepSeek完成深度融合的汽车企业/品牌已经不多了。
“只有少数在创新,其他的都在跟风。”对于这一波空前火爆的接入热潮,有不少观点认为,车企的争相官宣更多是抢夺流量红利的营销行为。那么,DeepSeek引领的AI变革下,大模型上车的真正打开方式有哪些?
01
智能座舱:交互体验原地“开挂”
在汽车领域,智能座舱是目前社会讨论最多、最容易快速落地,也最能让用户直观感知到差异的应用场景,因此成为各大车企优化的第一目标。目前来看,大多数车企都将接入DeepSeek后的宣传重点聚焦在智能座舱场景,让消费者享受到更精准、流畅的智能语音交互。
“把一些车机的语音助手提升好了就已经阿弥陀佛了”、“xx品牌真的需要接入DS,毕竟它的eva是真的傻”、“以后孩子上车叽叽喳喳问问题就让他去问大模型,别烦我”......以往,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困境重重。语音交互时,简单的日常指令尚可应付,一旦涉及复杂的多重需求,系统便陷入迷茫,错误解读频频引发车主吐槽。手势操作更是刻板生硬,不仅限制了驾驶者的发挥,还时常因误判导致不必要的麻烦。AI大模型具备“察言观色”的本领,能通过持续收集驾驶者的使用习惯、偏好信息,逐步进化成驾驶者的贴心知己。
比如,东风汽车表示,接入DeepSeek后,车内语音交互将更加自然,场景理解能力更为智能,功能迭代速度也将大幅提升。借助多模态感知决策技术,系统不仅能精准识别驾驶员意图,还能根据舱内外场景提供个性化推荐与主动服务,从而实现从“交通工具”向“智慧出行伙伴”的进化。
吉利则通过DeepSeek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据介绍,这种融合后的AI系统能够更精准理解用户的模糊指令,并准确调用约2000个车载接口;还能基于车内外场景主动分析用户的潜在需求,为用户提供车辆控制、主动对话、售后服务等全方位的智能体验,大幅提升用户的智能交互感受,加速AI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普及。
02
智能驾驶:勇闯深水区
春节复工后,比亚迪等传统车企领衔,打响了“智驾平权”的战争。长远来看,DeepSeek等不断涌现的AI创新变革有助于推动智驾的加速普及。
“中国汽车市场和行业具有拥抱前沿技术的探索精神。”正如知行科技相关负责人所说,AI大模型高效的泛化能力,可系统性解决智能驾驶的长尾难题(如复杂城市场景、罕见事件处理),以及以低成本技术路径推动高阶功能普及,这都为智能驾驶行业探索深水区提供了新的有力工具。
具体而言,汽车行业可以利用大模型优化自动驾驶的感知与决策效率,降低对高算力硬件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与工程化挖潜,提升中低算力芯片的适用场景,为智驾行业降本增效;通过生成式AI重构数据生产流程,减少标注成本并加速模型迭代;探索跨模态融合,提升系统对复杂场景的逻辑理解能力,实现更安全、可靠的用户体验。
据介绍,知行科技将探索DeepSeek等前沿算法技术可能的应用前景,在自身软硬一体、行泊一体的技术能力之上,通过数据挖掘、强化学习、教师模型、知识蒸馏等技术方法,优化云端、车端模型性能,拓展智能驾驶系统的场景理解和应用能力,降低硬件成本,通过“数据驱动+算法革新”双轮驱动,助推智能驾驶 “普惠科技”的行业趋势。
03
汽车研发:效率、能力大幅提升
毋庸置疑,AI大模型对于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固态电池、AI底盘等在内的汽车全产业链的研发都是巨大的助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理事长欧阳明高近日在公开场合也表示,AI时代迎来了更强大的助力,智能研发平台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研发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他提到,电池设计正从第二代的仿真驱动向第三代基于AI的电池智能设计(BDA)技术方向发展,电池智能设计技术可将电池研发效率提升1~2个数量级,节省研发费用70%~80%。为了实现AI的电池智能设计,固态电池创新平台制定了时间表,2025年1月实现平台内测数据积累及交互,2025年12月将有智能研发平台发布版本,战略目标是上线全固态电池智能研发平台。
“具体到研发层面,应该说DeepSeek只是我们AI工具库中的最新一员。”华阳集团汽车电子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将ChatGPT、Copilot、Gemini等主流的AI产品根据各自不同的工具特性灵活应用到研发工作中,实现了研发效率的提升。此外,“AI将我们的资深工程师、专家从繁冗、耗时的基础性开发工作中解放出来,这一部分被释放的资源将集中于更有需要的研发工作中,例如对前瞻技术的战略储备,对核心问题的加大攻关投入等等。”他说,这实际上也有效提升了华阳的研发能力、服务能力。
04
汽车营销服务:告别“粗放时代”
AI大模型在汽车销售和服务环节,同样可以大放异彩。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AI大模型能够对海量的消费者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精准匹配其需求,大幅提高营销触达率。在客户服务环节,它赋能线上客服,使其瞬间拥有“最强大脑”,迅速给出专业、精准且贴心的回复。
近日消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新媒体AI内容运营数字化平台已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拥有了更高效的市场数据分析能力,可更精准地把握消费者行为偏好,产出更贴合用户喜好的高质量营销素材。目前已在60多家经销商展开第一批试点,覆盖超1000个账号,成效显著,内容生产效率相较以往提升超200%。
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途虎也已完成DeepSeek-R1、V3等模型的部署并将其接入核心业务流程,加速门店数字化车间管理、智能诊断辅助、预测性维护、供应链协同、智能客户管理等能力的升级,旨在为全国近7000家工场店提供更精准、高效的决策支持。
05
货运物流:掀起智能狂潮
将大模型技术与物流场景结合,过去两年,菜鸟、京东物流、货拉拉等企业早有探索。
菜鸟供应链推出基于大模型的数字化供应链产品“天机π”;京东推出言犀大模型,致力于深入物流产业场景;百度地图则推出物流大模型Beta版,率先在物流地址解析、物流调度决策两大领域开展应用;货拉拉介绍自研货运无忧大模型,据官方透露,货运事实性问答准确率超过90%。
地上铁新能源车服网络首席运营官李晓炜表示,AI大模型大热,让地上铁的管理层感到很兴奋,并开始尝试结合应用的新方向。比如地上铁运营着16万+辆物流车,其中有大量信息获取的重复工作,AI大模型可以帮助地上铁提高信息获取和沟通协调的效率,构建企业级知识库,实现知识平权。
在具体的运营节点上,包括单据审核、车型选择、产品推荐、车辆状态诊断等,大模型具备的自然语言交互能力以及信息抽象和提取的能力,也能帮助地上铁事半功倍。“一个一个业务点的赋能,最终会连点成面,就像20年前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一样,AI浪潮的到来会再一次用技术能力帮助企业在组织架构、运营管理模式上彻底重构。”李晓炜说。
06
出行服务:开启高能变革
AI大模型在出行服务领域的应用也让人眼前一亮。AI大模型能够对海量的出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实现更精准的智能调度;减少车辆的空驶率,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根据每位乘客的出行习惯、偏好等信息,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荐。
耀出行首席执行官杨广透露,3月份,耀出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与DeepSeek的融合,深度拥抱新一轮的人工智能产业革命。他举例:“可以将我们的每日运营数据交给大模型,让大模型来给耀出行的每日运营工作写日报,这样我们的城市经理就可以直接通过大模型迅速观测到昨日城市运营情况;我们的人工客服通过AI agent可以用相同的人力处理原来十倍带宽的进线等等。”
“开源大模型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对于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将带来效率的飞跃”,杨广介绍,耀出行部署DeepSeek模型后,小试牛刀,基于高端出行垂直领域相关数据训练出来的LLM,用一分钟写出了之前品牌团队需要半天才打磨好的品宣文案。
此外,国科础石战略总监刘博指出,在汽车的外观设计上,AI大模型能瞬间遍历海量汽车设计素材,运用深度学习算法,迅速勾勒出多组独具匠心的设计初稿,极大缩减前期构思耗时,快速锚定设计方向;精心搭建超逼真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从酷热沙漠到严寒极地,从低海拔平原到高海拔山地等极端环境,大幅削减开发验证测试频次,显著缩短研发周期;汽车软件开发涉及众多复杂系统,AI大模型可以成为工程师的助手,贯穿代码编写、优化与调试全过程,为汽车研发的高效推进保驾护航……
广东省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张瑞锋也强调,大模型在汽车业的真正应用价值不仅限于营销噱头,而是通过技术重构用户体验、降本增效、重塑商业模式。车企需围绕用户真实需求(如安全、效率、情感连接),结合开源技术的低成本优势,探索从“功能堆砌”到“场景驱动”的深度创新。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 郝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