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山东省教育厅
山东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将教育数字化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狠抓组织推动、基础建设、应用服务和安全保障建设,加快推动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强化统筹规划,凝聚教育数字化工作合力。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编制《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理清“1+2+3+N”发展路径,即建设一张教育专网,打造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和大数据治理两个平台,落实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三项支撑,实施教育云网融合建设、智慧校园普及应用、网络安全保障等重点工程,为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强保障。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联合12部门制定“互联网+教育”发展实施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重点任务、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完善汇聚合力、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将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纳入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和对学校的综合督导评估范围,发布教育信息化年度发展报告,探索建立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价机制。三是健全标准规范。研制并发布山东省《教育数据管理办法》《智慧教育示范高校创建标准》等多项文件,分学段制定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把准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方向,推动省市一体化平台建设和数据共享。
强化基础设施,夯实教育数字化基座。一是升级数字校园。开展数字校园全覆盖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增效,目前全省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百兆以上联网覆盖率、多媒体教室覆盖率、数字校园覆盖率“三个100%”。开展全省教育系统IPv6技术演进和应用创新发展行动,推动全省教育系统网站及应用系统IPv6升级改造。二是推进云网融合。印发指导意见,大力推动省级骨干网、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提质增容,促进教育云网融合,基本建成省级教育骨干网络,积极建设开放共享、数据互通、技术集成、应用协同、交互可用的教育数字基座。三是开展示范创建。分批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校)”创建工作,支持创建单位在教学模式创新、智慧教学、管理、科研(教研)、服务等方面作出示范,共立项示范区创建单位48个、示范高校创建单位83个。
强化应用服务,推进教育数字化创新实践。一是加强平台建设。全域推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任务,升级整合省级教育政务系统,建成“鲁教云”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统一门户,形成基教、职教、高教、学校、教师和学生6大主题数据库,上线山东省中小学智慧教育等三个在线平台,以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大力推广基础教育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三个课堂”模式,实现城乡师生“隔空交流、同屏展示、同师授课”。二是赋能教育治理。设立教育系统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24个,建成教育大数据一体化数据中心,共享公安、民政、卫健、住建等部门数据,助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网上办”、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跟踪核查等事项办理。着力办好教育入学“一件事”,推动报名入学实现“全网办”“零跑腿”。三是创新教育模式。立项“互联网+教育”应用研究基地15个,聚焦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等问题,有组织开展智慧教育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基础教育方面,着力打造数字技术赋能教、学、管、测、评、练等创新应用场景,依托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探索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职业教育方面,建设专业资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设置大数据技术、区块链技术应用等数字化领域相关专业32个,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高等教育方面,在山东省高校课程联盟平台上线共享国家级一流课程204门、省级一流课程866门,有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强化安全防护,筑牢教育数字化发展保障。一是健全网络安全制度。出台《山东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及考核评价操作指南,制定《山东省教育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实施办法》,全面开展网络安全专项量化考核,压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全面升级省教育数据中心安全设备,引入国内优质专业服务力量,加大教育系统网络出口防护、云防护和安全值守。持续加强网络安全隐患监测预警、跟踪处置、季度通报,每年举办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演练。近三年主动挖掘和及时修复安全隐患5000余起,常态化防护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文明周等活动,举办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专题培训班,每年培训学员5000余人,师生网络安全技能和素养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