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8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唐集团”)官网悄然更新了“公司领导”栏目,吕军正式卸任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职务,履新大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吕军掌舵中粮集团6年零7个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意味着吕军实现了从“粮食安全卫士”到“能源安全守护者”的职业转折。
回望过去六年,吕军带领中粮集团不仅在业绩上实现了持续增长。在他的引领下,中粮集团成功完成了从传统粮商向全产业链巨头的华丽转身,在全球农粮市场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01
临危受命,接棒中粮
时间回溯到2018年7月9日,这一天,中粮集团迎来了新的掌舵人——吕军。
彼时,中粮集团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前任董事长赵双连在任期内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使中粮业绩有了明显改善,并将中粮系的重组和混改带入历史性的关键阶段。吕军的接任,无疑被寄予厚望。
吕军与中粮集团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993年吕军就加入中粮集团,历任中粮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董事长;中粮集团总裁助理;中粮集团党组成员、副总裁等职位。2013年,吕军调任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总经理,2016年升任董事长、党组书记。此番回归中粮,是他与赵双连的第三次“交接班”(即2013年、2016年赵双连调动留下的职位,均由吕军接任),也是中粮集团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要人事调整。
02
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吕军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深化企业改革,激发内部活力,提升运营效率。他深知,只有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在吕军的推动下,中粮集团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通过混改,中粮集团不仅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还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机制,为中粮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吕军带领中粮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将农粮食品作为核心主业,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粮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布局和拓展。在国内,围绕做强做优做大粮、油、糖、棉、肉、乳等核心主业持续发力,加大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种植、储存、加工、运输、贸易及消费等全产业链运营优势,与各环节利益相关方实现合作共赢,引领带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为推动中国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贡献力量。
目前,中粮集团在40余个国家进行了资产布局,贸易物流网络覆盖全球农粮主产区和主销区,全球农粮经营量达到1.7亿吨,在南美、黑海等全球粮食主产区和亚洲新兴市场间也建立起了稳定的粮食走廊,成为连接全球主要粮食产区和新兴市场的重要桥梁纽带。
特别是在海外仓储物流业务方面,中粮集团取得了重大突破。以巴西桑托斯港项目为例,该项目一期将于2025年3月完工,通过能力将由目前的350万吨提高至850万吨;二期项目将于2026年完工,通过能力将进一步提高至1400万吨。此外,中粮集团还成功竞得江苏靖江码头项目,该项目将于2026年4月建成,通过能力将达1400余万吨,将占长江口5700万吨粮食物流规模的1/4,进一步增强粮食流通主通道及关键物流节点掌控能力,借力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
2023 年,中粮集团乘势而上,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优化一体化管控体系,着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现代新国企。
2024年,中粮集团又新组建了科技创新部,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董事长亲自担任。中粮研究院与粮谷、油脂、糖业等领域专业化公司加大合作力度,畅通人员双向流动渠道,促进生产与科研深度融合。工厂层面的创新活力也不断释放,中粮崇左糖业便是典型。
03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近年来,中粮集团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将食品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核心竞争力工程、品牌工程和社会责任工程,持续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严格把控“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质量安全关口。
“维护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是中粮集团立身之本。”吕军曾如此表示。作为国内最大的食品供应商,中粮集团将食品安全作为生命线工程,明确各级企业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并提出以“敬畏生命、客户和自然”为核心的食品安全十项管理原则,划出6条红线,对食品安全问题实施“一票否决”。同时,中粮集团还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绩效评估系统,设计了食品安全风险指数,有效识别食品安全管理短板,确保全链条风险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中粮集团除旗下大中型食品企业外,还推动小型食品企业任命食品安全总监,实现对旗下食品企业100%覆盖,240余名食品安全总监、3500余名食品安全员植根一线,扎实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建立“345”培训教育体系,集团层面,关注3类核心团队,注重领导力和系统性;专业化公司层面,关注4类中坚力量,注重推动力和专业性;基层工厂层面,关注5类关键岗位人员,注重执行力和操作性。
04
从“粮仓”到“电厂”
此次调任大唐集团,意味着吕军将从农粮食品领域跨入以电力、煤炭为核心的能源行业。这一转变看似跨度极大,实则暗含逻辑,无论是粮食安全还是能源安全,均是国家战略的核心命题;而中粮集团与大唐集团在“绿色转型”目标上亦存在共通性——前者聚焦低碳农业,后者正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
吕军的跨界调任并非孤例。近年来,央企高层人事变动中,跨界调任的现象逐渐增多。例如,宁高宁曾从中粮集团调任中国中化集团,并在任内主导了中化与中国化工的合并。这种跨界调任的背后,反映了央企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战略调整需求。
一方面,跨界调任可以打破行业壁垒,为央企注入新的管理思路。吕军在中粮集团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经验和资本市场运作能力,或许能为大唐集团的绿色转型和市场化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另一方面,跨界调任也是央企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一种策略。当前,能源行业正面临“双碳”目标、电力体制改革等多重挑战,传统的电力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管理方式。吕军的跨界调任,或许正是为了推动大唐集团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战略突破。
对于吕军而言,跨界执掌大唐集团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中粮集团期间,吕军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追溯系统实现“牧场到餐桌”的30秒精准溯源。这种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思维,或可复用于大唐集团的能源生产与供应链优化。例如,大唐集团目前拥有超2亿千瓦装机容量,清洁能源占比近50%,如何进一步提升风光电等间歇性电源的调度效率,或需借鉴中粮的数字化管理经验。
大唐集团作为中国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近年来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唐集团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传统能源业务受到环保政策和新能源发展的冲击,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另一方面,新能源业务的拓展和市场竞争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
在这样的背景下,吕军的到来无疑为大唐集团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他凭借在粮油行业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有望为大唐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业内普遍认为,吕军的跨界背景将使他能够更好地统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平衡发展,推动大唐集团在市场化改革、资本运作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吕军的到任,正值中国电力行业绿色转型的关键阶段。吕军能否推动大唐集团在各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发展,将成为业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