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马库斯背着装有600多张照片的皮箱,和朋友钟灏松、士杰一起,辗转北京和上海,希望将这些记录有二战期间日军侵华暴行的照片进行捐赠,让世界更了解历史真相。目前,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已经接收了这些照片,后续会在中国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鉴定。
上世纪30年代,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在上海法租界谋生,亲眼目睹日军屠刀下的地狱:街道被炸成废墟,平民遭扫射虐杀,他的两个年幼的孩子也被日军杀害。4年前,马库斯在收拾外祖父的车库时发现了一本被保存在防水袋里的相册,里面的部分老照片甚至带有血迹。这是他用相机记录下的日军暴行,包括轰炸上海、屠杀中国百姓等,他还在大部分照片的背后手写了备注。之后马库斯和家人又发现了更多类似的照片。
也正是那时,马库斯认识了中国朋友钟灏松,并在之后决定和钟灏松、士杰一起将这份历史带回中国,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日军侵华时犯下的罪行。钟灏松、士杰在推动这一捐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帮助联系了大使馆、博物馆和媒体,并着手建立协会与网站,这进一步坚定了马库斯捐赠照片的决心。
在马库斯的观察中,当今国际上还有很多人对这段历史的认知存在偏颇,这其中既源于一些国家的刻意模糊,也存在相关教育缺失的因素。二战结束后,人们看到已经被逮捕和定罪的日本战犯,在监狱里服刑几年后,还可以重新进入政坛,而这些国家的媒体却对此保持了沉默。
同时,作为一名教育行业的工作者,马库斯认为,相关的“教育缺失”依然广泛存在。即便在今天的欧洲,多数年轻人对这段历史并不清楚。以马库斯的亲身经历为例,法国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日本侵华战争,如果学校不教他们,或课本上只有短短两行。这是不应该的。有人想埋葬历史,而有些人希望带来一些真相。换言之,马库斯认为,需要在进行历史教育时找到更有创意的工具,并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从小进行历史教育,避免民族主义。不同国家有自己的历史观,欧洲倾向于从欧洲的角度看待历史,有时也加入美国的角度,但世界并不是只有欧美,世界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全球南方”国家和它们的历史组成的,很多人对此知之甚少。因此,人们应该从更加全面的视角看待历史并开展教育,否则,同样一段历史可能在东西方之间如同两条平行线一般,永不交汇。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不同国家的民众真正认识和理解和平。
从决定捐赠照片至今,马库斯他们经历了11个月的时间,其间也遭遇过质疑。有人问马库斯,为什么西方人需要了解日本侵华战争?提出这样问题的人的眼光是狭隘的。在欧洲,很少有人会质疑,为什么全世界需要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什么人们仍有迫切了解当今世界上正在发生的战争和苦难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所有人的命运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历史上发生的每一次悲剧都有被铭记的意义,这是一种尊重和警示。
12年前,马库斯曾到中国游学,也是从那时开始和中国产生了复杂的联系,用一个汉语词汇来说,就是“缘分”。那时马库斯去了北京、上海和内蒙古等地学习武术,那是非常棒的体验。
那时,马库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遥度过,历史感成为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这次重新回到中国,它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改变让马库斯感到震惊。明亮宽敞的火车站、随处可见的网络支付、凌晨的外送快餐,等等,都让马库斯感受到了中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对比外祖父用镜头记录下来的中国,最令他感动的是中国人的坚韧和团结。马库斯在外祖父留下的照片中看到的是几乎被摧毁的中国,残垣断壁和可怜的人们,如今这一切都改变了。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法国和中国都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正义一方,也都取得了胜利,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正是因此,马库斯觉得自己的皮箱很重,因为里面装着历史的重量,同时它也很“轻”,因为马库斯和朋友松松、士杰一起,带着良知和勇气以及无数中国网友的支持,带着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珍视,去推进这件意义颇丰的事情。(本文由本报记者陆泽楠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