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聚焦金融赋能产业集群②
政银携手描绘“满园春色”
——看科技赋能怎样助产业集群腾飞
本报记者 王巍
“没想到贷款这么快就能到账,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日前,河北威赛特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总高兴地说。位于石家庄鹿泉区军鼎物流园的河北威赛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通信测试设备、卫星地面站研发生产服务的专精特新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支持。河北银行鹿泉支行了解到企业需求后,迅速行动,通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贷”专属产品,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从申请到放款,成功为企业放贷700余万元。
省委金融办引导鹿泉区和相关金融机构根据区内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和集群特点,充分整合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优势、地方政府服务特色产业优势和银行信贷优势,推出河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贷”,打造了“政府+银行+担保”合作新模式。借助信息科技、大数据技术进行批发式、打包式授信,为集群客户提供低利率、信用类、线上化的授信产品。2024年,河北银行鹿泉支行服务当地百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贷”特色产品累放贷款近1亿元。
在河北,像威赛特科技这样的企业并非个例。近年来,河北省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大力撬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之路。
试点带动
为县域产业发展增信提质效
长期以来,科技型企业重“知产”轻“资产”,融资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其中,河北联飞冷暖设备有限公司的遭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联飞冷暖是一家主营冷暖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型企业,在初创阶段,该公司面临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有限等难题,严重制约了研发进度和市场拓展。
石家庄高新区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积极为其对接银行机构。最终,农行新区科技支行为其发放了“科技型企业冀群贷”400万元,河北联飞冷暖设备有限公司得以迅速突破技术瓶颈,加速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石家庄高新区持续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以风险补偿金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为抓手,通过政府增信和分险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以更好地匹配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科技型企业冀群贷”是2024年农行河北省分行在石家庄高新区率先试点的针对科技型企业的集群类信贷产品,手续简便、审批快捷,能基本满足企业初创阶段所需资金。试点取得成效后,农行在全省各地针对当地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推开冀群贷,截至目前,全省累放冀群贷1250户,金额52.4亿元。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快速成长。这背后,是政府、金融机构倾力合作,努力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宁晋县的亚星线缆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电线电缆生产企业,也是一家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从提出申请至贷款放款仅十几天时间,就取得了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带动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约6亿元。2024年底,该企业为实现转型升级,正在资金紧张时,“宁晋贷”为其送上了“及时雨”,其提供的资金支持,无需保证人、无需抵押物,且资金利率低,年可为企业节省财务费用近60万元。2024年11月,河北银行组建“宁晋贷”专属服务团队,宁晋县委、县政府为“宁晋贷”建立风险互助补偿基金,为企业提供增信担保。截至目前,河北银行“宁晋贷”新增服务企业102家,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12.06亿元。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中的关键作用,省委金融办迅速行动,让“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细,组织金融机构开展“授信服务下基层”行动,与各级政府同频共振,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向而行,选取设区市政府重点支持的特色产业,引导金融机构的政策制定和审批决策层深入产业集群,分层、分类、分地区精准对接,通过“一群一策”细化金融资源供给,创新金融产品,推动利率优惠,优化审批流程,推动金融支持产业集群融资能级提升。在邢台市宁晋县开启首站行动,中行河北省分行部署省级审批人深入基层,直接面对产业集群企业和商户,高效、集中、批量化地实施“现场调查、现场收卷、现场审批”的业务模式,前中后台平行作业,切实缩短沟通链条,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贷效率,以电线电缆信用贷、食品加工产业隆起贷、农机制造集群信用贷、包装行业信用贷、粮食收储贷、外贸贷等产品,一周内支持企业户数达100多家,审批额度逾10亿元。
与此同时,我省还加大了对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的摸排力度,将81家集群企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给予重点培育。对31家集群重点拟上市企业开展包联走访,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推动企业高质量申报上市,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向创新型中小企业,积极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企业稳健发展,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注入金融活水。
链式服务
从“一枝独秀”到“春色满园”
在支持重点企业的同时,河北省金融机构还创新推出“链式金融服务”,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
“多亏了‘链捷贷’,解决了我们的资金周转难题。”河北某电缆材料生产企业负责人说。这家企业是晶澳科技的供应商,凭借与晶澳的供货合同,获得了当地银行的信用贷款。
针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难题,我省金融机构开发了“订单贷”“应收账款质押贷”等创新产品。同时,建立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心,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结算、融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过去受限于资金短缺,扩产计划一拖再拖。如今海兴建行的专项贷款额度高、利率优惠、放款快,订单增长再也不用愁了!”海兴县鑫鑫渔网厂负责人欣喜地表示。
针对该县域渔网加工特色产业集群规划,海兴金融监管支局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推动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建行海兴支行深入调研企业痛点,量身打造“渔网加工贷”等专属产品,并创新推出“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覆盖上下游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结算+供应链管理”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盘活产业链资金流。通过供应链金融延伸服务半径,既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又提升了产业链整体协同效率。截至目前,该模式已惠及120余家渔网加工企业,累放贷款3500万元。
“金融引擎”激活全域动能,沧州金融监管分局紧扣国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导向,督导银行机构全面助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发展,主动靠前服务、精准对接,持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邢台任泽金融监管支局鼓励银行机构开展应收账款、供应链金融、政府采购合同等新型融资业务,“一群一策”创新金融服务产品,为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注入金融活水。截至目前,建行任泽支行对永明地质提供贷款4500万元,在精准扶持的基础上助推企业“轻装”上阵,促进创新链与资金链的紧密衔接。
科技赋能
金融科技助力“雁阵”腾飞
在金融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过程中,科技赋能成为一大亮点。河北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积极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雁阵”,借力腾飞。
“没想到贷款这么方便,手机上点一点,资金就到账了。”我省一家机械配件加工企业负责人说。这家企业通过一家国有银行的“e贷”产品,仅用10分钟就获得了100万元的信用贷款。
针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特点,河北省金融机构开发了“产业集群贷”“特色产业贷”等线上产品,实现“秒批秒贷”。同时,搭建产业集群金融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政策咨询、风险预警等服务。
秦皇岛金融监管分局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引导金融机构增加金融要素供给,持续加大信贷投入,创新“双画像”功能,实现授信和风险管理的双提升,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拓宽融资渠道,夯实数字金融基础。建立“评级联动推送、定期监测评估、季度通报督查”三项机制,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督导银行机构结合当地特色,重点对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等重点行业,“一企一策”精准满足金融需求。2024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对8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放贷2651户44.70亿元。
为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打造科技和金融共生共荣的经济生态,石家庄高新区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实践,出台引导政策、完善工作机制、搭建对接平台,构建涵盖“平台-机构-产品-对接”多层次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打造了辐射3000余家科技型企业主体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环境,让金融活水能够畅通地流入科技型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