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评论员
在东北全面振兴的宏大实践中,沈阳始终是撬动全局的战略支点。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挑大梁。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彰显省会担当的具体举措,是沈阳坚持向“新”求变、以“质”谋远的有力抓手。
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沈阳工业体系完备、科教和人才资源丰富,历来以“国之重器”服务“国之大者”、担当“国之重任”。近年来,这座用钢铁筋骨撑起共和国工业脊梁的城市,正以刀刃向内的革新勇气,将产业转型升级的每一步都踏在国家战略的鼓点上,与全面振兴新突破深度融合。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挑大梁,既展现出传统工业基地破茧重生的担当,更蕴含着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密码。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本质是一场以产业能级跃迁为核心的系统工程。沈阳面对“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中心”的战略使命,选择以“新质生产力”为“手术刀”,以统筹新动能培育和旧动能更新为切入点,对既有产业肌理进行精准解剖与重构,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强、成色更足。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挑大梁,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的导向性,加快动能迭代。当全球供应链加速区域化重构,沈阳的21条重点产业链如同精密齿轮,咬合进国家战略安全的防护链。从燃气轮机冲破“卡脖子”封锁,到“机器人”实现工业化应用……这都是基于国家需求的体系化攻关,让传统产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淬炼出新的锋芒,长出智能“神经”。这是沈阳对“把握产业升级节奏”的深刻诠释——不冒进、不保守,更着眼存续中创新,让工业文明的厚重底蕴成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挑大梁,要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携手发力,形成多点支撑。近年来,沈阳聚焦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打造十大重点产业集群。此外,沈阳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如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业态,推动新兴产业发力。通过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打造高水平创新高地、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将重点实验室群与产业集群深度耦合,既打造“研以致用”的转化生态,又着力强化未来产业布局,促进创新“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发展“最大增量”。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挑大梁,要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力,掌握战略主动。在绿色低碳转型的全球赛道上,沈阳的产业重构应更具战略前瞻性。沈鼓集团能源装备正向氢能压缩机领域延伸,将“双碳”目标转化为市场机遇;宝马沈阳生产基地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德系工业文明与中国减碳承诺达成奇妙平衡。以高端化引领、以智能化赋能、以绿色化增效的“绿色智造”转型,不仅是对国家“双碳”目标的主动回应,更是沈阳在全球产业规则重构中抢占话语权的关键落子。
沈阳全面振兴绝非简单的经济规模追赶,而是要在国家战略坐标系当中重新定位价值,成为加固国家战略的“四梁八柱”,与“国家需要”“振兴目标”同向而行。当前,沈阳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道路上,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这一战略路径不仅契合国家战略,更为沈阳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是当仁不让的挑大梁、担大任。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上下必须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沈阳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要求、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在存续与革新中找到动态平衡,让“大国工匠”精神与数字时代基因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上一篇:老张和他的“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