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王晋臣在新华社23日推出的“中国经济圆桌会”大型全媒体访谈节目上表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耕耘好18亿亩耕地这块“有形良田”,也要耕耘好节粮减损这块“无形良田”。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来之不易。王晋臣表示,2025年我国将在高基数上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守住播种面积是粮食丰收的基础。王晋臣说,将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层层分解落实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推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从而提高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同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好“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的种粮收益保障政策体系,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稳面积的同时,也要提单产。王晋臣说,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大高产高效模式推广力度,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多措并举促进稳产丰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除了要在有形的良田上种好地,也要耕耘好节粮减损这个“无形良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进机收减损。去年小麦、水稻、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下降至0.93%、1.76%和2.06%,取得了明显成效。
王晋臣表示,下一步将加快研发应用高质高效精准收获机械,进一步降低机收损失率;聚焦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健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积极引导粮食适度加工,促进粮食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以及多环节增值,通过一系列举措,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全环节节约减损。
记者 胡璐
新华时评
坚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23日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米袋子”“菜篮子”“油瓶子”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这再次表明,必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要看到,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也要看到,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格局没有变。受气候、水资源、外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的挑战和风险仍然存在。且粮食产量爬坡难、滑坡易,不能因连续丰收而掉以轻心。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完善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和验收标准”“持续整治‘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问题”……此次中央一号文件靶向精准,提出了一系列强化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的针对性部署,各地应扎扎实实落实,不断把耕地变良田,向良田要产量。
稳面积的同时,必须加强农技和装备支撑,下更大功夫推动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2024年,我国粮食亩产提高5.1公斤,对增产的贡献率达到了八成。亩产提高靠什么?具体讲,就是要推动良种、良机、良法齐发力。要按照中央要求和文件部署,加快良种培育和应用推广,推进农机装备智能化应用,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给提高单产插上科技的翅膀,让高标准农田变成高产量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还应进一步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各方都要躬身入局,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强农惠农支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补贴的精准性与指向性,完善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让主产区抓粮得实惠、不吃亏,更好构建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粮食安全格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下一篇:二十七人的伤残补助终于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