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幼儿无法拿捏力道,因此不管是抓还是拍,都会让人觉得是否出现暴力行为。首先要观察孩子是否「真的」出现争夺或是情绪性的攻击,若是伤害行为常常出现,或是已经成为习惯,那就要想办法让孩子戒除喔!
当孩子的行为举动可能造成伤害时,除了当场用语言告诉孩子「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咬人,会受伤的。」之外,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到有趣的景物或许是缓解紧张局面的最好办法。
在孩子焦躁想袭击他人时,可为孩子提供其他选择,如给他一个枕头,让他随意处置;教他用力跺脚来宣泄不满,或者告诉孩子要是下次他生气了可以到你身旁寻求帮助。
孩子利用武力争夺玩具,只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是心理特性。一旦他从中得到利益,那么他就可能把袭击别人和获得利益联起来,也就愈来愈喜欢用袭击的动作和人交换。
孩子用武力争夺玩具,是一种本能的自卫或心理特性。当孩子没有使用暴力解决问题时,你应当多多激励他的这些举动,让他了解这才是对的。譬如你可以表彰他的举动「你把玩具让给小朋友玩,你是个好孩子。」
延伸阅读:幼儿暴力攻击 打架行为有原因
延伸阅读:幼儿胆小怕生 克服恐惧及懦弱
和孩子玩的时候不要咬你的孩子,也不要打他。要是你对他说「我要吃了你!」而且把小家伙的脚指或手指放到自己的嘴里,那么孩子就会很自然地尝试对他人也如此。
孩子在成长进程中会碰到不少挫折,这时您可以提供让孩子释怀的管道,以避免孩子变得暴躁。例如舒服的泡泡浴,再加上一些他熟识的玩具,会让他对自己重新建立信念。
要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不足,挤在一起嬉戏顽耍,那您就没必要对他们的相互袭击的举动感到惊讶。因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容忍自己私人的空间过于狭窄。
孩子的年龄小,分析判断能力差,他分不清哪些行为对错,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其实只是一种简单模仿,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看暴力倾向的节目。
延伸阅读:宝宝霸道性格 父母教育养成
延伸阅读:教导小孩应对纷争原则及解决
积极热情方式对孩子良好行为给予鼓励。尤其是那些平日打骂、呵斥、批评孩子的大人,更应该注意态度。鼓励能够强化孩子行为,使孩子表现积极正面感情。
首先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幼儿初步懂得不侵犯同伴的道理。引导孩子懂得谦让,同时能够用礼貌的态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告诉孩子要学会保护自己,但是不可以欺负别人,若是碰到别人欺负自己的时后,可以选择尽量躲开,也可以告诉老师或是身边的长辈。
试着用讲故事、看电视及周围真人真事教育孩子。这些伤害别人的习惯将会在幼儿园、游乐园和朋友家里被讨厌,并向孩子解释伤人不仅会使人疼痛、受伤还会让人难过。
上一篇:米兔故事机可以当音箱用吗
下一篇:自编短篇童话故事精选【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