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诸王之战
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始,蒙古人在草原上崛起,兵锋所向、无人能敌,建立起庞大的帝国。
蒙古大汗经历成吉思汗、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后,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引发蒙古帝国的内战。
历史最终让忽必烈成为蒙古大汗,但是忽必烈及后继者同反对他的各系汗王的内战,却是一场毫无益处的战争,白白徒耗掉帝国的实力。
忽必烈宣布继承继承汗位不久,阿里不哥在和林得到一批宗王支持,也称汗并起兵讨伐忽必烈。
忽必烈派出大军迎战,打败阿里不哥的进攻,随后断绝中原对阿里不哥的物资供应,再数次派兵征伐。1264年,阿里不哥的内部发生分裂,被迫向忽必烈投降。
阿里不哥失败后,一直支持阿里不哥的海都逃到叶密立河(今额敏河)沿岸企图反抗。海都是窝阔台汗的嫡孙,他自以为应当继承汗位,长期对托雷系(蒙哥、忽必烈)承继大统非常不满。
海都是一个聪明的宗王,他通过同术赤系宗王修好,在其帮助下夺取了很多地方。
随着军队和地盘的增加,海都成为元朝西北的大患。他同元朝的斗争延续时间较长,忽必烈生前未能收服海都。
1294年,忽必烈逝世,其孙铁木耳继位,是为元成宗。元成宗在与海都的作战中,双方各有胜负,一时之间元朝还不能平定西北。
最终的对决发生在1301年,当时海都率军进攻驻扎在阿尔泰山的元军,双方的会战于合剌合塔之地。元军统帅海山亲自出阵,大破海都军,海都受到致命伤,于次年死去。
海都死后,元朝的西北之患解除,迎来新时期。当时,西北蒙古诸王已经对整个帝国内战感到厌恶,生产被破坏、经济变萧条、统治变薄弱,结束内战已经成为一种强烈需求。
根据汉文史料记载,1305年的时候,都哇、察八儿、明理帖木儿等宗王相聚感叹“昔太祖艰难以成帝业,奄有天下。我子孙乃弗克靖,以安享其成,连年动兵,以相残杀。是自伤祖宗之业也。”
西北诸王现在思想都统一了,感叹成吉思汗创业艰难,不能再做败坏家业的事情了。既然你们都乖了,重新回归元朝,作为老大的元朝自然也乐意接受。
13世纪中叶以来,差不多半个世纪的蒙古内战,终于平息了。
各系宗王又回到以元朝皇帝为首的统一国家之内,但由于蒙古帝国过于庞大,各地经济和文化传统都不相同,各汗国不可避免走向自己独立发展之路。
然而,在法理上元朝皇帝,就是蒙古大汗,这是得到各系宗王承认的。那些宗王是不敢不承认的,因为这是成吉思汗的扎撒规定的,元朝享受对各大汗国的宗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