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
在努力抗击疫情的同时,不要相信“保本高收益”、“低投入高收益”的骗局,“众筹”、“返利”、“返本”、“借贷投资”的噱头。
大家一定要慎重,睁大眼睛,冷静分析一些高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拒绝高额利润的诱惑,远离非法集资,避免上当受骗。
如果有融资需求,一定要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谨防陷入非法集资的陷阱。
自3月份以来,一些地方财政局发布了风险警告,以在疫情爆发前揭露非法集资骗局的特点。
1.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疫情防控中合理选择投资渠道,谨防非法集资陷阱
据官网消息,近日,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局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监测,先后接到群众举报。人们发现,犯罪分子打着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流行病的幌子进行非法筹资活动的风险增加了。主要特点是:通过微信群、qq群、朋友圈、微博等网络渠道进行公开宣传;以疫情防控为由,利用人们投资理财的迫切心理,承诺高息、定期分红或还本付息;筹资方式一般是“众筹”、“消费者返利”、“虚拟货币”。比如声称利用众筹资金成立生产疫情防控物资的企业,谎称可以购销“特效药”、“口罩”、“消毒剂”等物资进行消费返利,或者炒作“互联网”、“区块链”、“冠状病毒加密货币”等概念实施非法集资。
2.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警惕不法分子利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风险
据官网消息,近日,安徽省地方财政监督管理局发现,部分不法分子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声称集资成立疫情物资生产企业,并承诺支付高额利息、按期分红或还本付息。一些不法分子谎称可以买卖“口罩”、“消毒剂”、“特效药”,并向买家承诺可以“退点”、“加盟获利”,骗取受害者钱财。更有甚者,一些不法分子还精心炒作“互联网”、“区块链”等概念,进行非法集资。
此外,各地正在开展网上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风险,也总结出了一些当前流行的骗局:
1.当心疫区的捐款骗局。疫情爆发以来,犯罪分子通过微信、QQ、社交网站等各种手段,以红十字会或医院的名义变相进行公益捐赠,利用群众的同情心骗取钱财。
2.谨防被感染者亲属的“医药费”骗局。犯罪分子以子女或亲属突然发高烧并已隔离治疗为由,向公众发起众筹“医疗费”、“住院费”,骗取受害者钱财。
3.当心卖“秘方”健身。罪犯谎称自己有提高免疫力的特效药,对预防新冠肺炎有很好的效果。通过发布网络钓鱼链接和使用非法移动应用,他们诱使用户购买并实施集资欺诈。
4.当心在线教育投资骗局。非法者冒充学校老师或班主任,以推迟开学、组织网络教学为由发布虚假信息,要求家长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方式支付各种费用。
5.当心“区块链慈善”骗局。目前“区块链”概念火热,犯罪分子谎称开发了区块链慈善平台,组织网上募捐等活动,实施非法集资犯罪。
总之,地下会有陷阱!大家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炮制各种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