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首届湾区科技创新峰会在广州举行。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在数字经济均衡发展的驱动下,拥有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基础,在国际大湾区中获得了独特的科技潜力。尽管如此,与会专家认为,科学能力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短板,从“科技产业中心”向“科学发现中心”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能力仍有待加强
据披露,与三藩市、纽约州、东京和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创新仍处于“大而不精”的状态,科学中心能力是粤港澳大湾区最突出的短板.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范刚
针对如何提升科学中心能力,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范刚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最重要的是在“科技产业中心”的基础上,努力成为全球“科学发现中心”。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范刚认为我们可以
城市群发展、企业之间的带动、政策支持
和其他方面进行改进。要重新定义和规划国家体制下的科技创新,而不是分散到各个省市。同时,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若干有限的项目进行攻关,使人才、资金等资源得到集约利用。最后,范刚提出,
科技创新要关注更底层技术,关注基础科学的研究使科技创新的基础更加牢固。
腾讯杰出科学家、腾讯量子实验室创始人兼负责人张晟昱
对于如何通过企业合作提升大湾区整体科研实力,腾讯量子实验室创始人兼负责人张晟昱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合作:
首先,不同类型的科技公司要加强互动,实现数字产业化 。
随着5G、AI、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未来的技术产品和互联网服务功能将变得更加复杂,场景将逐渐多样化,需要大量的外部产品和服务。因此,从事软件、硬件、数字仿真等不同类型的科技企业,共同打造更加开放的平台,利用大湾区的制造业和产业链优势,更有利于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
第二,科技企业要与其他行业加强合作,实现产业数字化.最后,科技企业要主动带动和引领创新创业,协助培育专精特新.
大型科技企业可以在技术、资金、生态建设等方面向中小企业传递成功经验,带动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腾讯技术公益创投计划助力五大领域
此外,在本次峰会上,腾讯推出了科技公益创投计划(以下简称“创投计划”)。该计划聚焦缺乏资金支持、技术支持、运营指导、沟通渠道和志愿者能力的社会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希望借助公益技术和创新的力量,帮助其改善运营模式和效率,通过支持优秀案例的复制和拓展,打造全新的、可持续的公益生态空间。
关于重点,风险投资计划将帮助五个主要领域,即:信息无障碍、应急救灾、生态环保、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助老.创投计划主要面向中国大陆民政部门注册的基金会、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组织)等公益性社会组织,中国大陆高校、科研机构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机构。参会人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公益领域进行申报。
如果成功选定参与者,创投计划将为入选者提供三大发展“引擎”:开源技术、链接资源以及资金支持.据了解,在风险投资计划的第一阶段,将选择30个项目进行技术公益孵化。
每个项目资助30万元.
腾讯科技公益平台负责人陈艳表示,腾讯希望携手社会专业力量,共同探索科技与公益在社会价值创造中的无限可能。无论是技术早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