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个人非常赞同这个建议,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英语在将来的学习和就业方面没有实际用途 ,而我们用了这长时间,这么多精力来学习的技能,由于长时间不用而被荒废,这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浪费。对于课业繁重的学生来说,用10几年的时间学会的知识,高考之后就扔到了脑后,意义何在呢?
高考英语是否有必要,一直都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毕竟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国际化沟通工具 ,但是这是是针对一部分人来说是必要的。
高考英语到底有没有实际用途?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一种获取知识的工具,在所有语言中占有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但是,学好英语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考完即弃的学科,这个时间和精力确实是巨大的浪费。 如果将英语作为选考,平时只需要达到一定的绩点的话,可以减轻很多学生的负担。语言最重要的作用是交流沟通,而大多数人处于中文语言环境,90%以上的英语教学都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强迫所有学生都要学好英语是对智力的极大浪费,而且把英语改完选考,那么真正喜欢,需要学习英语的同学依旧会努力学习而不是放弃,选考不是取消,而是在最大限度内推行外语多元化,在全社会掀起多元化外语学习的热潮。
英语不是唯一外语
很多发达国家都把英语作为选考科目,但是并不影响经济发展,菲律宾几乎人人都能用英语流利交流,但是他们的科技水平并没有因此比别的国家高,相反他们的发展水平非常低。 将英语改为选考并不是不考,选修也不是不修,只是让不同特长的学生有选择的权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 很多人反对这个建议,认为很多讯息都是以英语出现,然后在翻译成中文传送到国内,那么就会导致大家很难真正了解一个事情的全貌和来龙去脉。由于讯息的差异过大,将来的财富差距也就越大。同意取消高考英语,是在亲手堵死自己孩子的上升通道。
对于这种观点确实是不能苟同,毕竟不管什么语言,都是一种工具,把高考英语改为选考并不是不重视英语,而是让那些真正喜欢,需要学习英语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将之前重视“量”的英语教学向重视“质”转变。 学习的真正动力是兴趣,至于用何种语言收获知识,不如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我觉得这样做才是最好的选择!

不加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高考加20分:
1、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
2、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
3、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及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4、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和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获前六名以及参加上述比赛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均须经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的全省统一认定。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以及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子女。
以及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的子女报考高校、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享受优先录取。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20分投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高考加分政策

(https://www.baoaido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加分的文化背景的相关内容。
1、高考改革后,英语不会减分,语文也不会加分。根据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高考将不分文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同时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