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赋能什么意思?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强基赋能什么意思?
- 2、清华强基“微调”,北大强基“剧变”,竞赛生何去何从?
- 3、何为强基计划,适用哪些学生

强基赋能什么意思?
强基赋能含义:强化基础学科,赋予新能量,达成战略目标。
要理解“强基赋能”,首先要了解一下何为“
强基计划
”。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
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决定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
高校自主招生
工作,并在部分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
今年新出台的“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换了一个马甲,而是彻彻底底地大换血!不同点看下图:
在制度设计上,“强基计划”将重点选拔两类孩子:一类是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其次是少数在某个领域具有突出才能的“偏才怪才”。
目前“强基计划”还属于起步阶段,开展试点的高校仅有36所,且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
学科专业
安排招生。
在学生选拔方面,“强基计划”首先要看高考成绩,这是最重要的条件。
其次,和自主招生不同,“强基计划”取消了以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
换句话说,“强基计划”就是将以往自主招生“降分录取”改为“基于
统一高考
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按综合成绩重新排序、择优录取,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标准。
“强基计划”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5%,并按考生综合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
总之,和自主招生相比,除了考核方式基本一致外,其余部分“强基计划”都有较大调整。
这是“强基”这个词流行的开始。
再来解释一下何为“赋能”。
赋能是通过组织、流程的有效设计,使得企业的组织和个人能够敏捷、有效完成工作目标,从而有效达成组织的使命和战略目标。
赋能的这种组织、流程的设计,通过使得组织和个人获得快捷处理事务的权限、必要的信息和协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和个人才智和潜能,达到完成工作的目的。
赋能包括组织赋能和个人赋能。
所以,当“强基”和“赋能”结合起来便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
“强基赋能”不仅可以用于高校建设,还可以用于各种企业、事业单位,延伸含义为强化企业或单位的基础建设,赋予单位或企业发展更多的活力,以达到发展战略目标。
希望这样解释你可以理解。

清华强基“微调”,北大强基“剧变”,竞赛生何去何从?
清华北大终于公布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简,清华相比往年有些许调整,北大变化更为“剧烈”。
一、清华稳中有调
清华的小调整主要集中在选考科目要求、笔试科目、入围人数等方面。
1. 选考科目调整,实际影响有限
2020年,清华对于高考改革省份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为
理科基础组:物理或化学
通用基础组:不限
而在2021年的招简中,选考科目有了更细致的要求。
理科类选考要求分为三类:物理、物理和化学、物理或化学
文科类选考要求分为两类:历史、不限。
选科看似有很多调整,但预计实际影响有限,近些年清华理科都是数+理化,文科都是数+文史。所以有意向报考清华的考生都会提前准备,对部分组合的同学能报考的专业会有一定影响,整体影响不会很大。
2. “素养考察”,既深又广
学科探究分为文理两类,文科考察人文素养,理科考察科学素养,均是在笔试环节进行的。
“素养考察”意味着考察范围将非常宽泛,不仅横向,也有纵向。因此对于考生的知识广度和宽度会有更高要求,这对于长期学习某科竞赛/钻研某些领域的同学无疑是件好事。
具体能多好,就要看“素养考察题”的分值占比了。
3. 入围人数5→6倍
与北大一样,清华入围人数也是从5倍增长到6倍。但由于清华北大处于顶尖位置,预计这项政策带来的入围名次下降不会很多。
4. 明确各考试环节考察重点
相比于2020年,今年清华在考核部分做了很多扩充,总的来说就是与高考相衔接的能力,在高考成绩中已经体现出来了,校测更看重志向、兴趣、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等。
这对于考生们来说,能让备考工作更有方向。
二、北大“剧变”
北大的调整相比于清华及其他院校,明显“剧烈”得多。相信也打了不少学校、老师、考生及家长一个措手不及。
对于选科调整,入围人数增加,录取部分的表述我们不再赘述,这几个方面与往年基本没变化或者变化很小。
变化极大的是笔试科目,即考试科目统一调整为语文+数学。下面我们从这一点,来探讨此番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1.笔试科目调整背后的两种可能性
前几年高考改革进行之时,大学内已有讨论,也提出了不少问题,比如考生不符合专业基础要求,导致教学进度跟不上、大学补高中基础等。由此可见院系对于学生基础学科能力是有自己要求的,而鉴定考生是不是符合要求的最直接办法,就是笔试。
然而,如今北大强基笔试科目不包含物理、化学,也许有以下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一:
选考科目符合要求、高考分数能够入围,其学科水平必然符合要求,因此无需额外测试其相关学科能力。
举个例子:
考生A和考生B为同省考生,均成功报名了北大强基力学类专业,并入围。如果两人综合成绩和高考成绩均相等,那就要看谁语文数学考得好了。
不过这样的考核方式筛选出来的考生,学院是否接受呢?
可能性二:
理科学院不准备从强基计划中招生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每年都会开设各类活动来提前筛选学生,比如夏令营,金秋营,冬令营,下省招生,举办考试,竞赛复赛决赛招生等等,每年会给出成百上千的约来提前锁定看好的学生。
对于北大来说,其理科学院竞赛生的占比一直很高,尤其是物院化院等,每年大概70%-90%的考生是具有竞赛背景,手握各种认定,最终成功入学北大。纯凭借裸考,没有任何竞赛背景、奖项而入学的考生凤毛麟角。
综上所述,签约的竞赛生是其理科学院的主要生源,而强基时代签的约又分为保送和赋分的,其中赋分的一部分考生又与破格考生有重叠。
最终
保送生各种免试;
破格与赋分的,成绩过了入围线,笔试赋分。
这样一来,似乎考什么科目一点也不重要了。
果真如此的话,提前获得签约就成为了能否入学北大理科院系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很多人以为高三才是比拼的时候,殊不知录取名额早在前几年就分出去了。
至于考试科目的调整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只有北大知道了。
2.清华或成最大赢家
竞赛生,一直是清华北大争抢的对象。
然而此次北大放弃理化考察,改为考察数学语文,无疑开创了另一条道路。
在北大的“神助攻”之下,对于广大未签约,未破格的高水平竞赛生来说,何为最优选择呢?
对于竞赛生来说,理化竞赛知识就是其最大优势。去北大和其他考生拼数学语文,无异于以己之短,搏人之长。
相信不少同学、家长也是这么想的。
清华在强基计划上下了大精力,也投入了巨量资源。对于同学们来说无疑也是一个优选。
总结
今年北大政策的确变动很突然,让不少人都措手不及。同时,北大的变动也给广大竞赛生们指明道路:
或许,今年的清华才是他们的归宿。

何为强基计划,适用哪些学生
(https://www.baoaidong.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何为强基计划,适用哪些学生的相关内容。
1. 强基计划是我国教育部推出的一项招生改革工作,旨在选拔并培养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以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2. 该计划适合于曾在五大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以及高考成绩突出、综合素质优秀的考生。
3. 此外,对于那些立志从事科研工作、成绩虽未达到名校录取线但仍有潜力冲刺名校的学生,强基计划同样提供了机会。
4. 强基计划的高校选拔方式主要以高考成绩为基础,综合评价考生的整体素质,确保录取的学生在基础学科上有深厚的兴趣和潜力。
5. 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学府,这些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领域有着优秀的教育资源。
6. 强基计划的目标是选拔那些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和突出才能的学生,培养他们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强基赋能什么意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www.baoaido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