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数字化转型 提供定制化服务
沈阳每年引导千户工业企业上“云”用“数”
推动工业企业做强做优,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手段。沈阳市通过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等措施,带动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上“云”、用“数”、赋“智”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沈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
近日,在由国务院国资委科创局主办的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沈鼓集团大型装备生产运营数字化一体管控项目获奖。该平台实现了车间生产作业、设备数据采集及分析等关键环节的一体化、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绩效。
数字化转型正让越来越多的“老字号”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沈阳三洋电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洋电梯”),刚刚升级的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设计数据、工艺数据与制造数据的统一管理,使产品研发设计速度同比增长20%。
三洋电梯技术研发中心总监谷云松告诉记者,全新的企业数字化管理平台,让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交互,较原有生产周期缩短30%,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使顾客服务响应率提升了20%。
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挑战之一。为解决这一难题,沈阳市大东区政府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依托华为沈阳智能网联汽车云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专项扶持政策和一对一定制化服务。目前,该项目已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项目。
“通过建立上云企业储备库,我们将企业需求、政府资金预算、云平台技术服务充分结合,为企业数字化,场景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大东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0年以来,大东区共推动43家企业上云,为企业节约信息化建设运维成本4600余万元。
“在2015年的时候,我们企业规模还没有做到如今的规模,我们当时没有勇气在数字化方面尝试突破,是政府给了我们勇敢耕‘云’种‘数’的底气,才有了如今的数字化平台项目。”沈阳希科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靖闳告诉记者。该公司是大东区一家新生代工业企业,面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业财一体化的需求,在大东区政府的牵头下,华为云团队为沈阳希科泰梳理信息建设的痛点难点,打造了一款全新的业财一体化管控平台,使希科泰部门间的协同更加清晰有序,整体办公效率提升了15%,同比减少人力成本投入将近20%,对公司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辽宁省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田力威认为,沈阳市通过为工业企业建立数字化研发、生产系统和平台,可以有效拉长企业的产业链,对沈阳市产业链起到强链、补链作用。“当然,对企业个体来讲,也能使其自身的供应链、采购链或者创新链实现协同。”
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大力推动我市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沈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沈阳市工信局副局长董玥介绍,今年一季度,全市制造业数字化和服务化取得新进展。全市拓展制造业“数字赋能”深度广度,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另外,出台了东北地区首个世界“灯塔工厂”奖励政策;全面启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行动,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智能制造评估评价企业达180户,全年计划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超过30%。
截至目前,沈阳市累计建设了智能制造升级项目104个,数字化转型场景315个,全市有69个项目获批了国家、省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及优秀场景。未来三年,沈阳将持续聚力数字化转型,每年引导千户工业企业上“云”。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