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物昭苏。丹东东港市黄海北岸201国道沿线,一排排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光。
“今天摘了100多公斤草莓,产量和品质都不错!”椅圈镇尹坨村的一间大棚内,返乡创业大学生张磊和丈夫潘正果推着采果车,沿着地头往回走,一股草莓清香扑面而来。
“家乡草莓产业的兴旺吸引我返乡创业,让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事业。这几年收入逐年递增,平均年利润在20万元左右。”在大棚外的休息室,小两口一边麻利地分选着草莓,一边笑呵呵地说。
“4年前,我们干上种草莓这一行,这里就成了我们的家。”张磊指着休息室说。休息室里,不大的床铺对面摆放着电视和电脑;休息室外,大棚间空地的池塘中鲤鱼欢快戏水,池塘旁草莓苗长势喜人。
“光是草莓日记,我就记了足足4本,里边都是这些年摸索出的草莓种植管理技术和网络销售经验。我时常与大伙儿分享经验,希望能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张磊告诉记者,是心中的乡土情结让她在这里“扎下了根”。
“这是我今天刚摘的草莓,白色的口感清香,红色的个大味好……”在距尹坨村不远的德祥村,同样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张晓林正在草莓棚内进行着直播。旁边的大棚中,新试种的草莓硕果累累。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我一样选择返乡创业。”张晓林说,自己2015年返乡做微商,帮亲戚和其他村民卖草莓。转年,自己就建起了温室大棚。2020年,她又尝试着进行直播带货。并组织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用上了农产品追溯码。合作社吸纳周边村民30多人,草莓鲜果卖到全国各地。
“创业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这是张磊和张晓林的心声,也是她们的选择——除了自己的草莓事业,二人还在各自的村里任职。
东港市组织部人才工作室主任赵翌庆介绍,张磊和张晓林都是东港市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归巢行动”中涌现出的“标杆”。引导人才“回流”,东港市多措并举,鼓励大学毕业生回村任职、回乡创业。全市206个行政村先后选聘321名东港籍大学生回村任职。现在,其中60多人在村里有了草莓、软枣、蓝莓等产业,80多人正带头进行电商销售。
“咱村的大学生回来了!”村民先是惊讶,后是惊喜。惊讶的是“飞出去的凤凰”又“飞回来了”;惊喜的是他们看到这些返乡逐梦的大学生正扎根乡村、挥洒汗水,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青春力量,也为这片土地种下希望。
(辽宁日报 记者 黄宝锋 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