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论坛快报》近日刊发了针对中国斡旋沙特、伊朗复交一事的深度评论文章。文章分析了沙伊复交对各方的重大意义,肯定了中国为缓解中东地区局势、促进世界和平作出的重要贡献。
文章称,中东地区已经认识到,美国在该地区的行径引发了数十年动荡,战争和冲突只会进一步破坏地区稳定。文章表示,中方的斡旋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体现,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美国挑唆地区争端的“传统安全观”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此项外交成就需要得到认可,值得一个诺贝尔奖。
全文编译如下:
在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因乌克兰问题走向“第三次世界大战”之际,中国促成了沙特和伊朗两国复交,带来了令人赞叹的外交惊喜。沙伊两国长期以来开展代理人战争,争夺地区主导权。2016年1月,沙特处决了持不同政见的什叶派神职人员谢赫·尼米尔(Nimr el-Nimr),沙特驻德黑兰大使馆遭到伊朗示威者洗劫,进而两国全面断交。如今,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根据中国、沙特、伊朗三方联合声明,沙特、伊朗双方将坚守“尊重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并同意激活两国于2001年签署的安全合作协议,以及1998年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科学、文化、体育和青年领域总协议。在北京取得突破后,沙特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向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发出访问邀请,据伊朗外长侯赛因·阿米尔-阿卜杜拉希扬透露,莱希已接受邀请。
沙伊复交意义重大
2016年,大多数海湾国家为安抚沙特宣布与伊朗外交关系降级。海湾国家是石油巨头,但却是军事小国。海湾君主制国家,特别是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和科威特等中东国家都对沙伊和解持乐观态度,伊拉克、埃及和土耳其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该协议同时得到了也门胡塞武装组织、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欢迎。近期,一些海湾国家已修复了与伊朗关系。显然,中东地区已经认识到,美国在该地区的行径引发了数十年动荡,战争和冲突只会进一步破坏地区稳定。
沙特和伊朗一直都在争夺伊斯兰世界的领导权,两国关系长期缺乏互信,长期互视对方为竞争对手,双方在伊拉克、黎巴嫩、叙利亚和也门等国家展开代理人战争,在中东地区的多次战争中,尤其是也门和叙利亚持续不断的冲突中,两国始终处于对立阵营。
沙伊复交对伊朗的意义
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达成的协议为所有人开创了双赢的局面。如果两国关系真正得以缓和,可能会缓解伊朗因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单方面退出2015年伊核协议,以及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不愿重回协议并重与伊朗恢复接触而引发的外交孤立局面。沙特可以向伊朗提供急需的现金注入,以振兴因多年西方制裁而受重创的伊朗经济。沙特还可以脱离以美国为首的代理人战争,重新修复与叙利亚的关系。双方关系缓和也可能挫败美国联合以色列为首的地区国家组成针对伊朗的安全联盟的努力。
沙伊复交对沙特的意义
对沙特而言,与伊朗和解的最大好处是可能摆脱也门冲突。2016年,沙特王储萨勒曼提出了“2030愿景”计划,以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出口的依赖,并实现社会自由化,将沙特打造成全球商业和旅游业的区域金融中心。这一计划受到了也门冲突的挑战,胡塞武装利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沙特,其中包括2022年3月对位于利雅得的沙特阿美炼油厂发动袭击。“2030愿景”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也门冲突的结束。据估计,也门冲突在过去七年让沙特损失了 2650 亿美元。沙特知道伊朗能提供帮助,推动胡塞武装与沙特谈判达成和平协议。沙特还可以寻求伊朗的安全保证,约束其代理人,防止其在动荡地区加剧紧张局势。
从务实的角度来看,沙伊复交无法瞬间消弭两国间根植内心的不信任,但双方已同意逐步缓和关系,解决顽固的地缘政治问题,这是一个转折性变化。中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中国如何达成外交壮举
沙伊和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大量准备工作的结果。此前,海湾君主制国家已对美国居高临下的外交政策和反复无常的中东政策日渐恼火。从巴拉克·奥巴马的“接触政策”到唐纳德·特朗普对伊“极限施压”策略,美国中东政策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中东的军事小国担心,如果沙伊竞争升级为全面的地区冲突,它们将首当其冲。也许正是这种担忧促使伊拉克和阿曼在2021年4月斡旋沙特和伊朗破冰。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两国的情报、安全和外交官员进行了几轮会谈,这一过程断断续续,成效甚微。随后,地区局势紧张,两国和谈陷入停滞,直至中国介入。2022 年 12 月上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不久,沙伊外长共同出席了在约旦举行的巴格达峰会,两国恢复接触。一月初,双方在巴西总统卢拉的就职典礼上进行了更实质性的对话。一个月后,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对北京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伊朗领导人20多年来首次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与其讨论了举行沙伊对话的计划。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和平缔造者,是因为其与伊朗和沙特阿拉伯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中国连续十年成为伊朗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近160亿美元。两国还签署了一项为期25年的战略协议,以加强经济和安全合作。沙特方面,2022 年 12 月,在习近平主席访沙期间,中国与沙特签署了包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在内的一系列协议。中国也是沙特最大的贸易伙伴,2021年双边贸易额高达873亿美元,中国对沙特出口额达303亿美元,从沙特进口额达570亿美元。
中方的斡旋是对习近平主席“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体现。据中国外交部,该倡议旨在“消弭国际冲突根源、完善全球安全治理,推动国际社会携手为动荡变化的时代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发展”,核心理念包括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等。
习近平主席谋求和平发展的“共同安全观”与美国的“传统安全观”形成鲜明对比。后者侧重于结成排他性的军事同盟,以竭尽所能打压对手的方式谋求安全,迫使各国在其分裂性的“我们对他们”策略中站队,牵掣他国主权决策。中国外交部二月发布报告称,美国惯于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幌子,发动颜色革命,挑唆地区争端,甚至直接发动战争。美国痴迷于战争,因为其“战争经济”要靠冲突才能存在和发展。
沙伊复交对中国的意义
美国对这一历史性突破表示欢迎。白宫国家安全发言人约翰·柯比称,“我们一直以来也以结合威慑和外交手段的有效方式而为此努力”。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中东产油大国无可争议的“安全护卫”。
中国虽然在中东地区拥有巨大的经济和金融利益,但一直避免在地缘政治和战略冲突中站队。中国外交部西亚北非司司长王镝表示,中国在中东地区没有任何私利,无意也不会去填补所谓“真空”。
沙伊复交这一非凡的外交壮举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角色,完美诠释了习近平主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将其描述为“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他说,北京将继续“为妥善处理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沙伊和解是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变革性发展,不仅有助于缓解地区紧张局势,还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国的这项辉煌成就需要得到认可。如果美国最长“战时总统”巴拉克·奥巴马都能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那么习近平主席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拆解了一个可能粉碎整个中东的闷烧火药桶。(作者:侯赛因-纳维德 编译:中国经济网王凯 熊韦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