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文主题有什么要求? (1)正确:公文主题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党的方针政策. (2)鲜明:公文主题要表达的明白,清楚,准确. (3)集中:一篇公文只表达一个主要意图,一个基本观点. 简报的特点是什么? 1.新闻性 简报有些近似于新闻报道,特点主要体现在真、新、快、简四个方面. “真”是内容真实,这是新闻的第一性征.简报所反映的内容、涉及的情况,必须严格遵循真实性原则,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所有要素都要真实,所有的数据都要确凿.虚构编造不行,移花接木、添枝加叶也不行. “新”指内容的新鲜感.简报如果只报道一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就没有多大价值和意义了.简报要反映新事物、新动向、新思想、新趋势,要成为最为敏感的时代的晴雨表. “快”是报道的迅速及时.简报写作要快,制作的发送也要简易迅速,尽量让读者在第一时间里了解到最新的现实情况.新闻界有个说法叫“抓活鱼”,时间拖久了,鱼不活了,味道也不鲜美了. “简”是指内容集中、篇幅短小、提纲挈领、不枝不蔓.简报名目之前冠一“简”字,可以看出简洁对它来说是多么重要. 2.集束性 虽然一期简报中可以只有一篇报道,但更多情况下,一期简报要将若干篇报道集结在一起发表,形成集束式形态.这样做的好处是有点有面、相辅相成,加大信息量,避免单薄感.此节后所附的范文是一期完整的简报,由四篇报道组成,体现了简报的集束性特点. 3.规范性 从形式上看,简报要求有规范的格式,由报头、目录、编者按、报道正文、报尾等部分组成.其中报头、报道正文、报尾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报头和报尾都有固定的格式.可参见范文 . 会议纪要和会议记录有何区别?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会议记录则是当事人记录会议情况以备查的一种文体.相比较而言会议纪要含义更广泛也有约束力。
(一)报头 1.简报名称一般用套红印刷的大号字体。
如有特殊内容而又不必另出一期简报时,就在名称或期数下面注明“增刊”或“XX专刊”字样。秘密等级写在左上角,也有的写“内部文件”或“内部资料,注意保存”等字样。
2.期号,可写在名称下一行,用括号括上。 3.编印单位。
4.印发日期写在与编印单位平行的右侧。 再下面,用一道横线将报头与报核隔开。
(二)报核 报核,即简报所刊的一篇或几篇文章。简报的写法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它的形式也较灵活。
大多数是消息,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果和穿插在叙述中的背景材料。 除了消息,还有别的文体,所以,不是每篇简报都有这几项内容。
1.简报的标题类似新闻的标题,要揭示主题,简短醒目。 2.导语通常用简明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全文的主旨或主要内容,给读者一个总的印象。
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提问式、结论式、描写式、叙述式等。 导语一般要交待清楚谁(某人或某单位),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件),结果怎样等内容。
3.主体用足够的、典型的、有说服力的材料,把导语的内容加以具体化。 4.结尾或指明事情发展趋势,或提出希望及今后打算。
如果主体部分已经把事情说清楚,那就不必再加尾巴了。 5.背景:即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环境条件和历史情况。
背景可以穿插在各个部分。 (三)报尾 在简报最后一页下部,用一横线与报核隔开,横线下左边写明发送范围,在平行的右侧写明印刷份数。
简报 保密标志简报名称期号 编发单位 印发日期 标 题 正 文 发送范围 共印份数。
读书简报其实就是一个简短的概括的读后感,一本书的读后感可能要800字左右,但是读书简报就是800字左右会写出一段时间内,读过的4,5本书的一些简单感想,或者说是思想回报,也可以说是对先前指定的某一读书计划的反馈 例如: 五一期间读书简报 两周都没有在这里写过什么了,实在是陷在书堆里。
好不容易有个假期,总得读一些自己的东西,要不然就赶不上自定义的读书计划了。 《民主与民主化比较研究》,威亚尔达编的论文集子,也是比较政治系列中的一个东西。
知道了不少新鲜事和历史掌故,当然该书总的基调还是——历史、传统、文化,而不是当代人的选择塑造了现实制度及国内政治现实。 尤其是讲拉美和俄罗斯的部分,两地现实政体与其宪法缔造者、革命领导者的设想的任何不同点都被学者用天主教和斯拉夫传统来解释。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什么东西都追述到很久以前的说法,一是“源于什么”和“等于什么”是不同的两种现象,二是历史停滞或循环、现状永远合理以至于制度创新与借鉴不可行的隐喻味道太重,三是难以解释某些已经发生的实质性变化。 当然,如果考虑到对历史、传统、文化的认知千差万别,而共同的理解也可能只是某种宣传的话,则这种解释更难以为继。
《直面全球化》,弗里德曼的旧作,一份翔实的全球化现状报告。记者写的东西总是非常好看,特色的言论与人物,新鲜的场景与故事,以及对南北差距和美国对全球化主导权的清醒认识。
作为一般的普及性读物,还是蛮优秀的。深入不够,但也不能指望记者作相互依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国家的变位权力行为和联系权力行为的区分。
《法治和民主迷信》,潘维老师写的文集,普及性的内容占了一大半。重点是反对民主迷信,强调“咨询型法治”应该成为政改方向。
很多观点从经济学视角来看不是很可行,而把整个中国变成一个放大版的香港或者新加坡的政改则似乎更加遥远。也许是对民主迷信的矫枉过正,反正我自己对以法治本身为目的的政治不抱信心,也对中国传统对一个理性政治行为体偏好的巨大决定性塑造作用深表怀疑。
《利维坦》,霍布斯的东西,读后颇具不爽。 一开始走经验主义路线,对人的行为和认识进行归类和模式化——建立微观基础,此后从中引出人与人之间无止境的战争状态,继而引出所谓和平的重要性——利维坦诞生,超大主权的国家出现。
关键的是,这个国家一出现,就不再需要微观个人了——除了讲某个个人对国家的不服从就是对和平的威胁、对集体协议的违背之类的。 霍布斯试图用政治哲学告诉我们,如何与国家相处,但此后的历史给了我们另一种与之相处的方式。
书中也有大段的圣经相关内容,看得自己挺自卑的。 《自由与权力》,阿克顿勋爵。
强人阿,近代史和中古史的造诣颇深,让我们清醒地看到了自由与民主的巨大不同,详细介绍了英国、美国政治制度形成的过程以及其背后的政治哲学含义。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以自由而不是其他东西为其信仰。
当然书生气很重,不停的强调良知、上帝等等,让我这般马基雅维里的信徒看的道德上很愧疚,可转念一想,现实还是站在我们一边。 《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斯宾塞著,通过对英国时政的一些评论,阐述自己对政治的理解,对当时自由党人借助国家权力扩大福利的政策进行了批评。
斯宾塞是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其对自由的追求也是对一种强弱分明的追求,认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人的进化。他的文章也同样如此,对福利政策、教育政策都坚持最低限度的政府参与和管制,隐隐约约的有今天保守主义者的味道。
安全简报的内容主要报导以下信息:(1)某一阶段安全生产情况。
如某1个月人身安全情况、设备安全情况,并与上一个月或上一年同期比较,可以看出安全生产情况变化趋势。(2)某一阶段主要安全工作信息,上级安全工作指示,本单位安全工作要求,交流好的安全工作经验等。
(3)某一阶段发生的事故、未遂、障碍等不安全情况。(4)分析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安全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等。(5)安排布置下一阶段安全工作任务。
(6)所属各单位安全情况统计等。安全通报,一般是对某一事件作详细报道。
如报道某一事故调查分析的情况;报道某一次安全生产会议情况和有关领导的讲话;报道安全生产某一个突出的先进事迹等。安全快报,一般是在某一事故发生后,即使尚未完全调查清楚,为了尽快将信息传递到基层各单位,及时吸取教训,采取措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而采用的一种快速报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