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平顶山市的农村公路,是新时期党群关系的鱼水深情浇铸的! 走进郏县广阔天地乡,因农村公路的建设,广阔天地乡天地更广阔了。
乡里的赵花园村,是全国闻名的铁锅生产基地,全村有35家企业,铁锅产量占到全国的1/4,然而,路,曾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今,平展的水泥路已通向村里村外,村民们为自己的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而欣喜。
与赵花园村毗邻的邱庄村,正在举行发展知青旅游的研讨会。该村支书说,村里的知青特色旅游能发展起来,应该给“村村通”记头功!村上路好了,用上了沼气、自来水,建起了超市,当年的下乡知青回来了,都对他们当年插队的地方“出门不湿鞋、烧饭不用柴、吃水不用抬、购物不出外”感慨万端。
在平顶市各县乡新修的农村公路旁,都矗立着显眼的项目公示牌,标明这条路的里程、技术标准、造价、施工单位、三项责任人姓名等内容,黑色大理石底、烫金字,将责任,交待给世人和后人。这自然也让我们想起了市交通局领导的一句话:“我们宁可不修路,也不要豆腐渣工程!” 为使公路发挥最大效益、长久效益,平顶山市交通系统积极探索新的养护模式,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体制,致力于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
叶县的遵化镇,堪称“建管并举”的典范。近年来,遵化镇抢抓全省加快公路建设的机遇,投资900多万元,新建宽4.5米、厚18公分的水泥路63公里,仅去年以来就建了20公里,实现了水泥路到自然村,全镇环形“村村通”。
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这个平顶山近郊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建成日光温室2500座,大小拱棚580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并兴办了无公害净菜加工厂,成为平顶山市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为保证道路畅通,延长使用寿命,镇里成立了“路管站”,每年投资近20万元,对镇管道路进行整修,并成立了专业养护员队伍。 这是一支令上级放心、令群众满意的队伍,全队37人,由农民自愿报名、村委会推荐、镇路管站把关,聘用组成,个个肯吃苦、觉悟高、责任心强、热心道路管护事业。
队上实行分片包段,责任到人,人均管理近2公里路段。镇里实行“五统一”:统一制度,统一报酬、统一服装、统一评比、统一奖惩。
多次被评为先进的护路员、片长及段长,镇里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后进的,则实行末位淘汰。
制度和机制使然,护路员积极性很高,有的,动员全家人上阵,参与道路养护。我们穿行遵化镇的乡村道路,见路面平整,路肩整齐,边沟通畅,树木涂白一致,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平顶山市政府推广遵化镇等地的经验,出台公路养护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规定县道养护,以交通部门专业养护队伍为主,加强县道养护中心的规划和建设,科学合理配置机械,建立健全养护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监督检查机制,确保管养效果;乡道养护,以建立乡(镇)农民养路道班为主体,推行定线、定段招标养、管和划片、分段承包养、管等模式;村级道路养护,采取组建行政村养护小组或管养协会、家庭承包养护、分段招标承包养护以及以路养路或以副养路等模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养护承包责任制。 当初,在讨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一次大会上,平顶山市委主要领导曾掷地有声地说:“抓不住机遇,修不好公路,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事实证明,从市县区领导,到各级交通局的干部,非但不是历史的罪人,还是人民的功臣!为使全市从上而下形成共识,市委、市政府广泛动员,市长同各县(市)区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确定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切实把公路建设当作“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
市长亲任市公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并成立了10个公路建设督导组。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施工一线,有时还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工程作业。
作为公路建设的主管部门,平顶山市交通系统的同志们,掂出了自己肩头的份量。局党委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不是天上掉下“馅饼”,而是交下来一个“烫手的山芋”。
起初,有人被这个“山芋”吓着了,担心路修得越多、负担越重,将来要“坐萝卜”。可交通局主要领导斩钉截铁地说:“这是多年来少有的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一场严峻的考验,考验我们能否为父老乡亲办好事,办实事!”很快,他们拿出了全市县乡公路建设的规划蓝图,确定了“领导包路、专家会诊、分类管理、一路一策、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倒排工期、保证质量”的32字建设方针。
后来,节节延伸的公路,证明了他们一张蓝图画到底的恒心和毅力。一度,为了县道二级路石四线的建设,石龙区交通局全体同志放弃了双休日、节假日。
全局干部职工还以自愿入股的形式,筹资50万元,购置了铲车、推土机,开上施工一线。 同张国需局长谈及平顶山市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的成就,他谦虚地说,今后还“路漫漫其修远兮”。
到2010年,平顶山确定的目标是:平原地区60%的自然村、山区30%的自然村,通水泥路(油路);90%的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