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⑰】河北:生态底色越来越鲜亮
admin
2022-10-02 15:10:48
0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⑰】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

  “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9次视察河北,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美丽河北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河北牢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一个个“绿色梦想”照进现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省生态质量和环境发生历史性新变化。

  天变蓝 地更绿 水尤美

  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早晨6点,石家庄市体育教师高科迎着朝阳开始了每天的5公里长跑。不用看天气预报,抬头瞅瞅蓝天,大口呼吸,他就知道今天又是一个优良天。

  健身爱好者,最看重空气质量。前些年,高科跑步前都要先看看空气污染指数,经常因为雾霾不得不放弃室外健身计划。“如今的石家庄,蓝天白云已成新常态,我外出锻炼再也不用看天的‘脸色’啦!”

  让百姓共享蓝天白云清水绿岸。河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治理污染、修复生态中加快营造良好人居环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河北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天,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4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不仅天蓝了,地也更绿了!今年以来,河北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责任,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大力推行混交造林,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截至8月初,全省今年完成营造林527.3万亩,完成退化草原修复治理13.5万亩,燕赵大地绿色版图不断扩展。

  水也更清了。河北统筹实施工业污水达标整治、渤海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2020年,河北成为全国唯一海域消除劣四类水质的省份,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9%。

  古井“醒” 百泉涌 动物兴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油坊口村600多年的古井又“苏醒”了!

  油坊口村是沧州市东光县的一个小村庄,位于京杭大运河一处河湾地带。20世纪80年代末大运河断流,加之不断超采地下水,村里唯一水井变为枯井,再无水可取。

  2019年,油坊口村民惊奇地发现,甘甜清澈的井水不断涌出,古井又焕生机。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古井从干涸到复涌是一个过程,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和大运河生态修复的持续推进对其影响至关重要。

  2021年7月,同样在20世纪80年代相继断流的邢台百泉泉系也重新复涌。邢台历史上因平地出泉被誉为“百泉之城”。百泉复涌让“环邢皆泉,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历史景象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成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成果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河北省水利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河北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21.04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1.56米,82个县(市、区)水位回升,占全部88个浅层超采县的93%。全省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2.9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回升5.67米,70个深层超采县水位全部回升,占全部71个深层超采县的99%。与2018年同期相比,全省浅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1.72米,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回升8.82米。

  地下水水位回升是河北省生态修补成效的一个缩影。

  生态好不好,动物最知道。鸟类是环境的“生态试纸”。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极危鸟类。今年7月,河北省林草局在白洋淀发现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雏鸟,经专家确认,这是白洋淀首次发现青头潜鸭繁殖,证明白洋淀湿地成为青头潜鸭的繁殖地之一。

  近日,疣鼻天鹅、白鹈鹕相继现身河北省曹妃甸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碧波荡漾的康保县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则是世界濒危物种遗鸥温馨的家。遗鸥全球数量仅1.2万只,而在康保县就有8000余只,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遗鸥繁殖地,康保县被中国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遗鸥之乡”。

  “河北自然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大家族’越来越兴旺,随着白鹈鹕的现身,河北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从43种增加到44种。”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说。

  珍稀动物频频现身,见证了河北生态之变,这也是河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注脚。

  山水好 碳汇足 旅游旺

  生态资本成富民产业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12家企业购买塞罕坝机械林场等8个降碳产品,实现价值转化2460.59万元……近日,在承德市举办的塞罕坝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上,“绿水青山”真正转化成了“金山银山”。将荒原变成郁郁葱葱的林海,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

  在塞罕坝辐射带动下,周边区域发展乡村旅游,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发展生态苗木基地4400多亩,苗木总价值达7亿多元;每年有4000多名百姓到林场务工,年人均增收1万多元。据统计,周边4万多名百姓依托百万亩林海走上了致富路。植绿护绿,林海“淘金”,已成为塞罕坝周边百姓生活常态。

  位于沙河市太行山区的红石沟也吃上了生态饭。站在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制高点俯瞰,高低错落的果树布满沟沟坎坎,白色日光大棚点缀其间,入眼皆美。山区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绿水青山,蕴藏百姓的幸福密码——沙河市把曾经藏在深山的好山好水好景色展示出来,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特色生态农业、自驾游、民宿、文化体验等多种业态全面发展,好生态变成了百姓的“金饭碗”。

  在生态环境部命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井陉县,“太行新天路”和“旅游新通道”,使沿途古村落“串珠成线”。走秦皇古道、游宋金古城、访明清古村、踏青山碧水……置身井陉,道不尽、看不够的好山好水好文化,让游客尽情体会“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别样韵味。

  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一幅崭新的生态画卷正在河北徐徐铺展。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保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培育“大国工匠”的“商丘答卷” 整洁干净的校园。新生正在军训中。职业教育活动文化周,学生们表演跆拳道。“三八”国际妇女节文体活动。核...
11处水毁路段抢通 21个村供... 昨天傍晚,密云区穆家峪镇碱厂村,消防救援人员使用救生艇救援被洪水困住的村民。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为应对...
平谷今年将改造近百部老旧电梯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 通讯员郭颖庭)今年,平谷区将更新改造近百部老旧电梯。针对“流程不透明、权责...
申花捡到宝,“新大腿”场场进球... (来源:上观新闻)7月27日晚,中超第18轮上海申花主场对阵河南队的比赛在上海体育场进行。凭借蒋圣龙...
文润之江 化成天下   光明日报评论员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20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实施文化建设“八项...
特朗普正在对俄“失去耐心” (来源:天津日报)转自:天津日报  新华社华盛顿7月26日电 国国务卿鲁比奥称,总统特朗普对于等待俄...
【大美中国】航化作业 【大美中国】  7月27日,在北大荒集团黑龙江尾山农场有限公司玉米地块,农用直升机在进行航化作业。新...
江西两所高校人事变动 (来源:都市现场)据“井冈山大学”官网显示,罗旭彪已任井冈山大学党委书记。罗旭彪,男,汉族,中共党员...
商家忙着清库存 不少消费者持币...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组织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于今年9月1日实施。“...
学习榜样,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光明日报记者 丁一鸣 陈晨 常河  中央宣传部日前授予安徽省太和县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