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导报(中医药学报官网)
admin
2023-03-10 21:31:56
0

1.中医药宣传活动信息怎么

每年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是由卫生部发起的一项旨在提高全民的爱肝、护肝意识的传宣活动日,在此期间,会在全国进行一次防治肝炎肝病的大规模宣传和健康教育,使公众树立防治肝炎肝病的健康意识,降低乙肝、酒精肝等肝病的发病率。

近年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害及肝癌等肝病已成为当今威胁人类健康主要疾病之一。 (1)肝病分类1病毒性肝病: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

2非病毒性肝病:是由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引起的,酒精肝、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等。(2)肝病治疗方法1。

西药:西药见效较快,目前常用的有水飞蓟素,主要用于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更新。 但副作用较大,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使用时一定要听从医生意见。

2。中药:中药与西药相比更安全、副作用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军祥指出,中药中的柴胡能够疏肝清热;板蓝根具有解毒、提高免疫的作用,临床中常用药物葵花护肝片就含有这些成分,主要用于治疗脂肪肝、酒精肝、药物性肝损伤、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等。

2.关于学习中医药学

呵呵 我就是学中医专业的 要想取得中医行医资格,需要有相关学历,进入医疗机构工作满一年,才有资格考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中医)。

或者有研究生学历 毕业可考。 中医需要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医古文,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

还有些古代医家名著,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对记忆力要求很高,各个中药功效,方剂中有什么药组成,针灸人体各个经络穴位等,都需要记忆背诵。

正规大学中医类专业,不是只学中医方面的,西医知识也是要学的。 另外,中医有临床开方的那种和针灸推拿的那种。

推拿对体力要求较高,通常女性难以胜任。 另外,还有专门中药专业,以学习中药材为主。

鉴于目前高学历人才较多,一般高职,成考等,学成以后恐怕很难进入医院。一般都要进入正规大学进行学习。

如果在大城市,例如上海,恐怕本科学历毕业都很难进入医院的,一般都要研究生学历以上。 还有,补充下,中医有些东西光靠理论学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慢慢积累经验,如搭脉等。

3.怎么才能学好中医

如何才能学好中医

培养造就一大批新一代中医名家,不仅是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的选择,而且也是年轻中医的成长目标。振兴中医,关键是人才。在全国仅有的33.4万中医药人员中,年轻中医肩负着承上启下的重任。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每一位中医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

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如中医史学、中医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

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百科全书、年鉴、国内外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一个年轻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

4.怎么才能学好中医

一、坚持终身学习——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 年轻中医在校读了很多书,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要把学校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仍然需要读书,仍然需要继续学习。

1.学好基础理论:纵观历代名医的形成,都是在学好中医基础理论之后,通过拜师学习而成名的。因此,毕业之后,要重温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有关知识。

2.学好经典著作:古代的经典著作是医学发展的源头和基石,是中医学知识宝库的核心内容。因此,学中医,精读经典尤为重要。

《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的智慧结晶,也是从医者必读的典籍。由于这些著作文简理奥,只有反复阅读,才可能理解透彻,掌握其要义,才可能从“心悟”到临床有所得。

同时,对后世历代名著也要进行泛览,在其泛读的基础上,可择其优而从之。 3.学好哲学:哲学是各门学科的思辨基础。

中医药学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内涵。如中医基础中的“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理论,中医认识疾病的“司外揣内”、“比类取象”、“由臆达语(心悟)”法,中医诊断疾病的“四诊合参”法,中医治疗疾病的“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

这种思维方式作为说理工具,已经融化在中医学理论中。正因为如此,才有“没有中国古代哲学就没有中医药学”的说法。

所以,一代名医朱良春讲,“继承中医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造就一代名医的钥匙”。 4.学习中医医案:历代名中医的医案,是老前辈毕生从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如《名医医案》、《临证指南医案》等,思路独特,疗效卓越,各有特色。

学习这些经验对年轻中医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只有精读名医医案,才可能揣摩到历代名家的临床技巧。

5.向病人学习:病人是医师实践的对象。病人对疾病的感受、对症状的演变、对治疗效果的感觉、对毒副作用的体会等,都是极为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所以,每一位中医师都要关心病人。在尊重病人的实践活动中得出新体会,解决新问题。

带着临床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再去读书,才能得到更大的收获,成长更快。 6.学习边缘学科知识:包括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两个方面。

如中医史学、中医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环境医学、中西医比较学、医学方法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学、医学生态学、计算机、医学统计学等。泛览以上知识,可以拓宽医者的视野,激活医者的思路。

可以在不同学科之间互吸所长,互补所短。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技能或渗透、或交叉、或融合,这些方法是年轻中医创新思路的源泉。

7.更新知识:年轻中医除了不断积累知识外,还应不断地更新知识。更新知识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看最新出版的专著,因为图书是系统、全面、成熟的知识;二是读原始论文期刊、核心期刊,因为科技期刊是新知识的来源;三是要参加学术会议,因为参加学术会议和阅读会议资料是走向学科前沿的重要途径。

8.学习如何利用医学参考资料:医学参考资源有词典、术语、百科全书、年鉴、国内外医学文献、会议文献等。可以通过计算机检索,从浩瀚的文献中获取有用的东西,了解需要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9.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和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学习医学文献的写作利于写出优秀的科技论文,学习作学术报告的技巧利于进行学术讲座和科普宣传,利于带徒和讲课。因为,吸收知识是为了创造知识,学术交流是吸收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纽带。

一个年轻医生只有掌握了学术交流的方法,才能进入医学知识的大循环。 总之,作为一名中医,在当今知识社会里必须持之以恒地终身学习。

只有把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过程扩展到一生,才可能有所成就,在学习中创造,在扩展中加深。 二、坚持终身实践——练就扎实的基本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进入社会,成长为一名独立工作的医生,要有一个实践的过程。

这一成长过程就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的过程,成为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1.拜名师:中医学自古以来,多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

因为,中医学的许多实践技能不是全然规范化可以照本宣读的“技术”,而是高度个体化、灵活性很强的“技艺”。因为,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直觉体悟、取象比类,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这种思维方式就无法进行。

所以,师承是年轻中医师成长过程最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找名师。

我们要谦虚请教,勤奋学习,坚持临证抄方,有疑必问,有闻必录,认真分析体悟老师的辨证思路和用药特色,往往能举一反三,得到真传。湖南省岳阳市中医院的尚品洁医师说得好,年轻中医要放下科班出身的架子,虚心向本地区、本单位威望高的老中医学习临床经验,哪怕是一技之长也好,积少成多,终成大器。

拜名师不一定只拜一位名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拜名师是我们成才的一种理想选择。因为多拜名师,可多有收获,可多得真传。

清代名医叶天士先后拜师达十七人之多,现代名医陈可冀院士,先后拜冉雪峰、赵锡武、岳美中等名家为师。当然,拜师要与自己所。

5.中医中药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2010年 11月20日,药学院药物分析博士都述虎教授开设了一场名为《中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讲座。讲座中,都教授主要从中药的概念,中药的发展简史,几种最具传奇色彩及文化底蕴的中药,中药的科普知识,中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中药的人文性这六个方面向同学们讲述了中药的相关知识及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息息相关性。

对于中药的概念及发展简史,都教授这样描述,“中药并非天然药物,而是由天然药物经过加工形成的。中药有许多种,包括传统药物,民间药物和民族药物。它起源于古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尝试,口尝身受,药食同源,以图文形式记录下来,加以总结实践,最终形成中医理论。”此外,都教授还从最早药学专著汉代《神农本草经》谈起,依次介绍了《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中药大字典》《药典》等近十部古今中药名著,来阐述中药的发展历程。

随后,教授重点介绍了以青蒿素,柏子仁,枸杞为代表的几种中药的起源与功效。对于中药的科普知识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都教授娓娓道来,“食用中药分为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两者存在差别,保健食品主要针对特定的人群,食用量上低于正常膳食用量。药用中药在煎煮时间,用药时间,及多种药物的配置等方面都应该受到高度重视。“此外,他还从具体中药提取物在保健品,化妆品,甜味剂,中药保健香烟,牙膏,香皂以及工农业方面的应用向同学们详细阐述了中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接下来,都教授从古代由君臣之礼而分的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到哲学中药性的阴阳之分,五行学说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药的人文性。

最后,他对中药科学性作出总结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中医药是以生物学为基础与理化数学相交融,与人文哲学相渗透的古代医学科学。中医药学包含许多学科与理论,不能够片面理解。当今社会,中医药学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广大药学学子深入研究

6.根据史实,概述中国封建制时代中医药学成就

在中国古代科学的各分支中,未被近现代科学所融汇,且至今仍有强烈生命力的,唯有传统的中国医药学。

其所以能够如此,原因之一是它拥有自己的理论、方法和内容,即形成为一个完善的科学体系。中国古代科学的其它分支,虽然也各具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可说是各有体系,但与中医药学相比较,都不如它那么完整和完善。

一.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中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我国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都作过巨大的贡献。早在公元前二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的成书,就确立了中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

中医药学体系是以中国古代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其间的关系,并将生理、病理、诊断、用药、治疗、预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观念和独特的理论,作为医药学的基础。其内容包括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基础的生理、病理学;以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断,以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归纳治疗的一整套临床诊断和辨证施治的治疗学;以寒、热、温、凉“四气”和酸、甘、苦、辛、咸“五味”来概括药物性能的药物学;以“君臣佐使”、“七情和合”进行药物配伍的方剂学;以经络、腧穴学说为主要内容的针灸治疗学;此外还有推拿、气功、导引等独特的治疗方法。

经历代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份极其宝贵的遗产。二.中医的基础 子桓经收集整理总结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它总结了秦汉战国及春秋以前许多医家的经验和医学成就,体现了周秦时代的医学特点,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发展的基础。

《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辩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等。

《难经》是一部堪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藉,成书于汉代之前,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补充了《内经》中的不足,与《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从世界医药学史的角度看,中医药学不但体系独特,而且有着一系列卓越的贡献。

三.医学理论 在医学理论方面,中医药学虽然以人体为对象,但是它把人体看作是自然界整体的一部分,不是孤立地研究人体,而是把人体放在自然界整体运动和广阔的动态平衡之中来进行研究。因此,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身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

在临床治疗中,它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即把握住疾病的原因和本质,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同时,它又把人体本身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简单、孤立地研究疾病的症候,而是把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全面的考察。

在用药方面,它讲究药物配伍的原则,即根据每个病人虚、实、寒、热的特性,因人施药,并注意主治药物和辅助性药物的配伍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即使用现代科学观点和方法来加以考察,亦是非常深刻和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诊断方法 脉诊,是中医药学上一项独特的诊断方法。据《史记》记载,战国时的扁鹊已能通过脉诊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反映了当时已掌握了脉诊的方法。

从此,脉诊成为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脉诊的应用表明,中国古代的医生已掌握了脉象与身体各部分的关系的知识,亦即关于心脏、血液与血管的关系,血流速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关系等解剖生理学的知识。

现代医学表明,脉搏是循环机能的综合表现,脉象因循环系统的情况改变而不同。而且,由于循环系统与身体各内脏都有关联,组织代谢的任何变化,都会给血液循环以一定影响,机体的重要疾病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循环系统的功能。

因此,尽管中国古代脉诊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但却是有着科学依据的。中国的脉诊很早就传到国外,除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国外,大约在十世纪时已传至阿拉伯,十七世纪时传至欧洲,对世界医学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五.治疗方法 针灸是中国独创性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在病人身体的一定部位用针刺入,或用火的温热烧灼局部位置,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一疗法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古人就有了用砭石治病的经验,以后发展为针炙。

周代以后逐渐形成为一项专门的治疗方法。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周代古医籍中,有《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等帛书,反映了当时经络学说已基本确立。《内经》和《难经》中详细记载了人身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全身脉络、腧穴以及它们的分布循行与针疗、刺法、刺禁、炙法、炙禁等具体内容,并高度评价了经络的“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对中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丰富的经验累积,到西晋时,由皇甫谧进行了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写出了我国现存最早有系统的针炙专书──《针炙甲乙经》,促进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度学习笔记】CNN网络各种... FLOPs 这里先注意一下FLOPs的写法,不要弄混了: FLOPS(全大写):是floating...
Linux查看log日志命令总... 目录1,动态实时查看日志1.1 tail -f filename1.2 追踪特定内容日...
Elasticsearch 索... 1、创建\更新索引模板 PUT _template/logging_template {   "in...
语义分割------FCN、d... 一、个人理解 语义分割,其实就是为图片中的每个像素打上相应的标签,即将其所代表的语义具现化,呈现出的...
C++标准模版库中线程的使用 文章目录线程的基本使用最基础的使用方法在创建线程时传参再看看join线程与线程之间的同步 线程是程序...
CMMI之度量与分析(MA) 目的度量与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MA...
TII投稿时间线 IEEE论文审稿状态由awaiting ae recommendation变为AwaitingRev...
C++11中的完美转发 C++11中的完美转发 在讨论引用折叠这个话题之前,先回顾一下C...
Python调用lua 可以使用 Python 的第三方库 pylua 来调用 Lua 代码。 首先,需要在 ...
【手写 Promise 源码】... 一,前言 目前,以下专栏已完结(初版完结,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