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篷车观后感
昨天听儿子回家兴高采烈地讲起了科技展览:火箭上天、旋转风火轮、向上动的椎体、好玩的镜面写字、吊车吊重物等等,噢,还有他自己做的手电筒,从我接回家他的路上说到了家里,看着儿子兴奋的笑脸我心存感动,学校教育活动丰富有多么重要,学校为孩子打开了一扇科技的大门。站在家长的角度我心存感谢,谢谢校长、老师们为了孩子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作出的一切。看看校园里忙碌的老师们我为孩子感到幸福。
听了儿子的介绍,我想科技展也会来我们校区吧,果不其然,今天,晨跑时间我们看到了科技大篷车!班里孩子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的心里可兴奋了起来!第二节课广播里通知各班参观,我的孩子们排着队来到操场,先是来到3D动物图片展区,孩子们刚戴上了眼镜还有点不知所措,但看到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忍不住叫了起来。“老师,大老虎活起来了!”“是呀是呀!金丝猴真可爱!”“老师,我想摸一摸它!”
来到实验区,无皮鼓吸引了孩子们,没有鼓皮,可小手一放上去,却有了声响,太神奇了!怎么回事?小眉头拧成了一个个小问号。负责讲解的老师耐心的讲了起来,孩子们认真的听着,小脑袋歪着,有趣极了。
环境保护图片展区,孩子们三一伙俩一串的围在一起,说着自己的发现。室内甲醛的问题,水资源的保护,南极冰川的融化等等都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还以为他们听不到呢,没想到孩子们关心的问题还真不少!伊通河的治理更引起了孩子们的共鸣。
参观完毕,我和孩子们在温暖的阳光中交流着感受和发现,孩子们的笑脸比阳光还灿烂,孩子们的好奇心比金子还珍贵!
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的孩子们的知识面在拓宽,问题意识在增强,这是多么的可贵!还更关心身边的社会问题;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全面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科普知识展真好!
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太阳烤着火辣辣的大地,就在这天,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科普大篷车的活动。
第四节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一个个迫不及待的跑到了操常终于,期盼已久的科普大篷车拉开了序幕。
一切是那么新奇,同学们一涌而上。原本整齐的队伍一下子像放飞的小鸟,冲向四面八方。同学们有的东瞧瞧、西看看,有的好奇的用手摸摸,有的目不转睛的盯着,有的聚精会神的听着讲解员叔叔的讲解,还有的忍不住自己动起手来。
我也带着好奇,来到了星座观察处。我在讲解员叔叔的帮助下用特殊的眼镜看到了十二星座。这一切是那么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看到了我的处女座。
然后我有空看到了其它科技展览。有引力机、电力机、还有手触灯泡。。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一个个都入迷了,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我首先玩的是电力机。两根柱子之间循环的发出电力。我听讲解员叔叔说这两根柱子之间产生的电力可达2000伏特,可以让人遭受致命电击。处于安全考虑所以在外面盖了一个罩子,我用手摸摸罩子,一开始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后来就感觉手麻麻的,很不舒服。我心里很纳闷的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
回到家我就问爸爸。爸爸说这是电磁感应的原理,“电动生磁,磁动生电”。而电的发明就是这个原理产生的。我的手麻麻的就是这个原因。
接着我又完了“引力机”。引力机?这个名字听起来很特别吧?作用也很奇特。我们平时都只看见过所有的物体都是从上往下滚,可是利用引力机可以把走下坡的小球用引力使它往上走。我不信试了试,果真奇迹发生了:小球真的往上走了。我不得不佩服科技的力量。
这次科技大篷车的活动真是让人大饱眼福。让我知道了十二星座的来源,也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和科技的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探索之心。也让我明白了要认真学好知识,将来用科技为人类造福,真希望以后学校能多开展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我们多增长见识,同时也能亲身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神奇力量。
科普大篷车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科普宣传车,由普通车辆改装,配备有科普 互动展品、科普展板、科普资料以及笔记本电脑、背投式投影机和银幕、DVD 影碟机、音响系统、车顶照明系统等,是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 科学思想和方法的重要科普设施。
科普大篷车以其丰富多彩的展示内容、多媒 体的教育方法、机动灵活的活动方式,深人到基层,开展科普展教活动,受到 广大公众和科普工作者的欢迎。科普大篷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科普场馆 空间分布不均的缺陷,受到了地方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 持。
科普大篷车的巡回展教活动可以增加公众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机会,丰 富科普工作的形式,增强科普的效果和影响力。同时,科普大篷车与传统科普 工作有机结合,促进了科普工作的不断创新。
科普大篷车的研发始于2000年。中国科协针对科普场馆短缺的问题,借鉴 国外开展科技传播的先进经验,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承担了研制和配发科普 大篷车的任务。
2005年4月,中国科协印发了《科普大篷车管理暂行办法》(科 协办发普字[2005]28号),规定科普大篷车的配发和使用管理工作采取“公开申 请,专家评审,重点资助,追踪问效”的原则。针对县级科协科普能力不强、科普场馆少、公众科技知识缺乏等特点,中国科协研发了 IV型科普大篷车,目 标是到2020年,争取有条件的县级科协都能配备一辆IV型科普大篷车。
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昌平区、通州区、大兴区、平谷区、密云县等区县 已配备科普大篷车。社区科普工作者应了解科普大篷车的车载物件和展品,积极 联系区县科协,推动科普大篷车进社区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科普需求。
9月13日,老师兴奋地走进教室,对我们说“今天下午,科普大篷车,要驶入我们东郡小学。”
同学们相互讨论,有的说,那是个什么样子的车,是和别的车不一样吗?还有的说,那一定是个高科技的产品,我们好奇的期待着,想知道科技大篷车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功能。
我们期待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老师让我们排好队,走到操场上去,我们急匆匆地下了楼梯,刚到一楼,两个穿戴一样的阿姨,给我们了一副3D眼镜,全班都拿好了3D眼镜,两个阿姨带着我们,走向操场,我现在才明白,原来她们是我们的“导游”
在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一个个“电视”面前,我正看着一个关于恐龙蛋的资料“电影”里面的介绍:目前科学家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最长轴56cm,最短轴也有38cm。我又走到一个恐龙影片前,一只庞大的恐龙伸出尖锐的爪子朝我抓来。瞬间,我脑海里浮现出了恐龙的叫声,几秒钟后,我才反应过来,指导员阿姨对我们说:“人类发现的恐龙化石最大的就有20头大象那么重,鲸鱼也比这个恐龙小的多,但是,最小的恐龙只有一只鸽子那么大。”似乎令人不敢相信!
看完之后,我们把3D眼镜拿下来,我惊呀的发现刚才看到的影片,竟然是一张图片,我不由得在心中叹道:科技真是厉害。接着,阿姨带领我们又参观了“太阳能发电”、“看得见的声波”、“翻转的头像”、“无形的力”、“会飞的“碗””……这一次参观“科普大篷车”,充分向我们展示了数学、光学、电磁学等科学原理。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呀!
科技大篷车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科学发现和道理,我相信科普大篷车一定会驶进农村,驶进山区,让农村和山区更多小朋友体验到科技的发展和神奇。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点燃我们对科学向往和热爱。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科技发展的速度,科普大篷车对小学生的影响,让小学生近距离观看恐龙等珍稀动物资料,
5月17日那天,满载着十几套互动式科普展品的“科普大篷车”开进了八步实验小学,给我们全校师生带来了一顿丰盛的“科普大餐”,不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点燃了我们向往科学和热爱科学的信念。
“科普大篷车”功能齐全,集科普展示、影视放映、图文解说于一体,是“流动的科技馆”。我戴上立体眼镜,走进“科普大篷车”。突然,只见一只巨大的霸王龙对着我张牙舞爪,样子十分狰狞。这不是6500万年前的恐龙吗?怎么会来到“科普大篷车”里呢?我被吓了一大跳,身子抖了一下,眼镜随即掉落下来。咦,吓人的大恐龙去哪了呢?我仔细一看,原来大恐龙只是一幅画!可为什么刚才会那样恐怖呢?当我重新戴上立体眼镜才明白,原来是立体眼镜的视觉效果。经过听讲解,就更进一步明白了,戴着立体眼镜看画时,就会把视点落在立体画后面合适的位置,使左眼看到的画面与右眼错开一个单位块,左、右眼也就看到不同的图案,如果我们把这两幅图案做成像左右两张照片一样有一定差别,就会呈现立体感觉。我继续往前走,发现了更为神奇的东西——会飞的“碗”。只要按下按钮,碗状形的半球体,就会在风力的吹动下,腾空而起,恰似一只会飞的“碗”悬在空中,真是太神奇了!使这神奇的现象发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哦,原来是因为流速大的地方压力低,流速小的地方压力高,半球形“碗”受到一种来自四周的推力,使“碗”总是向气流中心运动,而不会向四周逃跑。这就是著名的伯努利原理。接着,我又参观了“拓扑”、“太阳能发电”、“看得见的声波”……这一次参观“科普大篷车”,真是令我大开眼界呀!
科学源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次参观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 科学是前人创造的,也是靠我们发扬光大的,我们必须广泛地学习前人的科学经验,我们既要站在巨人的肩上,但又绝不能迷信权威,人云亦云,让科学的闪光熄灭在因循守旧中。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就必须要勤动脑、勤动手,敢于想、敢于做,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会了创新,就等于牢牢地抓住了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只有敲开了创新之门,这个时代才真正属于我们!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正文:
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广西百色德保县鉴河小学 三(3) 李微 今天早上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欢笑,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今天“科普大蓬车”将进我们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开始了,可遗憾的是要先到六、五、四年级才到我们三年级,我们只好在教室里等,过了好久,总算到我们了,我带着笔记,带着激动的心情走向了展区,小学三年级作文《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哇,这里有“看得见摸不着”、“锥体上滚”、“动画”、“看谁滚得快”、“滚出直线”、“穿针引线”、“光学转盘”等等二十五个展品。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锥体“上滚”。我走到锥体上滚展区那里,看到有一个锥体在高处,我就把锥体向下滚动。我看到锥体慢慢向下滚到下方,可锥体又灵巧的从下方滚到上面,我心想:“咦,锥体怎么会从下滚到上呢?”我带着疑问看了对它的解“迷”,一看,迷雾都全解开了。原来,在锥体“上滚”的同时,它的重心随之降低。再重力作用下,物体有降低其重心的运动趋势。简单的测量一下就可知道物体在轨道高端时,其重心最低。“啊,原来如此,简单的事情就有这个大道理,”我轻声说“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科学的世界真是奇妙,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这“学不完的”科学。 指导老师:罗丽(投稿:luoli 于 2006-11-29 20:59:52 编审: zw)
今天,晨会课上,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市科协的科普大篷车会到学校来。
我听了十分激动,不知会有什么好玩的。我怀着一颗好奇心,决定到科普大篷车里一探究竟。
来到大厅,只见各种各样的体验项目整整齐齐地摆成一排:有虚拟乒乓;有反应测试;有绽放的花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虚拟乒乓,这项项目吸引了许多男生,首先由李昕宇玩,他手里拿着拍子,等着球向他打来。“嗨,来啦!来啦!”旁边的人不时提醒道。
他一点也不惊慌,漂亮地回了对方一球,球一来一回,看得我眼都花了,可是没打完,等了好一会,李昕宇胜出1:0。有人不时问我:“你怎么不参加呢?”我想:这种男生的玩意,我这小小女子就不要瞎搅和了。
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20分钟过去了。每个人都还沉迷在玩中还没醒过来呢!科普大篷车真有趣,真希望每天都能这样快乐。
科普大篷车 观后感 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我校创造性地将 “科普大篷车”引进了校园。
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之前,少先队大队部、团委及理综合组的老师们通过科普知识宣传、手抄报制作、观看科普电影等活动,使同学们对科普知识和“科普大篷车”有了初步的认识,校园里充满了浓郁的科普氛围。 上午九点,“科普大篷车”满载着各种神奇的科普仪器缓缓驶进了我们的校园。
启动仪式上,主任针对科普大篷车的相关情况向学生们做了精彩详细的介绍,让同学们对科普大篷车有了更全面、更具体的了解。接着,学生代表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要多学习,多提问,多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争做科技好少年。”
最后学校领导真诚地向同学们提出希望:“爱科学要从爱生活、爱学习开始;学科学要从多读书、多积累开始;用科学要从多动手、多实践开始,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更好地学习科普知识,找到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在欢快的歌曲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参观活动! 本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在学校的风雨亭进行为期半天的展示,全校师生参观了本次展览。
现场展出了“机器人”、“蓄能发电”、“光压风车”、等三十台科普仪器和““拓扑”、“时间反应测试”“巧布哨兵”等益智游戏以及“倡导低碳生活”的展板,涉及到物理学、光学、数学、电磁技术等多门学科知识。参观过程中,孩子们看着从未见过的新奇科技设施,时而锁眉、时而大笑,短短几分钟,之前还寂静无比的风雨亭迅速升温,孩子们一连串的疑问立刻使科学活动沸腾起来。
他们不放弃每一个揭晓答案的机会,在志愿者讲解的同时,学生们认真地做着笔录,记录完他们又立即亲自动手争抢着实践,刚刚还是“迷惑”的表情,实践过后,他们的脸上瞬间露出得意的笑容。 活动结束后各班以班会等形式进行了总结及交流,学生们纷纷表示:“科技实在太神奇了、真是大开眼界啊!希望科普大篷车能常来我们学校”??,还有的同学在观后感中写道:“本次参观科普大篷车,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科学知识,以后长大我也要发明创造一些高科技的东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同时培养了孩子们勤动手、善动脑、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校定会借着“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的契机,将科技普及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我们坚信终有一日科技之花将芬芳满校园。
这个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碧空如洗的星期五,我们怀着好奇,激动的心情来到北山公园参观科技大篷车。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怒发冲冠”,这是由一个玻璃球和旁边那个站在舞台上的芭比娃娃和下面那个红色的按钮组成的。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按下按钮,突然,芭比娃娃的头发像被一阵风吹起,翩翩起舞。我通过旁边的说明,知道了原来是静电的作用,使我不由自主地感受到科学的奇妙,科学的奥秘。展示的作品还有很多,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平衡测试,无皮鼓,万花筒,蛇形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无玄琴了。无玄琴,是由7个圆柱形空心的圆筒组成的,由矮到高的顺序。起初,我不明白该如何使用,我以为从圆筒里吹,便会发奇妙无比的音乐。我试了一遍,可是没有一点儿效果。于是,我仔细看了一边说明,原来把手放在红灯下,“哆哆……”呵!还真别说,真的有音乐,我由第一红灯移到第七个红灯,组成了“哆来咪发嗦啦西”这美妙的音乐。这科学的奥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呀!
我又大步流星地来到展示栏,这里更是五花八门:节能减排,地震自救,雪崩自救……多得令我们不知看哪个是好。
我从中知道了:节能灯最好不要短时间内开关,节能灯在开关时是最耗电的,对于保险丝的损伤也是最大的;白天可以干完的事不要留着晚上做,洗衣服,写作业在天黑之前做完。早睡早起有利于身体健康,又环保节能。让我们每个人都节能减排吧,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挽救地球妈妈的命运吧!
通过这次参观科技大篷车,我体会到科学的奥妙;节能减排要从每个人抓起,共同创造一个美妙又和谐的社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