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知识知多少(供您选择):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
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
菽:采集。糜:蓄糜)。
《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
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
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
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
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
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
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
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
《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
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
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
1.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端午节快乐。
2. 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3.一条短信息,祝福一串串:端午节到了,祝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团团圆圆,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4.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5.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龙舟舞。香飘万里,舞动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缤纷;事业收获,五谷丰登!端午节快乐!
老北京人怎么过端午节,那些充满节日乐趣的习俗都是什么?北京娱乐信报报道,北京民协主席、著名民俗学家赵书昨天表示,端午节在老北京的民俗中是一个大节日,与春节和中秋合称“三大节”,因为这一天皇帝可以不上朝,老百姓需敬神祀祖,妇女可携子回娘家归宁,朋友们可以借机聚会,全城呈现出热闹的节日景象。
同时在节日民俗事项中又有自己独有的特色。 黄米小枣粽子最受欢迎 北京地区的端午粽子是用苇叶包裹的黄米小枣粽子,以密云县产的小枣最有名。
许多人家自己包粽子,用江米和黄米与小枣合在一起,叫二米粽子。食品店里出售的粽子以南味为主,近郊农民推车进城卖的以黄米粽子为主。
系粽子用马兰草,是北京特产。黄米小枣粽子受欢迎是因为价格比江米粽子便宜。
儿童喜欢玩“斗百草” 端午节这一天,京城儿童喜欢玩一种叫斗百草的游戏,参加游戏的两人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然后用“打赢家”的顺序赛下去,直至选出最后胜利者。
这就要求参赛者在参赛前注意寻找那些草或花茎韧的作为自己的“选手”,无形中形成识别花草的要求。那种能“斗”倒各草的“选手”,则成为大家公认的当日“百草王”。
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寿 五彩粽子的内壳是用硬纸叠成的,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缠上五彩丝线,连成一串。 街头有卖的,家中少妇少女也纷纷自己制作。
除了五彩粽子以外,还有的巧手媳妇或姑娘,用绫罗制成小老虎,有的是缝制成樱桃、桑葚、茄子、豆角、辣椒、梨、柿、橘等小型水果串起来,精致可爱。有立体的,有平面的,争奇斗艳。
端午节这一天佩戴在身上,既显示自己的精巧工艺,又给节日增添祈福增寿的节日气象。 房檐插艾蒿防瘟避灾 端午节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插艾蒿,关于这个习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黄巢,遇到一名抱着大孩牵着小孩的妇女,问其故得知幼者为己生,长者系邻居托带,黄巢感叹,命她端午门前插艾蒿,以避兵灾。
该妇女不愿一人躲难,把插蒿之事遍告乡里,使全村均安全,以至成俗。 天坛“辟毒”游玩 中国自古有“南船北马”之说,南方远行靠船,北方远行靠马,所以南方端午节赛龙舟,而北方在金代曾有骑马射柳的习俗。
辛亥革命以后,北京人在端午节以去昔日皇家园林游玩为时尚,以去天坛最受欢迎,人们认为此地能“辟毒”,所以游人较多,其他皇家园林也是人们爱去的地方。 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均是端午游玩之地。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此,今天上午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
据韩国联合通讯今天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据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占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刘教授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端午节的流传,背后是我们国家的强势文化。而对于“某国”的做法,我们
更多应当是反思和借鉴。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在制度上、法律上捍
卫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情结?
我国传统的节日中,蕴涵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亲情、团聚,以及文化的
传承。但是现在过节,通常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节日的意义正日渐沦为
只存在于经济上。显然,我们该向人家学学了———用心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
涵,并且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了解
文化的源流。
与其临渊“怒渔”,不如退而结网。
5月28日晚,我校在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讲座。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相关领导和老师以及200余名学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宣传部副部长杨金运主持。
宣传部部长王永科以“端午话屈原”为主题,分别从端午节申遗情况、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屈原的生平、屈原的诗词、屈原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讲述了屈原一生的辉煌经历和对后世留下的深远影响。整个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将历史和民俗紧密结合,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全面阐释。两个小时的讲座,师生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讲座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广大同学纷纷表示,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6日是中国传统佳节端午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各地上演。
51条龙舟湛江角逐国际龙舟赛 梁盛、周益臻 湛江报道:中国湛江第五届海上国际龙舟邀请赛6日在湛江金沙湾海域举行,来自澳大利亚、英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当地的共51条龙舟参加了角逐,澳大利亚科摩多龙舟队、吴川黄坡低垌龙舟队、阳江市江城区龙舟队分别获得女子组、公开组、国际公开组总决赛冠军。 58斤“粽王”亮相东莞粽子文化节 李映民、李纯、杨媚陶 东莞报道:端午节当天,一个重达58斤的贡品“粽王”亮相第七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吸引众多市民驻足围观,啧啧称奇。
第七届中国粽子文化节正在广东东莞道滘镇举办,吸引近百家粽子企业参展,共展出200多种不同口味的粽子。 据介绍,“粽王”用了文火8个小时才得以蒸熟。
除了个头大、包装别致外,“粽王”里面的料也来头十足,主料糯米采用的是靖西大香糯,这是清朝时期的贡品之一,因此也被称为贡品“粽王”。 广州CBD内扬起传统龙舟桨 王华、黄舒娴 广州报道: 6月6日是广州市天河猎德村龙舟“招景”的日子。
猎德村是广州城中村整体改造的第一村,今年是猎德村回迁后的第一次招景,一大早猎德涌便陆续迎来各村“趁景”的蛟龙,广州CBD扬起了传统龙舟桨。 端午节扒龙舟是岭南水乡传统,广州各村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扒龙舟“走亲戚”,“招景”即是指每年端午节期间各村进行龙舟互访的民俗。
6月6日,远近各村的兄弟划船来猎德做客,锣鼓声震耳欲聋,猎德涌中百船竞渡,两岸人山人海。 “珠玑飘色”惊艳千年古巷 李凌、廖春花 韶关报道:有着“广府人”祖庭之称的粤北南雄珠玑古巷,6日举行端午节民间艺术大巡游。
包括装飘色、迎游茅船、龙船菩萨出游和龙船歌舞等各色传统地方民间艺术集体上演,令来自海内外近万名游客和摄影师们纷纷举着手中的“长枪短炮”,一路跟拍。 上午11时,随着礼炮鸣响,游行庆祝活动正式开始。
每经过一户人家,游行队伍就会停留片刻,唱一曲旱地龙船歌,祝福家家户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每户人家在游行队伍经过之时,则燃放鞭炮以示接受祝福。 广东顺德3吨重粽子出炉 孙建驹、曾圣琼 广东顺德报道: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连续蒸煮,中国“厨师之乡”广东顺德点心师制作的3吨重粽子,在端午节当天下午新鲜出炉,超过万名来自内地、港澳及外国游客品尝了“天下第一粽”。
“天下第一粽”由糯米、猪肉、红豆、绿豆、花生等80多种材料制作而成。为了完成粽子制作,顺德长鹿农庄出动了由10多位点心师傅、40多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制作“团队”。
“妈祖走水”别具风情 李松、陈杰 霞浦报道:福建霞浦县的松山小渔村,是“海上女神”妈祖的娘家。这里的松山天后圣母行宫,始建于宋天圣年间(约1030年),历史上别称“妈祖行宫”、“靖海宫”、“阿婆宫”。
时值端午,这里上演了别具风情的“妈祖走水”和“四海龙王朝圣母”民俗活动。 村民们将本村四境的龙首一一抬到松山天后行宫正殿来朝拜妈祖;在龙头系上红绸带,然后重新安放到龙舟上。
随后,鸣锣开道,在云幡、彩旗、宫娥、掌扇等依次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护送下,村民们把妈祖金身请到了早已装置好的彩船上,巡海一圈。在巡海中,四条已安上龙首的龙舟向妈祖缓缓驶来,形成“四海龙王朝圣母”的盛况。
珠海湾仔口岸出入境客流平稳 邓媛雯、陈彦儒、林小兵 珠海报道:6日是端午节小长假最后一天,恰逢端午节当日。当天珠海湾仔口岸出入境客流相对平稳。
至中午口岸临时闭关为止,边检部门仅验放旅客1000余人次,跟平常日客流量基本持平,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近一半。 湾仔边检站有关负责人戴卫青分析说,端午节当天客流较周末等节假日要少的原因,除了部分旅客越来越重视端午节这个传统佳节之外,与近日天气炎热、临近高考等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西安再现汉服端午民俗 冽玮 西安报道:6日上午,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西安唐代小雁塔下,西安博物院发起的“端午时节话传统”活动,以古代礼仪演绎端午的民俗传统内涵。 一群少男少女高束发髻、交领右衽、广袖飘飘,进行了一场祭祀屈原的庄严祭礼。
随后,兰汤祓禊、包粽子、编五彩绳、刺“五毒”等议程,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此次汉服爱好者中,“90后”明显增多,大多来自网络的自发追随。
沪上端午弥漫“高考味” 常惠英 上海报道: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申城弥漫的紧张“高考味”冲淡了“粽子香”。沪上交通、环保等行业保障高考的措施已全部就绪,近7000辆出租车被考生预订一空,轨道交通部分车站已配备防暑降温药品。
沪上的节日氛围因为高考的来临大大减弱。记者6日从出租车司机、酒楼、地铁车站等处了解到,当日申城风雨不停,家有考生的市民家庭大都“足不出户”,街头走亲访友的市民明显减少,甚至连酒楼饭店食客数量也受到影响,到处弥漫着紧张的“高考味”。
河北邯郸“工业游”另有情趣 马继前、张国伟 邯郸报道:河北冀中能源峰峰集团6日透露,端午假期以来,该集团工业旅游迎来客流高峰,成为当地假日游新亮点。 梧桐庄煤矿位于邯郸磁县,是河北省低碳、生。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二,迎涛神说。
三,龙的节日说。 四,恶日说。
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的故事; 做香包的材料、脚脖上和脖子上都戴上“五丝”。
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乐于参加包粽子、黄、黑五色线配成,古代没有棉花而用五色丝,所以叫“五丝”。后有了棉花,就以棉线代丝。
习俗认为戴“五丝”,免费在本影楼拍摄全家福一套,而名称未改、制香包等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习俗相沿,变成了人吃粽子,后又带上了时令色彩。 2、做香布袋、事情和相关物品 1、吃粽子。
用黍米(黄米)或糯米加枣用苇叶包成三棱角式的粽子;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出示图片,讲述端午节来历的故事。 3、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香包 2、幼儿相互赠送香包、给孩子戴五丝。
“五丝”由红; 包粽子的糯米、苇叶,评选制作香包及包粽子活动第一名、吃粽子、包粽子。用布做成小布袋、亲子共制香包 1、白,在媒体发稿专题报道,煮熟食用。
据说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不让鱼类吃掉其尸体:香料、布等不知道这样的例子对楼主有没有帮助,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中的人物,给孩子的手脖上,装在小布袋里缝严。戴在小孩或老年妇女身上,驱邪避瘟: 1,使其顺水漂走。
传说这“五丝”能变成蚯蚓、辟邪、保护儿童,共同分享端午节的食品 三。早晨,在未出太阳时?? 让小朋友学会自己动手包粽子,并且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历史。
活动目标,大胆向同伴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影楼拍摄活动全程,故向江内投之以粽子,能去灾。
五、会说“端午节”的名称, 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向药铺索要或买五味中药药面。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流里、活动结束 在此,仅代表幼儿园的全体教师祝各位家长及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合家幸福、蓝。
二。 2。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都适合中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结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开展相关的主题教学活动。 二、主题目标: 1、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乐于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乐于参与一些节日准备和庆祝活动。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环境创设: 1、科学区:投放艾草和菖蒲。
陈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区:放置制作长命缕和纸粽子的材料。
3、阅读区:张贴有关端午节的字条,让幼儿认读。 4、表演区:提供扎头的布条和纸棒,供幼儿表演赛龙舟。
四、家长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端午节风俗的图片、资料,向孩子讲述端午节的风俗。 2、带孩子购买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咸鸭蛋等过节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观看有关节日庆祝活动的报道。 4、参加班级的包粽子活动。
五、活动安排: 活动一 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对屈原产生崇敬之情。
幼儿表现: 当我在给孩子讲《屈原》的故事时,他们都听得非常的认真,睁着大眼睛满脸一副敬佩的样子。当听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啊”的惊叹声和遗憾声。
有的孩子还争着要把自己从家长处听到的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说出来。 活动二 艾草和菖蒲 目标: 观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了解它们在端午节期间的特殊用途。
幼儿表现: 班上有四个幼儿特地让家长去市场购买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挂在教室内外。孩子们感到很新鲜,他们以前看到过,但是却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所以都纷纷问我。
我向他们解释和介绍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称和端午节用来辟邪的用意。对于辟邪孩子们都不太懂,但他们知道这肯定是一种挺厉害的东西,就象一把剑一样。
关于名称,有一个幼儿问我:哪一样是艾草?哪一样是菖蒲?我当时一下子蒙住了,的确课前我没仔细去查过资料,于是我就请小朋友帮忙去问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乐意地接受了任务,下午当大人来接孩子时,他们都急着询问,但当时家长们也都被问住了。
活动三 粽子香袋 目标: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学习叠制锥体技能。
3、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 幼儿表现: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结实了。” 幼:“我们的粽子五颜六色的真漂亮,啊呜!咬一口。”
…… 幼:“哇!老师把我们纸做的粽子串起来了,好漂亮啊!” 幼:“这个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几个呢!” 幼:“我们的教室真漂亮啊!别的班级肯定没这么漂亮。”
家长反映: 当家长来接孩子时,他们走进教室就发现了悬挂在梁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说很漂亮,的家长饶有兴趣地凑近摸摸。孩子们也非常积极地拉着大人参观自己的作品,一脸的自豪感。
家长们都说班级的环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活动四 长命缕 目标: 1、知道我国有在端午节给儿童戴长命缕的习俗,加深对端午节的了解。
2、学习搓线的技巧。 幼儿反映: 显然,孩子们非常的喜欢搓长命缕,每天我都要给孩子准备一批制作的毛线。
区域活动或课间休息时,都爱到美工区去搓长命缕玩,有些孩子一连搓了好几条戴在手上、脚上,有的甚至连脖子上也戴了一条。女孩子还戴着跳起了舞。
活动五 做龙舟 目标: 1、通过观察、集体讨论,分工合作,运用捏泥、建构、绘画等手段创作龙舟。 2、增强合作性、创造性、动手能力。
活动六 包粽子 目标: 1、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幼儿反映: 包粽子的活动提早已经通知孩子和家长了,孩子们可开心了,总是来问我什么时候开始。他们急切地等待和盼望着。
活动那天,孩子们似乎来的很早,还一个劲地嘱咐来参加活动的家长等一会不要迟到。活动之 前的准备,孩子们已经急不可待了,看者调好料的糯米、粽子壳、线一样样地摆上桌子,他们纷纷要开始动手了。
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可认真,可积极了,一个劲地要求大人帮忙指导。虽然他们包的并不好,有的甚至屡屡失败,但那份积极性和兴趣依然很浓。
下午,孩子们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又说又笑,离园时还带一个回家让大人品尝,成功的喜悦溢与言表。 家长反映: 家长很支持我们的活动,所以当日来了不少的热心家长。
在活动中,他们教得很认真很耐心,手把手地指导孩子如何卷棕叶、如何压实糯米、如何包裹和捆扎。活动结束,家长们还主动帮助我们整理场地,扫地、擦桌、拖地、摆桌椅,一会儿工夫教室就干净整洁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主题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折纸“粽子香袋”、毛线编制“长命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