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文学短评(活着简短书评)
admin
2023-03-03 20:31:05
0

1.《活着》的赏析

电影《活着》是根据于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通过对富贵这个人物一生的讲述反映了当时整个时代的色彩。

其中富贵的女儿因难产去世的一段,印象比较深刻。首先,它不带痕迹甚至有点戏谑的讲述了**时期那段扭曲的历史。

医生全都进牛棚了,一群**小护士接生。好不容易找来的医生却因为太饿吃馒头把自己给噎着了,即让观众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心酸,又不经意的捧腹大笑。

其次,整个难产抢救的过程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震撼。有些旧的医院,旧的中山装,医生的白大褂,整个医院的色彩都是黑白或者灰白,像是久远年代的照片,但是抢救中鲜血的颜色强烈地震撼着观众的视觉,即使没有任何语言描述,整个心都会跟着画面揪起来。

这件事使富贵又失去了一位亲人,他的整个一生都不断地在失去身边的亲人,每一次都是都是让人哭不出来的痛,女儿的死让富贵的活着更加悲痛,但也更加坚韧。

2.《活着》观后感

我怜惜的不是家珍,虽然在书里为她唏嘘过,不是福贵,多少有自己造孽的成分,不是有庆,小说里是因抽血而失血过多夭亡,电影中未免过于血腥,砖墙倒塌后的血肉模糊,真实的。

我怜惜的是从头至尾,一句话也未曾说过,想说却不能说的凤霞。她不是无声的来到这个世界,虽然电影里不曾表演出来,可明明白白像大多数后天失聪的孩子一样,患得患失于一场疾病--高烧。

或许是因为她的扮演者,从小女孩开始一直到大姑娘,都是讨我喜的样子,坚忍,又羞涩,疼爱弟弟,顺从父母。兴许有人会说,是旧社会三从四德的典范,没有什么稀奇。

我可以坚决地否定,否则我是新时代里成长的一代,别说是旧社会就是电影里跨过的五零年代,六零年代,七零年代,都不曾留下我的生命印记。我关注的是凤霞的气质,她无声的内心世界。

年幼见证祖上家业被父亲败光,和妈妈一起经历了女人一生中最耻辱的事情--在夫婿家过不下去而回娘家。父亲的觉醒、改头换面,再次的跟随妈妈从虽不锦衣玉食但也丰衣足食的姥爷家回到破败不堪的父亲的栖息地。

这时候的凤霞大概还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憧憬着将来慢慢会变美好的生活。也许是福贵的罪过,却要女儿来承受。

父亲千辛万苦摆脱被国民党拉壮丁的命运,百感交集地回到生他养他的小镇,看到懂事地以幼小身躯拖着几乎与之等高的开水瓶,殷切地唤着凤霞的名字:“是爹啊。”我看到的是什么,凤霞醉人心弦,却又让人潸然泪下的微笑。

侧着耳朵,再倒回去,听听,还是没有回答,不喜欢说命运弄人之类的话,却不得不承认这样的现实无时不刻的存在着。美好的少女时代,也被邻家小孩无情的嘲弄的石子而击得粉碎。

如果说初尝聋哑之味的时候,还少不更事,无法了解残疾的真正意味,又或者会给自己的未来带来多大的困扰,那么从她受到邻人欺辱的一刻便懂得了这种滋味,甚至想诉苦又无法开口的苦楚。 弟弟那差点引起阶级纠纷的为凤霞复仇的创世之举,被她看在眼里,爸爸因诚惶诚恐,那个不得不诚惶诚恐的年代对弟弟的迁怒,被她疼在心里,可她就是没法吐出一个字,想为弟弟辩解,这样的一番话终于是从家珍的嘴里说出来的,可她才是真正的当事人。

第一个触击我视觉的镜头出现了:屋内家庭的纠纷方休,凤霞默默地端着一个大碟走进来,先一碗面给母亲,第二碗也是最大的一碗给父亲,然后一碗,还没有,先从旁拿了一支小凳,有庆乖乖地坐正,第三碗面就在他的小手里了,凤霞怜爱地摸摸弟弟的头,最后捧起了剩下的一碗面。她是谁?需要这样忍辱负重,在外受着别人的欺凌,在家又须调节不合的气氛,还要暗中付出本应接受爱的心灵。

弟弟的惨死,福贵的撕心裂肺,家珍的号啕大哭,唯独的凤霞没出现在现场,除了掉眼泪,完全没法显露天人相隔的残酷事实,导演大概是这么想着,或许还可以剩下些菲林,还没有数码技术的年代,剪掉了最悲剧人物的出场。 如果只是看过小说,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最悲剧的人是福贵才对,命太硬,克死了所有他值得珍爱的至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不堪,他人若是一次也就不活了,可福贵,不。

老全,有庆,春生,凤霞,家珍,女婿,外孙一个一个走在了他的前面,他却依然活着。 只是电影改变了结局,保留了家珍的在世,馒头的活泼,万二喜的深情,却还是剥夺了一个人生的权利--不得不背负命运的凤霞,不得不为整部戏的悲剧色彩添上浓墨重彩一笔的凤霞。

喷涌而出的血,惊恐但还没有完全失神的眼睛,刚才还安心的对家珍报以放心眼色的凤霞,葬送在画面忙乱的切换中。 结婚庆典上唱不出声的痛苦被知女莫于母的家珍道出,只是一旦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就索然无味了。

电影改编了太多太多,不仅是悲剧的结局,福贵被拉壮丁的经过,有庆的死法,万二喜的残疾部位,还升华了原作的基调,活着,即使身边的人一个一个离你而去,也不要放弃生的希望。福贵坚守着这个也许他从未认清过得理,也拿它劝慰过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都不曾怕过,却迈不过批斗这道槛儿的春生。

听着《莫失莫忘》(《仙剑奇侠传》电视背景音乐)写下了这篇文章,突然发现最近自己怎么老是看有着类似结尾的片子,李逍遥的孑然一身。

3.帮写一份《活着》影评

《活着》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

作为一个冷酷的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

只留下我们错愕当场。 有庆是第一个突然死去的。

“有庆不会在这条路上跑来了。”他的母亲说。

大多数人应该在这个时候心痛不已。贫苦艰难的生活,福贵简单而粗暴的教育方式,都不曾让有庆对生活丧失希望。

他热爱他的两只小羊,为了割草和上学每天来回奔命。所以当他在父亲眼前拿了长跑第一名的时候,我们都天真地以为悲剧该结束了,事情在慢慢好起来,于是有了一点淡淡的喜乐。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会猝然死去。就像今天我们知道的许多社会底层的人们一样,有庆的死冤枉而荒谬。

由于血型不幸与临盆的县长夫人相同,他竟是因为抽血过多而夭亡的。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

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 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青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

薄薄的十二万字,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只是阖上书本之时,内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欲望和纷争的平静。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罢。

余华这么说他写作的缘起—— “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所以在那些悲伤的情节之间,福贵仍然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述说苦难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

正如你终于会明白,无论现时我们经历的是措手不及的幸福喜悦,抑或是无可告人的艰辛苦难,只要继续活着,它们中的大多数细节和感受都将被我们和时间一一遗忘,只留下苍白的结果。那个结果对现时的我们毫发无伤。

告诉我,谁还在不堪着高考的煎熬,失恋的痛苦,或者某个伤疤最初的鲜血淋漓? ——我仿佛已经看到许多问号:这样,我们的生存还有什么意义? 嗯,就像那谁说的,企图探究活着的意义注定只能成为一个笑话。人只是一种存在,它与天地万物一样并无意义。

呵,我们也许只需要像福贵那样活着,像那头老牛那样活着。尽管有些苍凉的意味。

是不是爱过了才会懂得心死了还要活着的坎坷。

4.急需余华《活着》的最简短的内容简介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

小说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自然灾害时期等,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 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作品赏析 小说《活着》是余华创作中的分水岭。

《活着》展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过程,掀起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表现了一种面对死亡过程的可能的态度。活着本身很艰难,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

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着。

5.急需余华《活着》的最简短的内容简介

简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

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读后感(当看完朋友对《活着》的评论后,就有一股想要看看这篇高尚作品的冲动,我不知道作者在写时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但我知道作为一个读者,在品味这篇叙说一代人历程时的深切感受! 我总认为人世间最伤心的事莫过于亲人对你的不理解,当看完《活着》你会知道,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看着身边一个个亲人慢慢的死去,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

.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着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 当生活在80年代的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从来不知道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与他们相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感到幸运呢!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

在我脑子里,我仍然清晰的记得前几天报道的那位为钱财而贪污受贿的官员,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话:受贿巨款,只是为了下一代过得更好,再说,我所贡献的远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是他活着理由吗? 当一次次邪恶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时,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第一件事,千万别为自己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

6.急求余华《活着》的书评,在150个字以内

余华的《活着》讲述的一种悲惨人生。书的题目起得好,它不是题名为“悲惨人生”,而叫“活着”,简单之中沉重与积极乐观并存,包含着一种重压之下喘息的思想空间。

《活着》并不是一个故事由头至尾地记叙下来,它是通过书中开头出现的作者“我”,从城市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一个老人徐福贵,听他讲的自己的故事。富贵的故事也是用第一人称叙述,与书中作者自己用的第一人称形成两重视角,一种是读者的视角,一种是作者的,不断地从故事中走出来,穿插一些现实中的福贵,还有作者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作者这样安排,具有很大的记叙空间,更加丰富了故事的内涵,同时也给予了读者更为开阔的视野。小说的主体部分是由福贵自身的故事构成的。在福贵人生的中间几十年生活中,他的父亲、母亲,还有儿子有庆,女儿凤霞、妻子家珍、女婿二喜、孙子苦根都先后相继离他而去,最后人世间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陪伴他的只有自己当初从屠夫刀下以高价买回来的一头老牛。其间几十年的生活中演绎出来的悲欢离合,令人痛惜。

小说的主题是活着,书中人物形象不同方式的死去,留下来同样的是活着的人的悲痛以及活着的人的生活缺憾。到了最后,即使全家活着的只剩下一个人,家已不成家了,日子还是照样过下去。也许最后,现实中已了无牵挂,只有记忆中的一切最值得回味了;人也老了,并且孤独,且不说其人生是否仍有理想,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的生活的意义便完全变了味,就好像只是单纯为了活着而活着。小说所表达的主题同样也留给人去思考:到底活着的是否就一定是好的呢?余华在韩国版序言中这样说道:“‘活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一般的人在谈论活着或是死亡的时候,总感觉那些东西都离我们很遥远。特别是那种悲惨、凄哀的感觉,只能是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经过我们自己情感经历的验证从而产生出来。就好比亲眼撞见车祸发生的一刹那,一般人都不会觉得悲哀,应该只会因那血肉模糊的场面而感到可怕。所以看《活着》,看中国农民与中国现实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生存那状况,看具有特殊色彩的福贵的一家人,读者心中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这感受来自于由岁月时光的流逝而物是人非的感慨,也来自于生活的重压中人物的心理承受力,更来自于通过作品中人物与自身的对比而产生的无限优越感和幸福所受到的对生活的激励,而令人感触最深的无疑是故事中这个家庭仅存唯一一人福贵,暮年的他仍挣扎在生命的道路上,他对生命超强的忍受似乎也让人发现了中华民族这些年是如何从苦难中走出来,如何走向安定的,是如何以超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心克服了重重的困难而繁荣富强起来的。

从这,我们那可以发现,活着永远都是沉重的,任何人都无法轻松过日子,人的身上背负着的责任促使人的生命一直走下去、走下去……

7.有没有短的点的影评

简介里说“本片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通俗剧风格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观。”

我不以为然。当福贵输光全部家产,父亲给他气死。

一年后,家珍带着女儿及手抱的男婴有庆回家,福贵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戏维生。这说明了什么?富贵想要好好地活着的一种愿望。

富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对他来说活着不容易,所以更要好好活。更何况他看到过死亡,经历过死亡,死亡还带给他带来痛苦。

死当然不好,因此才要好好珍惜活着。活就要好好活着,至少他表现为活着的愿望,如果不活就没有下一代,是吧。

而且死要死很久,更应该活着了,而且要好好活着。所以不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是赖活着,是好好的活。

不活出个人样,不活出个精彩,中国怎么能在世界上立足。失败是成功之母,愚笨是聪明的前身。

虽然我们中国的前身犯了很多愚蠢的行为,铸铁居然是用水烧,吃大锅饭,烧文物,可以可是这是我们成长的经历啊,我们不正是这样吸取教训的吗。你们看看现在的中国不是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可了吗,那些以前没看我们的人现在不是照样要看着我们了,我们变强了,我们还要更强,因为我们永远不可能好好活着;我们不可能活得好,只有更好。

8.求一篇1500字的 《活着》影评

生而为人,自然逐渐会经历一些生死,开始明白世间的无常是常态。

常常兀自担心会遇见无法承担的失去,父母老去、配偶意外、子女夭折,种种庸人自扰,因此也格外好奇天灾人祸后究竟该如何继续。范俭《活着》一片,描述了在5.12中失去女儿的夫妻,以一种苦中作乐的方式恬淡地接受着命运,我想与其视作逆来顺受,倒不如视为一种安于天命的释然。

于是,对于如何走出真正残忍的苦痛,我想大致可作如下这般想法罢。 1面对 “面对”两字,也可谓老生常谈。

轻,则于言谈间吹浮鸿毛;重,则于行为中如移千钧。 面对的意义,首先是面对“失去”的既成事实。

人死不能复生,任何人无法下至阴曹地府,在奈何桥头拦下魂魄,也无法逆行时光,使河流倒淌。偶尔的恍惚和回忆无法避免,沉浸其中却于自身诸事都无益处。

其次,是面对无法纠正的因果链。人在无法抗衡的自然规律之下,自然渺小,无法穿越时光,找到引起山崩地裂的蝴蝶,也难以追根溯源去计较三峡工程救援队伍等宏观叙事体质问题。

微观个体的命运,只能是时局中的一个缩影,一个必然负担者、必然牺牲者。 继而,面对自身的所作所为。

父亲祝俊生有一场诉说震时情境的镜头。他说,下午3点左右,他跑到废墟里呼唤女儿,女儿还神气活现地回答“爸爸,我在这儿”,到后来救援队阻隔了众人,却仍至晚间21点还没救出女儿时,他再喊女儿名字时,小孩已经很虚弱了。

父亲难掩愧疚地说“这辈子,我对不起她。” 在这场灾祸中,个体自身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哪些责任在己,哪些不在己——分清楚这些,我想能称得上是真实面对了。

而扩展到社会范围,以纪录片的方式,拍摄下这对夫妻的重建生活的心路,也是一种更广阔的角度上的“面对”。 2分担 经历过相识的同龄人意外去世,因是家里独子,母亲整日卧榻,不言不语,父亲尚可作坚毅状,接待亲友。

而汶川之后失去子女的那批父母,他们互相引为“同道”人,在对镜头和外界诉说时,常会说“我们那批人”这样称谓。想来,这样的分担,确可大大减轻苦痛。

因为“理解”从来都是最好的安慰剂。我们普通人尚且得一知冷暖之人便觉足矣,何况在苦难之下,真正的理解与懂得,自是安全与倚赖的润泽之源。

3恩爱 分担能减轻痛苦,那么和睦的夫妻关系对于伤痛治疗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 很欣赏叶红梅祝俊生这对夫妻的性格。

叶红梅说“班上有三对家长离婚了”,可是叶祝二人即使贫贱,却从无劳燕分飞的打算。叶红梅一次次地跑医院,丈夫只觉心疼至极。

即使也提到过“离婚”,也反而更像是夫妻间的默契玩笑。 年岁渐长,越发喜爱在细节中体味人物的性格。

叶红梅长得可算不好看,又大又鼓的嘴巴,颧骨上两团高原红,然而一双黑眼珠子却格外纯稚,不仅没有女人的顾盼生辉,反而有种女童的“呆萌”。她不屈不挠地抽血,指望再生个小孩;她听丈夫与亲友谈笑时,常露出呆滞的笑容。

再观丈夫祝俊生,五官可算得英俊,职业不佳,偶尔也会软弱,但举手投足间并无奴颜媚骨的卑怯,能够体恤妻子“身体受不了就不要再生了”,在生死等人生问题上也具备着难得的坦然心态。 叶祝这对夫妇,在失去女儿后,仍不时会冒出些打情骂俏的戏言。

比如一位好友怀孕成功后离去,许是因为孤单,祝俊生格外难过起来,叶红梅便嘲笑他“人家走就走啊,这有啥好哭……”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对苦难的释然和宽容越发的鲜明起来。最后一次人工试孕失败后,叶红梅微笑着说“没有”,祝俊生看着化验单,也淡淡地笑起来。

两人自我解嘲地走下楼去。 我想说,选对一个爱人过日子非常非常重要。

好的夫妻感情,可以在两人之间形成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比如经典美剧《成长的烦恼》中的父母形象,在当时称为一种很好的典范,即夫妻关系是独立于家庭关系的,夫妻关系并不完全受制于家庭关系。

生养了三四个子女后,杰森和麦琪仍然有火热的互动和夫妻生活。 还有比如铊中毒的清华女生朱令,其父母也是受了人间至苦,抚养两位女儿成人,一位失踪,不见尸骨,另一位残障终身。

常常想朱令父母究竟如何照顾智商只有7岁的朱令,继续这平静又简陋的生活,内心到底要多坚强才能做到。 或许使人能扛起这些的,正是夫妻之间的恩爱,这使得每一秒的相处都产生愉悦与抚慰。

两人间形成一种同盟、一种互相治愈的能力、一种独立于外界的精神世界…… 4独立 陈寅恪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而我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做学术,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重要。 夫妻关系独立于外部世界,使得两人可以扛起苦难,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独立,也更是使得父母可以坦然接受失去子女的方式。

祝俊生指着女儿相片说“我这辈子对不起她!”,其中透露出的信息,是他并未将女儿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是另一个切实的人。 克里希那穆提在《懂得爱》中这样写道:“如果你失去所爱的人,你会流泪不已,然而你的泪水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那逝去的人而流?你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别人而哭?你曾经为别人哭过吗?你曾经为那捐躯战场的儿子哭过吗?如果你哭过,那些眼泪是出于自怜,还是为了亡者?如果你是为了自己。

9.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

(原创)张艺谋电影<活着>>观后感 笔者认为张艺谋电影<活着>>体现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从富贵的角度看待人生,人生在世,活着的确不容易.二是表现了**时期那段悲惨的历史,影片从小人物着手,富贵的儿子和女儿都间接被**害死,显得**是如此荒唐可笑! 富贵由于赌博从一个财主到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几乎沦为乞丐,此时他醒悟了,这时他才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后来妻儿回到了他身边,此后便以以前学会的皮影戏谋生,某日不巧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看着身边倒下的战友,次时活着就是他最大的愿望.最后靠他皮影戏活着回去了.以后他遍特别珍惜活着的机会,从后面他小心翼翼的生活细节可以看出来. 例如:不分青红皂白大骂儿子有庆,儿子几天没睡觉,但不敢得罪**,硬把儿子背去了学校等细节.着实我也为他捏一把汗,生怕他生活出了意外!特别最后一段他给教授买馒头时,心里特别担心他会因此被打成反动派! 主人公深知生活的来之不易,而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否也应该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呢? 影片另一部分内容深刻揭示了**时期特别是**时期对老百姓的迫害,要不是害怕还别**的大官--区长,要不是怕被打成反动派,富贵会让儿子在家好好睡觉,悲剧也不会发生! 要不是**时期,老资格教授被打成资产阶级,富贵女儿也不会死. 这一切悲剧的发生都是当时旧社会对人民迫害的影射! 影片最后,看着他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我哭了! 哭得很伤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产伺服第二,雷赛智能连续5季... 据MIR睿工业最新数据报告显示,2025年一季度通用伺服市场整体增幅达4.5%。值得注意的是,雷赛智...
昆仑润滑:以自主研发造就硬核科...   2月20日,中国石油宣布,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地下 10910 ...
娃娃 电钻 洗衣机 产业没能回... 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10日报道,美国泰尔西咨询集团近日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自美国政府4月2日宣布对全球...
昆仑润滑:用“黄金血液”守护大...   在第9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际,央视网《源动中国》栏目组走进昆仑润滑兰州润滑油研发中心,探访新中国第...
白云山:以317.9亿元品牌价... 5月9日至11日,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举行,该大会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携...
5年6倍!紫金矿业还值得期待吗... 来源:格隆汇今年以来,国际金价开始不断放飞自我越涨越疯,期间于4月22日一度突破3500美元/盎司大...
文化特派员邀请冠军导师 浙江打... 中新网浙江新闻5月11日电(林波)5月9日至10日,在浙江省文化特派员的助推下,“龙腾柯桥·非遗传承...
省级示范!贵阳高新区拟入选两个...   近日,贵州省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拟确定单项示范名单》已完成...
迈为股份携手启威星及SunDr... 人民财讯5月11日电,据迈为股份消息,近日,迈为股份(300751)、江苏启威星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迈...
青海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专场招聘... 中新网青海新闻5月11日电 (毛顺龙 孙睿)5月10日,由共青团海南州委、海南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印度现恐慌性抢购部分商店食品售... 转自:北京时间 【#印度现恐慌性抢购部分商店食品售罄#】...
一气呵成!运油-20的跨昼夜“... 近日 东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跨昼夜空中加油训练多架歼-16战机与运油-20组成战术编队连续完成对...
刚刚!特朗普发声:将大幅增加! 转自:宁波晚报特朗普,传来多则消息!据外媒最新消息,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11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他将...
亚信安全获政府补助270余万元...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5月10日,亚信安全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期收到政府补助270.9万元,该补助属于...
贵州轮胎:控股股东拟斥资0.5... 贵州轮胎晚间公告,公司控股股东贵阳市工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工投”)计划自2025年5月12...
成都锦江区一在建工地起火 致2... 5月11日11时16分,成都市119指挥中心接到火灾报警称锦江区锦鹏三街一在建工地发生火灾。接警后锦...
中达集团控股(0139.HK)... 继单日大涨50%之后,中达集团控股(0139.HK)再度迎来股价异动。2025年5月9日,公司股价单...
凝心聚力 实干笃行丨重大工程有...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预期是市场信心的关键,而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稳预期的关键,就是要结...
8个中央指导组,分别进驻了这里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据新华社5月11日消息,根据党中央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统一...
抖音元老陈林离职创业?知情人士... 有消息称,字节原高级副总裁、前教育业务负责人陈林已离职创业,与科大讯飞前高管王卓共同创立"银河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