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宣传活动简报(麻风病宣传简报)
admin
2023-02-28 08:31:25
0

1.预防麻风病手抄报的内容该怎么写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的病源菌是麻风杆菌。麻风病的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二十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得了麻风病有哪些表现?

1、面部浮肿、发红、发光,似酒醉面容。常伴有眉毛稀疏脱落及脸部蚁行感或异物感。

2、身上生斑、起结节或斑块。有的斑块象癣,但不痒,用治癣的方法治不好。

3、皮肤麻木、不出汗。特别是那些斑和斑块处。有的筋痛(神经痛)作风湿治疗无效。

4、手指伸不直,虎口无肉(肌肉萎缩)形如鸡爪。

5、足底溃烂,无明显疼痛,久治不愈。

6、走路跛脚,步态异常。

7、口角歪斜,不能作吹口哨动作。

8、眼睛闭不拢。似兔眼。麻风病可具备上述症状,但有上述症状者不一定是麻风病,应找医生仔细检查,以求确诊

为便于基层防治专干和广大干部群众掌握和报告麻风病,将麻风病特征概括为十大线索口诀作为参考:

1、生疮生癣,不痛不痒;

2、红斑白斑,麻木闭汗;

3、虎口无肉,手指弯曲;

4、吊脚跛行,歪嘴兔眼;

5、眉手脱落,面如酒醉;

6、手足起泡,不知痛痒;

7、四肢筋痛(神经)、疼痛难忍;

8、足底溃烂,久治不愈;

9、面部结节,耳垂肥大。

10、长期接触,勿忘检查。

麻风病能治好吗?

麻风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特别是近几年来采用了联合化疗,加快了治愈速度,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我国麻风病患者人数已由解放初期的五十万,下降到目前的十万。我省已由解放初期的14895人,下降到目前的一千多人。

怎样预防麻风病?

1、麻风病的预防主要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级领导应关心与重视,切实支持各县市医院,普遍开展皮肤科门诊,实行对现症病人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2、开展宣传,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普及麻防知识,争取早防、早治。

2.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委办单位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又称“国际麻风节”。1954年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广泛宣传麻风知识,消除人们对麻风的误解,改善麻风病人的生活待遇,促进消灭麻风病的伟大事业的发展,为人民造福,决定将每年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于1987年11月27日决定,自1988年起国际麻风节也作为中国麻风节。

法国慈善家、律师佛勒豪曾进行过32次环球旅行,访问过102个国家,游说各国首脑、企业家及民众,鼓励人们帮助麻风病人。1966年后,他又倡导成立了欧洲麻风病救济联合会和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

目前,每年的麻风节活动由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的成员国组织参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天都要举行相应的纪念和宣传活动,目的在于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麻风是可以治愈的,人们对麻风病的恐惧和歧视不应再继续下去,社会和家庭都应当关爱麻风病患者,让他们在爱的关怀之中尽早得到合理的医治,并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回归到温暖的社会中。

近年麻风病日宣传主题

2000年:消灭麻风病———新世纪使命

2001年:麻风防治与康复———全社会的责任

2002年:防治麻风病,社会献爱心

2003年:积极防治麻风,关爱畸残病人

2004年:关爱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

2005年:持续控制,共享文明

2006年:情系麻风病患者,温暖困难群体

2007年: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3.麻风病如何预防

病原菌是麻风杆菌。

在光学显微镜下完整的杆菌为直棒状或稍有弯曲,长约2~6微米,长约0。2~0。

6微米,无鞭毛、芽孢或荚膜。非完整者可见短棒状、双球状、念珠状、颗粒状等形状。

数量较多时有聚簇的特点,可形成球团状或束刷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麻风杆菌新的结构。

麻风杆菌抗酸染色为红色,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离体后的麻风杆菌,在夏季日光照射2~3小时即丧失其繁殖力,在60℃处理一小时或紫外线照射两小时,可丧失其活力。

一般应用煮沸、高压蒸气、紫外线照射等处理即可杀死。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

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以瘤型一端病人为例)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 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

在粘膜以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

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主要是鼻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传染方式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

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

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

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

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必须指出,尽管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肯定什么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但要机体的抵抗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 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

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这些都表明,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

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 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Subcllinicalinfection),借以说明麻风病的感染率要比发病率高得多,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4.麻风病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本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甚广,据估计全世界现有麻风病人约一千万人左右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

什么原因引起麻风病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

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粘膜排出体外,其它在乳汁、泪液、精液及***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有什么症状 麻风杆菌侵入机体后,一般认为潜伏期平均为2~5年,短者数月,长者超过十年。

(一)结核样型麻风:本型病人的免疫力较强,麻风杆菌被局限于皮肤和神经。 (二)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本型发生的与结核样型相似,为斑疹和斑块,颜色淡红、紫红或褐黄,边界整齐清楚,有的斑块中央出现“空白区”或“打洞区”,形成内外边缘都清楚的环状损害,洞区以内的皮肤似乎正常。

(三)中间界线类麻风:本型皮损的特点为多形性和多色性。 (四)界线类偏瘤型麻风:本型皮肤损害有斑疹、丘疹、结节、斑块和弥漫性浸润等。

(五)瘤型麻风:本型病人对麻风杆菌缺乏免疫力,麻风杆菌经淋巴、血液散布全身。 (六)未定类麻风:本类为麻风的早期表现,是原发的,未列入五级分类中,性质不稳定,可自行消退或向其它类型转变。

麻风病需要做哪些检查 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一)。

如何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日,口服。

(3)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2、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 麻风病的病理改变 由于患者对麻风杆菌感染的细胞免疫力不同,病变组织乃有不同的组织反应。

据此而将麻风病变分为下述两型和两类: 1.结核样型麻风(tuberculoid leprosy) 本型最常见,约占麻风患者的70%,因其病变与结核性肉芽肿相似,故称为结核样麻风。本型特点是患者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力,因此病变局限化,病灶内含菌极少甚至难以发现。

病变发展缓慢,传染性低。主要侵犯皮肤及神经,绝少侵入内脏。

(1) 皮肤:病变多发生于面、四肢、肩、背和臀部皮肤,呈境界清晰、形状不规则的斑疹或中央略下陷、边缘略高起的丘疹。镜下,病灶为类似结核病的肉芽肿,散在于真皮浅层,有时病灶和表皮接触。

肉芽肿成分主要为类上皮细胞,偶有Langhans巨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图1)。病灶中央极少有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一般不见抗酸菌。

因病灶多围绕真皮小神经和皮肤附件,故引起局部感觉减退和闭汗。病变消退时,局部仅残留少许淋巴细胞或纤维化,最后,炎性细胞可完全消失。

图1 结核样型麻风 真皮内有主由类上皮细胞构成的结节状病灶,其中可见Langhans细胞,颇似结核结节,但中央无干酪样坏死 (2)周围神经:最常侵犯耳大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神经及胫神经,多同时伴有皮肤病变,纯神经麻风而无皮肤病损者较少见。神经变粗,镜下有结核样病灶及淋巴细胞浸润。

和皮肤病变不同的是神经的结核样病灶往往有干酪样坏死,坏死可液化形成所谓“神经脓肿”。病变愈复时类上皮细胞消失,病灶纤维化,神经的质地因而变硬。

神经的病变除引起浅感觉障碍外,还伴有运动及营养障碍。严重时出现鹰爪手(尺神经病变使掌蚓状肌麻痹,使指关节过度弯曲、掌指关节过度伸直所致)、垂腕、垂足、肌肉萎缩、足底溃疡以至指趾萎缩或吸收、消失。

在有效的防治措施下,上述肢体改变已不复见到。 2.瘤型麻风(lepromatous leprosy) 本型约占麻风患者的20%,因皮肤病变常隆起于皮肤表面,故称瘤型。

本型的特点是患者对麻风杆菌的细胞免疫缺陷,病灶内有大量的麻风杆菌,传染性强,除侵犯皮肤和神经外,还常侵及鼻粘膜、淋巴结、肝、脾以及睾丸。病变发展较快。

(1)皮肤:初起的病变为红色斑疹,以后发展为高起于皮肤的结节状病灶,结节境界不清楚,可散在或聚集成团块,常溃破形成溃疡。多发生于面部、四肢及背部。

面部结节呈对称性,耳垂、鼻、眉弓的皮肤结节使面容改观,形成狮容(facies leontina)。 镜下,病灶为由多量泡沫细胞(foamy cell)组成的肉芽肿,夹杂有少量淋巴细胞。

泡沫细胞来源于巨噬细胞,在吞噬麻风杆菌后,麻风杆菌的脂质聚集于巨噬细。

5.关于消除麻风病歧视的朗诵稿

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亲爱的同学们:

在偏远的大石山里,生存着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遭遇病变之后却被亲友抛弃在大山里;他们已年过花甲却没有儿孙共享天伦;他们在大山里连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奢侈的梦想……他们是麻风病康复者。他们战胜了病魔却遭遇社会隔离、偏见与歧视,他们被背负身心的双重压力在康复村里孤寂的生活。

2008年“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宣传主题是:“消除麻风歧视,共建和谐社会”。

通知提出,各地相关部门要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为契机,大力开展以“麻风病可以防治”为核心内容的宣传活动,要关心和帮助麻风病防治工作者,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制订麻风病院(村)建设规划方案,保障麻风院(村)有效运转,保护麻风病患者医疗、康复、生活等权益。各地残联、红十字会要积极会同卫生、民政部门,为麻风病畸残者实施矫治手术,发放辅助用具,开展救助活动,切实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质量。

据介绍,50多年来,全国免费查治麻风病患者共计约50万名,全国90%的县(区)患病率已控制在1/10万以下。但近年来,在全国整体疫情保持平稳的同时,部分地区疫情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呈上升趋势,重点地区防治工作不容乐观。部分地方政府忽视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持续投入,防治能力有所下降,距离以县(区)为单位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尚有较大差距。现有麻风病患者及存活的年老、畸残者,在医疗、康复、生活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以致造成患者、家庭及子女一系列相关的社会问题,依然较普遍存在。均需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同学们,我们也应当积极配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我们应将我们的爱心传达。让我们的爱去感染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让我们小小的力量汇聚成爱的暖流,流向那片荒漠的大山,温暖那些老人的夕阳晚年!

6.麻风病详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

麻风杆菌是由挪威学者韩森于1874年首先发现,所以麻风病也叫韩森氏病。未经治疗的麻风病人是唯一的已知传染源。

麻风的潜伏期可长达几年,一般3至5年,有的甚至更长;麻风病在全世界均有分布,最重的有25个国家,仅有一千二百多万登记病人;全世界每年新发现病人约有50万;我国目前仅有5000多现症病人,但治愈留有残疾的病人有12万之多,这些病人主要分布在云、贵、川和广东等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leprae)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本病的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亚洲与非洲,其次是中部以及美洲南部和大洋洲。 流行病学 [传染源] 麻风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临床表现有结核性与瘤型之分,其中瘤型麻风病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近年来有人提出,麻风还是一种动物传染病且黑猩猩及黑白脸猴等不同的动物身上证明自然界有麻风存在。因而人类如密切接触这些野生动物,也很可能感染麻风。

当然这种说法有待进一步实践的证实。 [传播途径] 麻风杆菌进入人体的途径是破损的皮肤、鼻咽或口腔的黏膜。

主要传播方式是与麻风病人的皮肤或黏膜损害直接接触,特别是与瘤型麻风患者密切接触而传染,其次是接触麻风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器具而间接传染。此外,也有报道说昆虫叮咬可能是另一种途径(有待证实)。

[易感性] 不论什么年龄、地区和种族的人都可能感染麻风。人对麻风的感受性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儿童相对而言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较弱,易受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长,发病于不知不觉中。主要是麻风杆菌侵犯皮肤、外周神经、眼及上呼吸道黏膜。

少数病例可累及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本病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导致肢体残疾和畸形。

预防措施 ·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早发现,早治疗,预防传播。 · 向国际旅行者展开卫生宣传。

· 保护易感者,对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监测,从最后的接触日算起,每年体检1-2次,至少5年,以排除染病的可能。 · 对多菌型患者口鼻、口腔分泌物等可进行适当的消毒处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茂名市副市长王小慧:十五运群众...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谭砚文  实习生勇佩言  茂名报道2025年5月8日至11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首...
关于近日网上“运-20向外方运... “人民空军”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网络上出现大量关于“运-20向巴基斯坦运送救援物资”的消息。对此,...
2025年世界田径接力赛决赛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5月11日电 (记者 王坚)2025年世界田径接力赛决赛11日晚在广州开...
湾区“才引力”:粤港澳50多家...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南沙报道今年以来,香港“高才通”计划、广东“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等一...
军工行情被“点燃” 转折要来了... 近日,在大盘震荡回暖的背景下军工股表现却颇为亮眼,在过去的一周内,中证军工指数涨幅高达5.82%,更...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多国举行 转自:千龙网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汉语桥”中文比赛近日分别在罗马尼亚、保...
车友求助,外地牌照私家车怎么转... 转自:扬子晚报昨天,有一名车友在网上发帖求助称,自己有一辆连云港牌照的私家车,因为长期在南京,现在部...
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长江禁...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年涉渔行政案件同比下降24.7%,长江干流监测点单位资源量同比上升9.5...
“海豚音”依旧互动更多,玛丽亚... 5月10日,传奇天后玛丽亚·凯莉(Mariah Carey)在深圳体育中心体育场圆满完成了《Cele...
靴子落地!000656,重整计... 5月11日晚间,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金科”,证券代码:000656)发布关于公...
20万买合资低配SUV?搭载C... 合资品牌长期以高价低配收割市场,瑞虎9以15万级价格提供40万级配置,以技术平权颠覆合资溢价,让消费...
“微”光暖心 “缘”系母爱 转自:扬子晚报5 月 11 日,在这个被温暖与爱意包裹的母亲节,南京市鼓楼区热河南路街道新和园社区精...
从导弹互袭到全面停火,印巴冲突...   印巴冲突在陡然升级后,又戛然而止。  就在外界担心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全面战争之际,印度和巴基斯坦...
从70元卖到3000元 撕拉片... 【从70元卖到3000元 #撕拉片价格涨超停产前20倍# 】近日,“撕拉片”成为社交平台热门词。在二...
著名学者黄修己去世,享年90岁 5月11日,著名学者、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黄修己逝世,享年90岁。黄修己1935年出生于福州,1955...
“险资系”私募 最新持仓动向   备受市场关注的“险资系”私募,最新动向于近期曝光。  上市公司披露完毕的一季报显示,我国首只保险...
节水周上海广泛宣传 生产和工业... 2025年5月11日至5月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记者从上海市水务局了解到,在这一周里上...
四川妙手护士丨胡丽:做病房“托... 转自:四川在线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在四川省第三人民医院的骨科病房里,常常能看到这样一幕:一位护士手持理...
我们为什么如此看好创新药行业? ■普惠金融·农银汇理基金投资视点◎农银汇理基金经理 梦圆 2023年以来,我们持续增配创新药板块。今...
24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榜TOP... 每经记者:黄博文 每经编辑:陈俊杰5月9日,第九个中国品牌日前夕,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清华大学经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