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简报100字(红军长征史画报)
admin
2023-02-28 07:45:05
0

1.谁被誉为“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人”

1935年9月13日,《大公报》刊登了名为《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一文,详细叙述了红军长征从四川到西北的具体情况。

这篇文章由《大公报》特约记者范长江所写,是当时国内第一篇客观真实描写红军长征的新闻报道,打破了国民党散布红军是匪徒且即将被消灭的谎言。 范长江,1909年生于四川内江。

1935年7月中旬开始,他追寻红军长征足迹,在长达3000公里、历时10个月的新闻采访活动中先后写下了一系列关于红军长征的详细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1936年,他的通讯作品结集为《中国的西北角》出版,这部作品集被认为“第一次真正、公正、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行踪和影响”,而范长江也被誉为“报道红军长征第一人”。

如今,在位于内江市的范长江纪念馆(范长江故居)里,保存着很多当年范长江采访长征相关资料、照片和实物。“当时的他作为一个党外人士,不仅对红军长征进行了专业的军事分析,并肯定和宣传了红军思想。”

范长江纪念馆馆长段瑞明说。 奔赴西部 只身追寻红军足迹 范长江早年曾在重庆读书,后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加入贺龙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与起义部队失联后,他辗转来到北平念大学。1933年开始,还在北大读书的范长江就为京津两地的《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等撰写新闻稿件。

当年,日军攻陷山海关,抗日形势逐渐严峻,密切关注时局的范长江开始注意到了**和红军。“他曾在中央政治学院的同学帮助下,回到南昌,秘密查阅了很多国民党收缴的关于红军的相关资料一千余册,对红军进行深入了解,这也为他后来对红军长征的采访做了充足的准备。

”段瑞明说。 1935年5月,红军离开四川北上,范长江主动请缨,以《大公报》旅行记者的身份,从北平赶赴成都。

7月14日,在朋友帮助下,范长江跟随胡宗南军队一个参谋团,从成都出发,经德阳、绵阳,翻过雪山抵达川北重镇松潘,并在那里见到了胡宗南,从胡宗南口中了解到红军的一些相关情况。 随后,他又继续经过南坪(今九寨沟县)、西固(今舟曲县)、岷县、洮州、拉卜楞、临夏等地,9月初抵达兰州,写下了关于红军长征的第一篇报道《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

在这篇文章中,他凭借着扎实深入的采访,和个人对军事的分析见解,对红军长征的背景、岷山南北的地理位置以及红军长征的动向、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防御部署等都进行了客观叙述和综合分析。 “长江同志的分析与预测,展现出一个军事家的谋略和智能,不禁令我对他的才华和卓识十分钦佩。”

张爱萍上将曾这样点评。 10个月内,范长江足迹遍及川、陕、青、甘、宁等省区,陆续在《大公报》发表关于红军长征的通讯,在全国引发极大关注,他也成为国内报道红军长征的第一人。

深入红区 肯定并宣传红军思想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同月,范长江也乘汽车离开兰州,经西安前往平凉、庆阳、环县一带采访,了解中央红军长征时突破围追堵截、到达陕北的经过,先后撰写了《**过甘入陕之经过》《陕北共魁——刘志丹生平》等7篇很有分量的有关红军长征的通讯报道,客观公正地描述红军,并对红军思想进行了肯定和宣传。

实际上,他不仅是第一个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也是第一个在报道中公开称中国**领导的军队为“红军”的记者。 根据史料记载,范长江在经西固、岷县、拉卜楞到河州(今临夏州)的途中,见到了卓尼土司杨吉庆。

杨吉庆当时接到国民党命令,要求将缺衣少粮且经过长途跋涉后疲惫困乏的红军围堵消灭在甘陕边界的深山峡谷之中。 “对于这个命令,杨吉庆一直举棋不定,就在这时,范长江见到了他,与他进行了彻夜长谈。”

段瑞明说,范长江将自己所了解的红军告诉了杨吉庆,宣传红军是一支抗日的队伍,而非流寇。 在范长江的劝说下,杨吉庆不仅没有执行剿灭红军的命令,反而把破坏的达拉沟栈道、尼傲峡木桥修好,让红军通过,并对红军开仓放粮,支援红军粮食30多万斤。

后来,红军队伍再次经过卓尼时,杨吉庆依然悄悄命令藏兵护送红军顺利经过自己所管辖的境地。 1937年,“西安事变”后,正在抗战前线采访的范长江赶赴西安,在那里见到了***。

随后,他又赶到延安,采访了**、博古、刘伯承等中共领导人,并撰写了关于长征的相关通讯报道。 因为对红军长征的深入采访,也让范长江的思想发生了变化,1939年,在***介绍下,他加入了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杰出的新闻工作者范长江也成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以他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被定为我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

2.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活动总结,活动总结怎么写结尾

1、结尾我们是祖国未来的主人,在这庄严的历史时刻,老一辈革命家点燃的革命火炬,无疑要靠我们擎起,祖国灿烂的明天也都要靠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开创。

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中,应该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而不久的将来,我们也要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让我们发扬长征精神,好好学习,努力奋斗,迎接新的长征。2、结尾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已经圆满地结束了。

但他所带给我们的一切还只是开始,虽然活动总体来说效果不错,但活动中也出现过不少弯路,无论如何她都为我们今后活动提供了一份参考,一份借鉴。3、结尾战争年代的长征永远地完结了,但建设现代化军队和建设伟大祖国的新的长征已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高科技条件下,面对着“信息化”、“太空战”、“数字链”、“一体化”等深奥而又陌生的名词,我深深地感悟到:我们肩上的担子很重,要走好新长征之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像先辈们一样付出更多的艰苦和努力。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长征精神,在新长征路上记载下我们创业的足迹。

3.红军长征精神感悟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

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

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饮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们纪念红军长征的动力,在红军长征七十周年之际,我们用自己的方式举行纪念活动,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为了把这感动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

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我们在长征七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

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 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

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

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

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

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要问我,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

***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

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继承长征精神,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中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让“三个文明”建设结出丰硕的成果,让长征精神永放光芒!感悟“长征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

连外国人斯诺·索尔兹伯里都高度评价了红军长征。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在观念形态中的存在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长征文化,便是“五四”以来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文化之一。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红军长征已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心中,鼓舞着我们每一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特别是“会泽扩红”更加耳熟能详,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情结愈发强烈。

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连外国人。

4.红军长征的全过程简短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此时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扩展资料: 中国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长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这个10.1去那旅游好呢? 这个10.1去那旅游好呢?国内肯定是人满为患的,如果有护照,建议去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吧,可以落...
蜗牛的精神是什么精神 蜗牛的精神是什么精神 蜗牛的精神,相信大家都见过蜗牛吧,在墙角下、在草丛里、在石缝里随处可见这种...
指原莉乃为什么上升这么快 指原莉乃为什么上升这么快因为努力了啊!...这个要和你讲起来就长了......今年总选举出来之后,宅...
体彩中国体育彩票7月8日开奖结...   7星彩第25077期全国销售15889322元。开奖号码:023452+6,一等奖0注;二等奖2...
一张老照片 牵出95年前的缘分 美国友人寻找祖辈在内江的修路足迹美国友人珍藏的老照片。图据受访者  7月3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了...
歼-15系列舰载机是如何研制的... 7月5日,民众在到访香港的海军山东舰上与歼-15合影。新华社发  7日,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圆满结束为...
重庆11部门开展专项行动护航中... 本报讯(记者李国)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市委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20...
数学必修2难学吗?该怎么学好 数学必修2难学吗?该怎么学好难或者不难是相对的,多做题,多总结,多思考。数学必修二,如果你们用的课本...
我大二了英语挂课,学英语学的太... 我大二了英语挂课,学英语学的太郁闷啊?该怎么办啊?给你举个例子吧,我一同学跟我一样学英语专业的,人家...
仙剑有没有 有声版 仙剑有没有 有声版有的,仙5你下个配音补丁就好了朋友,仙剑5就有人物配音仙剑5有 其他的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