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翻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2.蹊(xī):小路.3.娇:可爱的.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
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真不愧是“诗圣”啊。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
“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翻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 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译文:
黄师墓地前的锦江水向东流去,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使人感到有些懒困。忽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却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呢。
注释:
(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一丛,无--没有。
(4)主:主人。
(5)后两句意为:这一丛盛开的无主的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一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白话译文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其二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白话译文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其三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白话译文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其四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白话译文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白话译文 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白话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其七 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白话译文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其一 明·李沂《唐诗援》:漫兴寻花,颠狂潦倒,大有别致奇趣,想见此老胸中天地。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妙(首句下)。
钟云:味此七字,方知“恼不彻”三字之妙,作诗文亦有此景(“无处告诉”句下)。 明·王嗣奭《杜臆》:第一首“花恼”,其二“怕春”,皆反语;而“行步欹危”亦根“颠狂”来,“颠狂”根“恼”与“怕”来。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走觅南邻爱酒伴”二句,冯云:“南邻”已出,洗题中“独”字。“独空床”三字,见其醉卧时多,顶出“爱酒”,妙绝。
清·杨伦《杜诗镜铨》:首二句绾下六章。止一酒伴,又寻不着,明所以独步寻花之故。
蒋云:着一“恼”字,寻花痴景,不描自出(“江上被花”二句下)。 其二 宋·吴可《藏海诗话》:老杜诗云:“行步欹危实怕春。”
“怕春”之语,乃是无合中有合。谓“春”字上不应用“怕”字,今却用之,故为奇耳。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裹”(按“畏”一作“里”)字下得奇(首句下)。钟云:“恼不彻”,莫作“恼”字看;“实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喜极无奈何之辞,各下二句,正是消遣发付此两字妙处。
明·王嗣奭《杜臆》:诗酒而曰“驱使”,白头人而曰“料理”,俱是奇语。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上二,言花满而“畏江滨”。
非“畏江滨”,实以老而“怕春”也。春即从“花蕊”见出,语势曲甚。
清·杨伦《杜诗镜铨》:惨语不免逗出(“行步欹危”句下)。旋自镢张得妙(“诗酒尚堪”二句下)。
其三 明·王嗣奭《杜臆》:红花、白花,人所不屑道,而添上“多事”,便奇。 其四 明·王嗣奭《杜臆》:变烟花为“花满烟”,化腐为新。
其五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予在成都,偶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盖谓僧所葬之塔。
于是乃悟杜诗“黄师塔前江水东”之句。 明·陆时雍《诗镜总记》:深情浅趣,深则情,浅则趣矣。
杜子美云:“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余以为深浅俱佳,惟是天然者可爱。 明·陆时雍《唐诗镜》:老性风骚自别。
明·王嗣奭《杜臆》:“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吴论:此至黄师塔前而作。春时懒倦,故倚风少憩。
师亡无主,则深、浅红花,亦任人自赏而已。朱注:叠用“爱”字,言爱深红乎?抑爱浅红乎?有令人应接不暇意。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两“爱”字有致。 清·杨伦《杜诗镜铨》:并传出春光之神,绮语令人欲死(“春光懒困”二句下)。
其六 宋·苏轼《东坡题跋》:此诗虽不甚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 明·王嗣奭《杜臆》:其六之妙,在“留连”、“自在”,春光骀荡,又觉恼人。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师塔、黄家、殁存里异,但看春光易度、同归零落耳。故复有花尽老催之感。
此三章联络意也: 清·浦起龙《读杜心解》:“黄四娘”自是妓人,用“戏蝶”、“娇莺”恰合,四更胜三。 清·杨伦《杜诗镜铨》:骀荡称情。
清·宋宗元《唐诗笺注》:“时时舞”,故曰“留连”,“恰恰啼”,故曰“自在”。二语以莺蝶起兴,见黄四娘家花朵之宜人也。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黄四娘家花满蹊······”诗并不佳,而音节夷宕可爱。东坡“陌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