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现象 山体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贯通剪切面向临空面下滑。
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蠕动变形阶段:主要是缓慢、匀速、小量的沉陷或滑移,坡面出现裂缝,后缘渐被拉裂,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2)急剧滑动阶段:滑动面和切割面已形成,各种滑坡形态相继出现,剧滑阶段历时很短,一般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快的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3)渐趋稳定阶段:在自重等作用下,滑坡体土石块逐渐密实,地表裂缝闭合,前缘渗水变清,滑体趋于稳定,但如遇新的诱发因素,又再次变形破坏。
2、原因 滑坡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就防汛而言有地貌形态、地质结构、降水、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有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堆土不当等。
滑坡需有临空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滑动面与切割面,且滑动力大于抗滑力时才能下滑。 滑动面与剪切面经常不是同时形成,而是在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范围先剪断破坏,然后逐渐发展成贯通的剪切破坏面。
3、防治措施 由于暴雨引起山体滑坡,压倒民房造成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对于过陡山坡或人工开挖的陡坡,平时要注意观测,在台风暴雨期间应作为安全转移的重点,并加强观测。
根据引起滑坡的因素、发展阶段和待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常用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办法,使山坡趋于稳定,不发展到滑动阶段,或使滑动时间推迟,有利于转移人畜和设备,尽量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失。
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 蠕动变形阶段:主要是缓慢、匀速、小量的沉陷或滑移, 坡面出现裂缝,后缘渐被拉裂,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2. 急剧滑动阶段:滑动面和切割面已形成,各种滑坡形态 相继出现,急剧滑动阶段历时很短,一般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快的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3. 渐趋稳定阶段:在重力等作用下,滑坡体土石块逐渐密 实,地表裂缝闭合,前缘渗水变清,滑体趋于稳定,但如遇新的诱发因素,又再次变形破坏。滑坡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 素两方面。
自然因素就防汛而言有地貌形态、地质结构、降水、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有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堆土不当等。 滑坡需有临空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滑动面与切割面,且滑动力大于抗滑力时才能下滑。
滑动面与剪切面经常不是同 时形成,而是在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范围先剪断破坏,然后逐渐发展成贯通的剪切破坏面。
1,1998年5月6日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等地遭遇建国以来非常罕见泥石流灾难,造成100多人死亡,2000多人无家可归。
2,2005年雅加达西南部一个村庄遭遇泥石流袭击,造成至少140人死亡。 3,2005年6月3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东南拉古纳海滩当地时间1日早晨5时左右发生泥石流,6幢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豪宅和一段街道被冲下山,另有两人受轻伤。
4,2006年2月17日上午,一场历史罕见的泥石流突然无情地吞噬了菲律宾南莱特省圣伯纳德镇的村庄,将包括200多名小学生在内的几千人活埋在了泥浆之下。法新社称,此次泥石流是世界过去10年来造成的死亡人数最高的一次。
5,2008年9月24日开始持续不断的降雨使北川县城附近多处山体产生滑坡和泥石流,正在筹建的北川“地震博物馆”老县城一半以上被泥石流掩埋。 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地震遗址很可能“瞬间消失”。
6,2008年9月10日山西临汾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泥石流,造成128人遇难。 7, 2008年11月5日云南滑坡泥石流灾害已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电力、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
92亿元。 8,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
目前遇难人数升至1117人 627人失踪;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 。
5?12汶川地震”引起山体滑坡堵塞河谷后,形成了许多堰塞湖。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唐家山堰塞湖危险性最大。
为了尽快排除险情,决定在堰塞体表面开挖一条泄流槽,经计算需挖除土石方13.4万立方米,开挖2天后,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有增调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每天挖的土石方比原来的2倍还多1万立方米,结果共用5天完成任务,比计划时间大大提前。根据以上信息,求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多少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土石方多少万立方米?设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x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土石方(2x+1)万立方米, 2x+3(2x+1)=13.4解得:x=1.3 则原计划每天挖土石方1.3万立方米,增调人员和设备后每天挖土石方3.6万立方米。
因为可能是当地的植被受到了破坏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一般要是连着下暴雨的话,那么植被的负担是很重的,所以可能山体和植被都是承受不住的,然后发生了山体滑坡。
但是一般山体滑坡主要是发生在植被稀少的地方的,因为没有树木植被的话,那么山体的土质都是非常的松散的,所以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而且一般有植被的地方发生了山体滑坡的话,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山体的植被受到了破坏,所以让土壤变的疏松起来,然后发生了山体滑坡。
其实这都是因为现在很多的植被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因为大肆砍伐,所以植被都是比较疏松的,那么只要一下大雨,基本上就没了。 所以大家也尽量不要在大雨的时候出行山区,或者是在山区的景区,出行之前最好是看天气预报,不然很有可能发生危险的。
就算是在植被比较多的一些景区,还是可能会发生这些例外的事情,所以最主要的就是在出行前看好天气预报,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 而且山体滑坡一般在下大雨之后都是很容易发生的,所以就像是这次六盘水的山体滑坡一样,在大雨之后也是承受不住的,就算是植被比较茂密,那么一直下大雨的话,土质回变的非常的疏松,那么自然就会出现山体滑坡的现象了。
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
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产生原因编辑地理条件(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
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
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
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
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
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诱发因素就内外应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而言,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的频繁地区是滑坡多发区,外界因素和作用,可以使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从而诱发滑坡。
主要的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
上一篇:升挂国旗简报怎么写(升国旗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