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知识知多少(供您选择):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
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
菽:采集。糜:蓄糜)。
《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
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
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
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
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
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
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
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
《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
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
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
端午知识知多少(供您选择): ▲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夏季里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一般传统的说法,都认为端午节源自于纪念屈原的活动。然而,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历史却比屈原的传说还要悠久。
有学者据此推测,端午节或许另有起源。其中一种说法是: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
端午时值农历五月,正是仲夏疫厉流行的季节,俗称“恶月”。所以《夏小正》上说:“(五月)蓄兰,菽糜”(蓄:积、聚。
菽:采集。糜:蓄糜)。
《大戴礼》上说:“蓄兰,为沐浴也”。沐浴的目的在于清洁,以禳除毒气,这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在这期间的一切行事,也以安息静养为原则。《礼记.月令》:“仲夏,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止声色,节嗜欲”。
同时,五月也有许多的禁忌。据应劭(公元178)的《风俗通?释忌篇》记载,汉朝就有“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的俗谚。
而五月五日更是恶日之尤,除了忌“曝床荐席”外,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谚语。《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田婴打算把他丢弃。
因为田婴相信:“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这个恶日的忌,深植民心。
宜到现在,还可以从许多端午节的习俗中,找出禳毒避疫的成分。 第二种端午起源的学说由闻一多先生所提出。
闻一多在《端午考》一文中指出:端午节最重要的两项活动——竞渡和吃粽子,都和龙有关。他首先引了吴均(公元467-520)的《续齐谐记》中的一段文字: 屈原五月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汩罗之遗风也。 同时,闻一多又举了几个文献上的例子来支持他的学说。
这些记载也都显示,端午的起源和龙有着密切的关系。闻一多据此推测,端午可能最初只是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的节日。
自古相传,吴越是断发文身之国。至于断发文身的目的是在“象龙子”,以避免伤害。
《汉书?地理志下》应劭注:“(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闻一多的结论是,端午应是个以龙为图腾的民族举行图腾祭的日子。
也就是说,一个龙的节日。 这些说法固然解释了某些特定的现象,但若将其中任何一说,视为端午的单一起源,则未免有以偏概全的遗憾。
与其如此,还不如说,恶日及龙图腾,都是端午可能的源头。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它们互相融合,直到屈原传说的加入,为它们添上了新的动力,端午才从此茁壮而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候,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楚王因而逐渐疏远屈原,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落拓江湖,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百姓的心中。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鸡蛋等食物,扑通的往江里面丢,说是让鱼虾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了蛟龙,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过,关于这项艾习俗的起源,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百万,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着小孩问她:“你为什么手牵小的,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怀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
手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万一情况危急时。
1.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端午节快乐。
2. 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常如纸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3.一条短信息,祝福一串串:端午节到了,祝快快乐乐,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轻轻松松;团团圆圆,恩恩爱爱;和和美美,红红火火!
4.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5.五月五,是端午,粽子香,龙舟舞。香飘万里,舞动祝福。祝你:生活美好,五彩缤纷;事业收获,五谷丰登!端午节快乐!
据报道,5月30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7年端午节假日旅游市场总结。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综合测算,2017年端午假日期间,全国共计接待游客82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7亿元。
报道称出境游方面,根据出入境团队系统显示,假日期间出境游客总人数271万人次,同比增长7.2%。不少群众利用带薪假期,将5月31日、6月1日、6月2日三天与端午节及周末两天休息日拼成八天长假期出行。携程旅游发布的《北京2017端午旅游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显示,八成游客选择拼假出游。
而在目的地出游方面,排名靠前的客源地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相对于不少国内目的地、景区在小长假人潮拥挤,去国外体验异国风情成为不少国人的选择。携程旅游发布的《北京2017端午旅游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显示,端午期间,最受北京人欢迎的出境游目的地分别为泰国、日本、新加坡、印尼。国内方面,三亚、厦门等成为最热门的目的地。
由于临近儿童节,提前为孩子过节成为家长出行的主要动力,因此一些游乐设施齐备、路程时间较短、可以玩沙及玩水的旅游景点备受青睐,海洋公园、动物园、主题乐园预订火爆。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夏季暑期的来临,出境游将在六七月保持持续高峰水平。
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巴黎时间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对此,今天上午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无形遗产属于全人类共享,韩国申报成功并非坏事。
据韩国联合通讯今天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据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占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刘教授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端午节的流传,背后是我们国家的强势文化。而对于“某国”的做法,我们
更多应当是反思和借鉴。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在制度上、法律上捍
卫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情结?
我国传统的节日中,蕴涵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亲情、团聚,以及文化的
传承。但是现在过节,通常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节日的意义正日渐沦为
只存在于经济上。显然,我们该向人家学学了———用心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
涵,并且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活动,了解
文化的源流。
与其临渊“怒渔”,不如退而结网。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
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
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二,迎涛神说。
三,龙的节日说。 四,恶日说。
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月28日晚,我校在图书馆五楼报告厅举行“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讲座。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相关领导和老师以及200余名学生参加了讲座,讲座由宣传部副部长杨金运主持。
宣传部部长王永科以“端午话屈原”为主题,分别从端午节申遗情况、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屈原的生平、屈原的诗词、屈原的影响等五个方面,讲述了屈原一生的辉煌经历和对后世留下的深远影响。整个讲座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将历史和民俗紧密结合,将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全面阐释。两个小时的讲座,师生时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本次讲座深深地震撼了同学们的心灵。广大同学纷纷表示,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刻苦学习,奋发有为,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关于端午节假日为为主题写一篇报道:
粽情假日 最在蓝山——万科蓝山端午节活动
6月6日,适逢我国传统佳节端午节,万科蓝山在6月4日,5日两天,为了迎接端午佳节,举办了“粽情假日,最在蓝山——万科蓝山端午节活动”,在现场为客户派发礼品,5日当天还有现场DIY制作。
蓝山特地挑选了著名台湾风味餐厅鹿港小镇制作的精美特色肉粽礼包,所有活动期间到访的业主都可以领取。 5日,蓝山特别邀请到了专业老师,现场指导业主制作端午节香囊。如今,市场上买到的香囊更多使用的是普通香料,而万科蓝山为了还原民俗传统,带领客户远离喧嚣,回归传统的端午节民俗特色,在制作的香囊中使用的则是艾草。不少客户对现场的香囊制作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参与其中,父母为孩子,儿女为老人,亲手制作既有浓郁民俗风情,又有实际驱虫功效的艾草香囊,体验了民俗,又表达了对家庭成员的关心与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