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科技高峰建设科技强国上一句(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心得体会)
admin
2023-02-21 09:03:24
0

  2月9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实现首次“太空漫步”。1月21日,神舟十五号乘组3名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通过视频向祖国和人民送上新春祝福,这是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迎来的第一个春节。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用时不到两年,我国完成了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组装建造,建起一座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2022年中秋节前夕,我国科学家宣布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这样的重大成果正来自嫦娥五号取回的月壤。

  行驶1921米!遥远的火星,天问一号环绕器正在进行环火星探测,“祝融号”火星车已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约1600GB。

  …………

  这些逐梦太空的不凡成就,见证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奋进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在2016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航天重大工程圆满实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实现航天技术由“跟跑”向“并跑”“领跑”发展,我国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中国航天从地月系走向行星际,探索太空的范围更深更广

  “嫦娥”探月,开启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嫦娥五号带回1731克月壤……随着嫦娥五号采样返回,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完成。如今,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嫦娥三号着陆器仍在工作,刷新着人类探测器月表工作时长的新纪录;在月球背面,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月面工作超过1480天;在科研一线,嫦娥五号带回的“最年轻”月壤,不断产出新成果……

  “祝融”探火,遥远火星镌刻中国印记。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长达近7个月的“奔火”之旅、3个月的“环火”探测之后,天问一号“登火”成功,稳稳降落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火星探测迈出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以火星探索为起点,我国在深空探索领域确定了下一个方向。

  “羲和”逐日,太阳探测“三步走”计划稳步推进。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实验卫星“羲和号”,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对于太阳探测计划的后续发展,中国航天设计了分步实施的“三步走”计划,为太阳探测贡献中国方案。2022年10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对太阳开展观测。

  中国载人航天迈入新阶段,中国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

  国家太空实验室“矗立”浩瀚太空,航天员驻留太空时间提高到半年,航天器太空交会对接时间缩短、航天员太空出舱活动频率加大……我国载人航天不断刷新纪录,中国空间站从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三号任务率先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半年的新纪录。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成为中国首个在轨驻留时间超过200天的航天员。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在出舱时感叹:“每前进的一小步,都是梦想的一大步,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

  距离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三次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孩子们上了精彩的太空科普课。充满奇思妙想的太空授课,在亿万青少年的心里撒下科学和梦想的种子。

  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到神舟十四号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在20个月内密集实施11次发射,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航天员乘组首次完成在轨轮换,突破掌握了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8项关键技术,如期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太空筑梦”的稳扎稳打、连战连捷,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中国航天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坚定道路自信,始终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以创新赢得发展先机。

  航天科技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空间科学研究捷报频传,利用“悟空”“慧眼”等科学卫星以及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平台,在暗物质粒子探测、黑洞和天文观测、微重力与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科学发现。关键技术攻关密集发力,12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和50吨级氢氧发动机研制成功,为后续运载能力的再次跨越奠定基础。新一代卫星有效载荷关键技术也相继取得突破,空间电推进系统、静止轨道毫米波/亚毫米波探测仪等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运载火箭能力有多大,太空探索舞台就有多大。从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的研制成功,到长征十一号首次成功实施海上发射;从长征八号的首飞,到长征七号甲的成功发射;从“一箭22星”的纪录,到越来越高频次的航天发射……10年来,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进入空间的能力显著增强。

  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600颗,航天科技惠及民生的范围越来越广。北斗导航星耀全球,为超4万艘海洋渔船提供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高分天眼”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风云卫星提供天气预报精准服务;通信卫星累计为国内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据统计,已有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航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面向未来,中国航天正在不断刷新中国高度。新一代载人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入研制阶段。探月工程四期正式立项,“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任务都已规划,未来将继续实施行星探测工程,开展小行星探测取样、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重大工程任务和关键技术攻关。

  星空浩瀚,探索无垠。奋进新时代,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必将在太空中书写更多新传奇,实现更加恢弘壮丽的航天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徽新一批招聘公告来了!附岗位... 近期安徽新一批招聘公告出炉有适合你的岗位吗?一起来看看吧↓↓↓北京师范大学淮南实验学校教师招聘启事招...
21日可赏火星东方照 来源:新华网新华社记者 王珏玢 朱筱21日9时34分将迎来火星东方照。当天傍晚,火星位于天空正南方。...
这届剑网3玩家,在WPS里「作... 在大部分打工人眼里,WPS是办公标配,写PPT、做表格、赶周报的必需。但最近有些不同。4月14日开始...
观众称看机器人跑马像看科幻片 转自:河南商报 #跑马人形机器人参赛团队发声#【#观众称...
18年,30万人青春接力!湖南... 今天,中国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2025湖南(春季)百公里出征,近万名毅行者共迎风雨,集体挑战徒步穿越...
宇树科技回应机器人马拉松摔倒:... 4月19日,首届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多个网传视频显示,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在跑步过程中...
4万股民慌了!居然智家董事长突... 正在正常经营中的居然之家。 李凯旋/摄本报记者   李凯旋   北京报道如果不是因为这件事,那投资者...
“使命就是科研报国!”庞众望“... 转自:新京报评论从“庞众望”们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的国与家的未来,都充满希望。▲庞众望在清华大学“科学...
江苏人爱读书!去年全省居民综合... 转自:微讯江苏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阅读始终是江苏大地上一道美丽的风景。4月19日,2025年江苏...
海口2025年一季度汽车“置换... 南海网4月19日消息(记者 张野)记者从海口市商务局获悉,海口将于4月20日正式开放2025年一季度...
学生入读高校三年无学籍无毕业证... 转自:北京新闻广播 【#学生入读高校三年无学籍无毕业证#...
AI赋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智... 来源:新华社新华社记者 唐诗凝 高亢 于也童站在去年产销均超过1200万辆的新台阶上,有人会问,中国...
全球首个机器人马拉松!天工Ul... 当波士顿动力机器人还在表演后空翻时,中国科技圈已悄然开启新纪元——4月19日,全球首次“人机共跑”半...
白宫将设工作组紧急处理对中国加... 当地时间4月1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称,多名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畸高...
河北自贸试验区“牵手”海南自贸... 河北自贸试验区“牵手”海南自贸港签署全面深化合作框架协议,明确10项合作内容河北港口集团曹妃甸矿石码...
马斯克突然“低调”了 报道称,马斯克在关键政策上的影响力显示出局限性,其在在内阁会议上的表现明显低调、在X平台上的活跃度也...
周五不加班,加个微信吧! 转自:新和成周五的夜晚 我们不谈工作,谈谈感情  4月18日晚,当城市渐渐亮起灯火,新昌风铃小院开启...
东城打造170余条“安心通学路... 新京报讯 据“北京东城”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北京市“安心通学路”建设工作现场会在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召...
反对美对华物流、海事和造船领域... 4月1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官网发布《关于反对美对华物流、海事和造船领域301调查措施的声明》...
一夜连震47次!日本“可能发生... 当地时间18日20时18分,日本长野县发生5.1级地震,多地震感强烈。随后当地连续发生47次地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