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蛾扑火典出《梁书?到溉传》。
研磨墨以誊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南朝梁时,有一位左民尚书叫到溉,梁武帝萧衍很器重他。慨有个孙子叫到荩,自幼聪明,善于诗文,深为梁武帝赞赏。
有一次,梁武帝和到溉开玩笑说:“你的孙子是个才子,你的文章是不是你孙子代 你写的。”并且写了一首《连珠》赐给到溉,共6句,以上是前4句,意思是:砚台磨 出墨汁来行文,毛笔飞动毫锋来写信,正如飞蛾投火一样,自己焚身也丝毫没有什么可 吝惜的。
后人用“飞蛾扑火”这个典故比喻自取灭亡。
有一只美丽的飞蛾自由的飞翔在天地间,已经过了几个世纪,她无忧无虑,快乐的享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生命; 火一直生活在炉膛里,以他特有的热情和真诚感染着周围的一切; 一天,飞蛾路过炉膛,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燃烧得旺旺的火,从前听说火的热情会毁灭一切,但是当她看到火的时候,她就知道她喜欢火。
于是,飞蛾每天徘徊在火的周围,听火诉说着自己快乐和无奈; 火几乎同时看到了飞蛾,飞蛾的快乐和单纯也是火喜欢的,于是他们每天远远地交流着…….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世纪,飞蛾发现自己不再象以前一样快乐了,她感受着火的痛苦和快乐,她已经不想再飞走了,于是她告诉火说:我不想离你这么远,我想靠近你…… 火也发现自己已经习惯跟飞蛾共同分享快乐和痛苦,但是他还是大声告诉飞蛾:不要吧!我们就象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靠近呢? 飞蛾也大声说着:我想要抱抱你啊,永远和你在一起,不再分离……说着,就纵身冲了下来……. 火惊慌了,他怕伤害飞蛾,因为她是他唯一可以分享快乐和痛苦的朋友啊,“不要啊,我会害死你的……” 飞蛾一边飞下来,一边喊着:我就是喜欢你,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可以什么都不要的…… 飞蛾的声音还没消失,身影已经扑进了火里,飞蛾和火终于融为一体……. 于是有了飞蛾扑火的传说。
飞蛾扑火的传说。
远古的时候,有个地方叫作羽山。 在黄帝统治的时期,羽山是一座天下最美的山,它由十二个山峰组成,分别住着黄帝的十二个子孙。
这十二座山峰里又有一座略小一点的山峰,名叫玄玉山。只因离黄帝的行宫较远,便被赐给了不受黄帝宠爱的嫡孙鲧。
此处气候四季如春,因此,山上的各种花草树木都长的格外茂盛,看起来葱葱郁郁,一派繁华,更有山脚下一条玉带河缓缓流过,实在是一处好地方。 而鲧的宫殿就建于玄玉山下的玄玉谷里,玄玉谷里最美的并不是鲧精美的宫殿,也不是盛产于此的黑玉,而是彩蛾,一个美丽的少女。
彩蛾,是鲧的女儿,大禹的妹妹,一个清丽脱俗,柔弱娇美,心地善良的姑娘,她从不喜欢和父亲哥哥出去应酬,经常一个人流连在玉带河边的小花园里。 这个小花园是彩蛾自己的天堂,里面都是她亲手栽种的奇花异草,由于彩蛾的辛勤培育,这个小花园里一年四季都繁花似锦。
更引来了翩跹的蝴蝶和美丽的小鸟。 彩蛾总是一早就来到小花园里,和那些美丽的花儿、蝶儿、鸟儿们嬉戏,玩耍。
直到她邂诟了一个男人---祝融,她平静的生活便一去不再复返。 祝融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孙子,司火的天神。
他生性傲慢,作风强硬,除了天帝,他不服从任何人的管束。对于那些追逐在他身边的女人,更是脸色多变,毫无怜香惜玉之心。
因为他根本不信世上有所谓的爱情,直到他发现了彩蛾。 祝融是偶然发现了她的,当时,彩蛾正在戏花,她穿着雪白的衣裙,在花海里翩翩起舞。
花团锦簇更衬托出了一身白裙的彩蛾是那么的轻柔娇媚,当四目相对的霎那间,爱情之火就在两人的心中熊熊的燃烧起来,他们相爱了。 从不相信爱情的祝融深深的爱上了美丽的彩蛾。
从此,小花园里便多了一个戏花之人,那就是英俊的祝融。以后,每当彩蛾再翩翩起舞之时,便能听到祝融洪亮的声音唱着甜蜜的歌。
玄玉山上到处留下了两人亲密偎依的身影,玉带河边也多了两个追逐嬉戏的情人。 而彩蛾的美丽的脸颊,在祝融如火的眼中越发的娇媚动人了。
但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眼及逝,来去匆匆。 两人的恋情,终于被祝融原来的一个女人,妖艳的蛇女发现了。
嫉妒,火一样的嫉妒使她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将两人分开。于是,她想出了一个诡计,她勾引了司水的共工,共工又为了她甘愿冒天下之大不讳放出了滔滔的洪水。
此举触怒了天帝,天帝便招唤祝融,命他去查明洪水的源头。 临别的前夜,俩人依依不舍,彩蛾温柔的溶化在祝融温暖的怀中,清晨离别之际,彩蛾立下了铮铮誓言:“此身愿为君守,宁死不变。”
祝融则带着对彩蛾的不舍与眷恋,踏上了返回天宫之路。 痴痴的彩蛾从次便日日登上高高的玄玉山头,对着天宫的方向望眼欲穿。
洪水滚滚而来,似要吞没一切生命。它使许多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而彩蛾的父亲鲧和哥哥禹也被黄帝招回了行宫,为治水出谋划策。 被嫉妒的火烧红了眼的蛇女此时又鼓惑了黄帝,只要拿到了天帝的宝物息壤,就能治住洪水,让鲧去吧。
彩蛾的父亲鲧便因此而盗出了天帝的息壤,洪水还没有治好,就被勃然大怒的天帝发现了,更使得天帝暴跳如雷。 蛇女借机挑拨,说鲧父女二人狼狈为奸,欲乱天宫,更将楚楚可怜的彩蛾说成了媚惑祝融的妖女。
相信了蛇女的挑拨,天帝便命祝融速速灭了父亲偷盗,女儿淫荡的鲧一家,祝融却誓死不从。天帝龙颜大怒,如果祝融胆敢抗命,就将他打落凡尘,永受轮回之苦。
收到蛇女故意传来的消息,彩蛾立刻就作出了决定。 她闯入天宫,自杀于天帝的脚下,甚至没有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祝融。
彩蛾死后,尸身化作了千万只飞蛾,在世界上到处的寻找着她的祝融,所以,当她看见了跳跃的火光时,便会义无反顾的冲进去,只因那就是祝融温暖的胸膛啊。
释 义 飞蛾扑到火上,比喻自取灭亡。
出 处 《梁书·到溉传》:“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示 例 他今日自来投到,岂不是~,自讨死吃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
歇后语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用 法 作谓语、状语、定语;指自取灭亡。
故 事 南朝梁时才子到荩是朝廷金紫光禄大夫到溉的孙子,深受皇帝萧衍的喜爱,经常在一块作诗,萧衍特地赐他祖父一首诗:“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编辑本段]原理
一般有两个解释 不过大概意思都一样。
一、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他们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
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死去。
二、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漆黑的夜晚,它们能顺利地找到花朵,是“闪光语言”的功劳。夜行昆虫在空中飞翔时,由于翅膀的振动,不断与空气摩擦,产生热能,发出紫外光来向花朵“问路”,花朵因紫外光的照射,激起暗淡的“夜光”回波,发出热情的邀请;昆虫身上的特殊构造接收到花朵“夜光”的回波,就会顾波飞去,为花传粉作媒,使其结果,传递后代。这样,昆虫的灯语也为大自然的繁荣作出了贡献。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飞蛾扑火”就是这一习性的真实写照。另外,其实飞蛾主观上也不是想死在火焰里面,是由于其复眼的构造使其以一个螺旋角度围绕火飞行的时候逐渐接近最后造成扑火。
飞蛾扑火,其实飞蛾只是保持自己的飞行方向与光源成一定角度,随着它不断的飞,它要不断变化角度的,而轨迹也逐渐靠近光源,就好像蚊香的形状一样,绕着光源飞,并且半径逐渐缩小,最后接触光源,如果不幸是绕着火苗飞,那么……并不是径直扑向光源的。
[编辑本段]附录
我在苦苦寻找
一个光明的城堡
为我驱散黑暗
让我安心依靠
我在苦苦寻找
一个温暖的怀抱
可以抵挡寒风
可以相守到老
传说中在心心相印的地方
有个光明的城堡
那里洋溢幸福
就像祥光普照
传说中那真心相爱的恋人
都有温暖的怀抱
他们相信真爱
可以天荒地老
我不顾一切
闯进你的城堡
就算熊熊烈火会将我燃烧
我闭上双眼
投向你的怀抱
就让熊熊烈火来将我燃烧
甘心忍受 爱的煎熬
甘心承受 爱的烧烤
好不好 天知道
天有情 天亦老
只是我 死也不逃
飞蛾扑火的时候,是快乐的.
[编辑本段]含义
在文学上使用飞蛾扑火一般由两种含义
1.讽刺,讽刺人们追求目的时的盲目性,在追求一个不甚明确的,不切实际甚至是不可理喻的目标时迷失了自我,付出惨重代价最后只是获得了引火烧身,自取灭亡
多用于较为不可理喻的人物,如希特勒
2.赞扬,赞扬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付出时的义无反顾,不畏牺牲的精神.
在现在爱情风盛行的文学学坛里,飞蛾更多地用来表现出对恋人苦苦追寻,吃到苦果仍不言放弃的情愫,是一曲悲壮的赞歌
当红歌星组合羽·泉在其第四张专辑《没你不行》中就有《飞蛾》一歌来表现出爱情如飞蛾扑火的凄美。
有一只美丽的飞蛾自由的飞翔在天地间,已经过了几个世纪,她无忧无虑,快乐的享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生命;
火一直生活在炉膛里,以他特有的热情和真诚感染着周围的一切;
一天,飞蛾路过炉膛,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燃烧得旺旺的火,从前听说火的热情会毁灭一切,但是当她看到火的时候,她就知道她喜欢火。于是,飞蛾每天徘徊在火的周围,听火诉说着自己快乐和无奈;
火几乎同时看到了飞蛾,飞蛾的快乐和单纯也是火喜欢的,于是他们每天远远地交流着…….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世纪,飞蛾发现自己不再象以前一样快乐了,她感受着火的痛苦和快乐,她已经不想再飞走了,于是她告诉火说:我不想离你这么远,我想靠近你……
火也发现自己已经习惯跟飞蛾共同分享快乐和痛苦,但是他还是大声告诉飞蛾:不要吧!我们就象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靠近呢?
飞蛾也大声说着:我想要抱抱你啊,永远和你在一起,不再分离……说着,就纵身冲了下来…….
火惊慌了,他怕伤害飞蛾,因为她是他唯一可以分享快乐和痛苦的朋友啊,“不要啊,我会害死你的……”
飞蛾一边飞下来,一边喊着:我就是喜欢你,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可以什么都不要的……
飞蛾的声音还没消失,身影已经扑进了火里,飞蛾和火终于融为一体…….
于是有了飞蛾扑火的传说。
远古时代人间并没有火。祖先们只能茹毛饮血,生食食物。火是天神专有的东西,由一个叫做火的天神保管。
火为人正直善良,他早就看到人间因没有火而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便向玉帝建议把火种送给人间一粒。正当玉帝准奏时,王母娘娘出来阻拦,阵阵有词地说:“火是神仙专有的,要是人间有了火,神仙和人还有什么区别,仙界和人间又有何分别。到那时神仙还不都跑到人间去吗?”
玉帝听罢觉得有理,为维护神仙的面子便拒绝了火的建议。火十分失望,但又不敢发作,只能回去偷偷生气。这天火正在生火,突然看到人间一群人被冻得无外藏无处躲。一时生起恻隐之心,便把火种投到人间一粒。火种一到人间迅速熊熊燃烧,人们万分高兴,围在火堆旁取暖烧食。
正在熟睡的王母娘娘突然被人间的喧哗吵醒,睁眼一看,下面火光冲天。她大吃一惊,断定是火私自把火种投到了人间。于是命人把火押来,大加斥责。事已至此,火也不加隐瞒,便如实说了。还说:“人间有火,人们生活幸福,必定感念上苍的恩德,必定感念玉帝和娘娘的恩德。”王母娘娘气恼地说:“感念我们的恩德?你听听他们在喊些什么?”
火朝人间一看,只见男女老少正围在火堆旁连唱带跳,嘴里还“霍霍霍”地喊个不停,正是“火”的音。火吓了一大跳,赶紧解释说:“那是人在高兴时发出的声音,和我没关系。”
王母娘娘哪肯听火解释,命人将火押入天牢,每日以酷刑侍候。
就在这天,一位仙女从天牢门前经过。听到里面发出惨痛的叫声,仙女便问守门官:“什么神仙犯了什么罪,这么折磨他?”
守门官一看是王母娘娘的小女儿,不敢怠慢,便把火私自向人间投火种的事说了一遍。
其实小仙女早就爱上了火,只是碍于天条不敢公开而已。听说火犯了这么大的罪,自己岂能袖手旁观?于是,小仙女说:“我最爱看热闹,我想进去看看如何?”
守卫当然不敢阻拦,让小仙女进去。
小仙女进得天牢,见火被铁索吊在玉柱之上,下面是熊熊烈焰,旁边还有执刑天兵用皮鞭抽打,火虽痛苦不堪,但他英俊的面庞十分刚毅,丝毫没有畏惧之色。小仙女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觉热泪盈眶。
沉思片刻,小仙女喝道:“住手!我奉母后之命前来提拿火,还不赶紧放下来?”
王母娘娘的女儿谁不怕上三分?天兵们不敢拒绝,赶紧把火放下来。小仙女为火打开铁索,深情地说:“火,你快逃到人间去吧,只有逃到人间才不会被捉到。”
火拉着小仙女的手说:“不行,我走了你怎么办,娘娘会拿你是问的。我不能那样做!”
小仙女微微一笑说:“难道你忘了她是我的母后吗?她怎么舍得治我的罪呢?你放心走吧,否则来不及了。”
无奈,火含泪逃走,来到人间成了人的一员。但他时时不在思念着小仙女,总在梦中见到她美丽身影。
这天夜里,火遥望星空。突然发现一颗星星十分暗淡。那不正是小仙女的那一颗吗?她一定是因我出事了。火顾不得多想,便飞回了天上。
果然如火所料,小仙女因私放火走被王母娘娘打入了天牢,正在受着烈火焚烧的折磨。火不顾一切地闯入天宫来见玉帝,要求放了小仙女,由他一个承罪。还没等玉帝说话,王母娘娘抢先说道:“正找你不着,你却送上门来了。你的罪是你的罪,她的罪是她的罪,一个都不能放过!”说完,命人把小仙女带来。
小仙女见到火,眼睛里充满喜悦之色。但马上又噙满泪水,冲到火的面前大声说:“谁叫你回来的?快逃啊!”
火拉住小仙女的手深情地说:“我思念你,怎忍心让你独自受此折磨?”
王母娘娘是何等神仙,目光敏锐,一眼便看出二人关系绝非一般,声嘶力竭地问:“小仙女,难道你对火产生了感情不成?”
小仙女也不加隐瞒,哭泣道:“母亲,请您放过火,让我们到人间过普通人的生活好吗?”
王母娘娘问:“难道仙界不好吗?”
小仙女说:“人间到处生机勃勃,十分美丽,我十分羡慕人间的生活。”
王母娘娘冷冰冰地看着火和小仙女,不怀好意地说:“好啊,我成全你们,不过你们要经得住痛苦的折磨。”
火说:“行,只要能和小仙女在一起什么痛苦我都能忍受。”
王母娘娘说:“你不是把火种投到了人间吗?那我就让你化作火,永生都生活在焚烧之中。小仙女不是羡慕人间的美丽吗?我就让你化作一只只能在夜里出现的飞蛾,白天的风景一点你也别想看到。如果你敢和火接近,那就是自取灭亡!”
火和小仙女大吃一惊,想不到王母娘娘会这般恶素。还没等他们有所反应,王母娘娘的咒语已发挥作用。
从此,火和飞蛾都来到了人间。现在再见到飞蛾扑火,不要以为那是飞蛾的无知,那是轰轰烈烈的爱的永叹!
【飞蛾扑火】这个典故出自《心地观经·离世间品第六》:“过去有佛,欲令众生厌舍五欲,而说偈言:譬如飞蛾见火光,以爱火故而竞入,不知焰炷烧然(燃)力,委命火中甘自焚;世间凡夫亦如是,贪爱好色而追求,不知色欲染着人,还被火烧来众苦……”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过去有佛(觉悟到宇宙真理的人),想让众生不要贪恋于五欲的执着(即享乐主义),便说了个偈子,其中劝化众生不要过分沉迷于色欲的那部分大意是说,比如飞蛾见到了火光,由于非常喜爱火的原因而竞相飞向火内,却不知道火会伤害自己,从而自取灭亡;世间贪图色欲的人也是这样,他们不知道色欲会污染和伤害人的身心,从而被欲火烧伤,引来众多苦恼。
现在这个成语比喻自寻死路,自取灭亡……
有一只美丽的飞蛾自由的飞翔在天地间,已经过了几个世纪,她无忧无虑,快乐的享受着大自然赐予她的生命;
火一直生活在炉膛里,以他特有的热情和真诚感染着周围的一切;
一天,飞蛾路过炉膛,这是她第一次看到燃烧得旺旺的火,从前听说火的热情会毁灭一切,但是当她看到火的时候,她就知道她喜欢火。于是,飞蛾每天徘徊在火的周围,听火诉说着自己快乐和无奈;
火几乎同时看到了飞蛾,飞蛾的快乐和单纯也是火喜欢的,于是他们每天远远地交流着…….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世纪,飞蛾发现自己不再象以前一样快乐了,她感受着火的痛苦和快乐,她已经不想再飞走了,于是她告诉火说:我不想离你这么远,我想靠近你……
火也发现自己已经习惯跟飞蛾共同分享快乐和痛苦,但是他还是大声告诉飞蛾:不要吧!我们就象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靠近呢?
飞蛾也大声说着:我想要抱抱你啊,永远和你在一起,不再分离……说着,就纵身冲了下来…….
火惊慌了,他怕伤害飞蛾,因为她是他唯一可以分享快乐和痛苦的朋友啊,“不要啊,我会害死你的……”
飞蛾一边飞下来,一边喊着:我就是喜欢你,只要能和你在一起,我可以什么都不要的……
飞蛾的声音还没消失,身影已经扑进了火里,飞蛾和火终于融为一体…….
于是有了飞蛾扑火的传说。
以上是传说,是故事,下面就是解释,为什么飞蛾会扑火 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他们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 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于是只能绕着灯光打转转,直到最后精疲力尽而死去。
夜漆黑。
野外,篝火。 一只小小的飞蛾,从远处轻轻的飞来。
它小心的拍打着翅膀,怯生生的在篝火耳边问道: “请问,你是火么?” 篝火没有搭理,也许是没有听到吧。 小飞蛾飞到篝火的面前,稍微提高了声音: “请问,你是火么?” 篝火闭着眼睛,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小飞蛾有点生气,在篝火头顶上绕啊绕的, 忽然就对着篝火的耳边大吼了一声,“喂!!!” 篝火吓了一跳,脸涨得红红的,瞪了小飞蛾一眼,还是不言语。 小飞蛾赶紧飞低,又小声的问了一句: “请问你,你是火么?” 篝火的火焰冒得老高,篝火很不客气, ‘你有完没完!这么罗嗦!’ 小飞蛾喃喃道, “这么凶干什么,人家只是想问问,你是不是火而已。”
篝火朝飞蛾吹了口热风, ‘你没有眼睛看啊!’ 小飞蛾差点没有被吹走, “我就是不知道你是不是火才问的,我怕……” 篝火很粗鲁的打断了飞蛾的话, ‘怕,就不要靠近过来,我就是火,会把你烧化了的火。” 话音未落,小飞蛾就已经扑进了他的火焰。
只留下了目瞪口呆的篝火,和那几缕青烟。 是的,飞蛾是怕,但它怕的不是火, 而是怕,扑的不是火。
你的爱情, 是不是也有如飞蛾扑火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