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创新体制机制举措(国企制度创新)
admin
2023-02-20 08:42:16
0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国产大飞机C919亮相多地机场,圆满完成验证飞行;高寒智能复兴号驶向我国最北端,中国高铁实现新突破……开年以来,国有企业全力拼创新,一大批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捷报频传。

  百年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动能”。过去三年,国资委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创新激励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新的一年,瞄准“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的目标,国资委将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凝聚合力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2月1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位于蓬莱气区的蓬深6井顺利完钻并成功固井,井深最深达9026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我国深井钻井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

  科技创新不只有“上天入地”,还有“细微处”的探索。

  0.01毫米!这是中国五矿深圳金洲公司研发的极小径铣刀的直径,仅相当于八分之一头发丝粗细。利用这种铣刀,可以在一粒米上成功铣出56个汉字。

  实践昭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国资委着眼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科技研发投入在业绩考核中全部视同利润加回、重点核心研发团队工资总额单列等政策,加快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数据显示,中央企业2022年研发投入经费超1万亿元,同比增长9.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同比得到提升。其中,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6%。

  国资委遴选了首批29户“重点支持类”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先行先试,推动中央企业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的重要策源地。

  以中国五矿为例,其着力推动打造深海深地、冶金工程、新能源、战略金属、数字化供应链等5大原创技术策源地,部署实施20大矿产开发、20大冶金工程、10大金属材料、10大新能源材料和10大基本建设技术攻关,实现从“找项目”到“造项目”转变。

  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大小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乃至国内和海外之间携手攻坚。中国华能创新研发合作模式,设立首支10亿元规模科创基金,组建650℃高温材料、超临界CO2循环发电等4个创新联合体,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引入市场化机制。

  初步统计,目前已有7个中央企业创新联合体集聚58户央企,带动超过180家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广泛参与,形成“大兵团作战”攻关合力。与科技部共同支持新建3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支持新建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中央汽车企业数字化转型、北斗产业协同发展、区块链合作等创新平台持续涌现。

  机制之变

  激活创新创造“一池水”

  “之前我有幸在青年科技英才培训班聆听了‘能源革命和低碳转型’专题讲座,对减排降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没想到在总院首批放出的榜单中看到了相关课题,让科研人员自主选择,这是改革带给年轻人的机会。”回忆当时主动参加竞聘时的场景,项目长杨风允仍有一丝激动。

  这样的机会来自于中海油研究总院推行的以项目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机制改革。任人唯贤、能者挂帅,团队组建、资金使用等多方面的放权松绑成为激发科研活力最直接的动力源泉。

  从2020年9月试点到2022年1月全面推行,这一新机制成为推动海洋能源开发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机制,一批创新创效成果竞相涌现——“深海一号”“海基一号”成功投产,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突破国外垄断,浅水水下生产系统形成原始创新,海上稠油实现规模化经济开发。

  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重在提高活力和效率。

  推行军令状、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启动“科改示范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创新激励政策“能给尽给、应给尽给”,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激发。

  中国建筑在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揭榜挂帅”,在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技术攻关上应用“赛马机制”,形成“空中造楼机”“智能造塔机”等一批智能化建造技术。

  南方电网出台20项引才奖励性、保障性、发展性政策,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编制和薪酬单列,支持实施“一人一策”“一人一薪”。

  “干得好不好、指标说了算”。中国石化在全部8家直属研究院启动“科改示范行动”,全面推行全员绩效管理,开展差异化契约化考核,量化细化各项考核指标,设置待上岗“人才池”。

  改革促进创新,创新成果检验改革成效。

  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1年209户“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了6.5个百分点,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增长了69.5%,2022年“科改示范企业”扩围至440户。

  提升动能破除成果转化“中梗阻”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关键一环还在于科技成果真正落地转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行业领域关键卡点,国资委实施央企攻坚工程,集中攻克了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目前,工程一期圆满收官,252项攻关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工程二期接续启动,进一步聚焦重点行业关键卡点,部署了超500项攻关任务。

  多家央企也纷纷出招破除成果转化“中梗阻”。国家电投实施“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工资总额单列考核激励,鼓励以技术许可、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前三季度有13家单位的70个项目筛选进入单列考核清单,实现经济价值6.39亿元,其中PME制氢、高效异质结光伏电池、132KW永磁变速技术等成果转化的利润率达300%。

  中国化学工程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技术升级带动产业链升级和实业发展,创新成果快速转化,近三年先后落地了己二腈及尼龙系列、硅基气凝胶和可降解材料PBAT一批实业项目,其中在山东淄博投资200亿元建设的己二腈及尼龙系列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达产稳产后将在五年内带动千亿产业集群。

  三年来,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开花,一系列“上天入地”的国之重器强化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彰显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主力军地位。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当前,一些制约国企创新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国企改革也面临着新任务、新要求。

  下一步,国资委将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和基础制度建设,加强目标导向性应用基础研究,发挥中央企业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强化科技激励政策系统保障与扎实落地,加大考核支持力度,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机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建信北证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 建信北证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合同全文和招募说明书全文于2025年7月11日在本公司网站(...
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 保荐人(主承销商):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提示悍高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悍高集团”、“发...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 证券代码:603131 证券简称:上海沪工 公告编号:2025-040债券代码:113593 债券...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浙江是一块创业的热土,民营经济兴旺发达的省份。浙江高等教育也是走在中国教...
黄河岸边的故事在破土新生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山脊,坐落在黄河岸边的578栋日光温室次第苏醒闪光,宛如大地馈赠的珍珠项链。站...
新兴消费系列研究之三:婴童消费... 人口结构变化催生“新消费”趋势,规模和内容两个维度带来新变化人口结构变迁催生“新消费”。“新消费”趋...
张海峰:"中国双创赤... “中国双创赤峰模式”是赤峰市政府和北京安快创业谷经过八个月的探讨和交流,针对内蒙古及赤峰市的现状完全...
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 证券代码:603191 证券简称:望变电气 公告编号:2025-034重庆望变电气(集团)股份有限...
东方今报数字报刊平台 东方今报... 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河南不仅带来了河南创意的服务贸易发展成果,更是收获了一批重点项...
成都豪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使... 证券代码:603809 证券简称:豪能股份 公告编号:2025-039转债代码:113690 转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