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之间的赠言:
风雨几度,行程铿锵。殷殷情谊,终系不住这即将欲行的脚步;句句话语,又怎能表达我们四年的战友情、同学谊。再见了,兄弟,愿我们踏上新的征程后,不忘肩负的使命,也不忘你我共同生活过的美好时光!
毕业生对领导的赠言:
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忘不了半夜您还给我盖被角,忘不了严寒酷暑时您伴我一同走过,忘不了我犯错误时您对我的谆谆教诲。队长,我怎能不感谢您 ?对于您教诲的苦心,我无比感激,并将铭记于心!
领导对毕业生的赠言:
明天你们就要离开**学院,在短暂的四年时间相处的日日夜夜,我感到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非常愉悦,同时打心眼里舍不得大家。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延席”,你们即将奔赴各自所在部队的工作岗位,履行着军人的使命和责任,续写军旅生涯新的篇章。发自内心的道一声:一路顺风!
从小学开始 到高中 短短了12年里 我学到了很多 除了知识以外 更多的 是团结 友谊 在老师的辛苦的培育下 我成为了一位自豪 的优生 感谢老师的陪伴 感谢你们的用心
亲爱的同学们 敬爱的老师们 ! 你们可知道? 分开的时段 有多么痛苦 我们曾经的羁绊 你们是否还记得呢? 因软弱而被磨练成坚强 因偷懒而被鼓励成勤奋 因快乐 和大家一起快乐 转眼间 一切都消失了
在这片土地上 留着我们曾经的足迹 从未知道未来的下一秒 到底 回事什么?
再见了 昔日 再见了 同学老师们 让我们曾经的足迹 在这留下永久的回忆吧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即将离开生活了六年的母校,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回到我度过了六年美好时光的这所小学,和同学们一起玩.
没变,什么都没变,同学们熟悉的面孔没变,老师们亲切的笑容没变;但又变了,一切都变了。随着时间的匆匆流逝,同学们都长大了,有的老师也已白发苍苍。六年的小学学习, 六年的勤奋苦读,六年的快乐时光……终于,我即将从小学离开,走进中学的大门。
六年,是一段较长的岁月,也是一段过得飞快的时光。六年中,我们不仅有成功,也有失败,在失败和成功中成长,从失败和成功的痛苦和喜悦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这些道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也不是都能从教科书上就能学到的。这些人生的道理,只有在经理了这六年的磨难和砺练,才能懂得,才能学
《敬仰您的尊贵》
当我仰望您 就会感受到您珍贵的恩情
一晃多少年了 当我站在校园
回想起来 真是时光荏苒
而分别就在眼前 再见了
我们彼此友爱 那日积月累的感情
即使分开之后 也千万不要忘记
是您的不断鼓励 让我立身成名
而分别就在眼前 再见了
早已熟悉的朝夕苦读
如萤火虫般美丽 如白雪般美丽
一刻也不会忘记 那些流逝的岁月
而分别就在眼前 再见了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古往今来,有多少热血男儿、巾帼英雄抵抗外辱、驱除内患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个国人的骨子里,特别是在当代的莘莘学子中,有很多青年仍怀有从军报国的理想,并通过报考军校实现自己执著的梦想。
这里,我们来听一听军校师生讲述他们眼中的军校,或许,立志从军的你读后会更坚定自己的绿色梦想…… 军队是个大熔炉,更是锻炼人、铸造人的地方。4年的军校生活下来,我感觉自己比进入军校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应届毕业生孟强 4年前,我刚一到外院报到,一位美丽的女学长领着我去试军装,她非常耐心地给我挑选合适的军装、皮鞋和大檐帽等,当她要亲自蹲下来给我穿皮鞋的时候,我不好意思地拒绝了。等穿上崭新的军装对着镜子一照自己的模样,我简直就不认识自己了,镜子里面这个充满朝气、英俊潇洒的军人真的是我吗?不光我大吃一惊,就连陪我一起来学校报到的母亲看到了这情景,也感动得哭了。
可是穿上了这身军装,我立刻便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压力。区队长非常严厉地对我说:“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军人了,今后你要用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决服从命令,尽快完成从地方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过程。
今后如果你要做错了什么事情,我一定会毫不留情地处罚你的,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有事先提醒你哟。”区队长的目光令我不寒而栗,不知道以后的岁月里他将对我下什么“毒手”呢?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一会儿,区队长就领来了几个理发师,把我们几个头发有点长的男同学全部给剃成了板寸。
看到各自几近光秃秃的脑袋,男子汉们真有点欲哭无泪。 接下来是整整一个月的军训。
头一个星期我们主要是搞内务。区队长对我们内务要求非常严格,被子要整整齐齐地叠成豆腐块状,被面上不能有半点褶皱,三接头(军用皮鞋)要擦得一尘不染、油光锃亮,柜子里的服装也要叠放得整整齐齐,所有的个人物品都要摆放到位。
有一次我把牙刷头摆错了,便得了一面内务黑旗,被区队长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够意思吧! 内务好说歹说刚有一点模样,迎接我们的便是更加残酷的队列训练了。每天,我们都在炎热的太阳底下练习起步、跑步、正步等各种步法行进,还有蹲下、起立、跨立等各种姿势。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训练我们的队干部从来都是精神百倍、气势昂扬,这么辛苦的训练你看不到他们有半点疲倦的神色,而对于我们这些刚跨入军营的高中生来说就太困难了。不过呢,经过了无数的训练,流淌了无数的汗水,我加深了对“军人”这一概念的认识,尤其是当我和战友们一起迈着矫健而整齐的步伐接受院首长检阅的那一刻,我们都感到无比骄傲,毕竟这就是我们一个月的训练成果呀! 军训过程中,拉练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
半夜3点多钟,还在做着美梦的我们在紧急集合的哨声中醒来,起身后赶快打好背包,到宿舍楼外面集合,因为最后出来的人肯定会被区队长批评,所以每个人动作都相当迅速。集合以后,院首长作了拉练前的动员,随后我们便从学校的南门出发,开始了近30公里的野外徒步拉练。
一路上我们时而急促奔跑,时而迈开大步行进,刚开始大家还兴致勃勃,可是一两个小时后身体就吃不消了,有好多同学特别是女同学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我回头看到平时对我们极其“刻薄”的区队长大汗淋漓地替别人背了两个背包,心里特别感动,跑到他身边要求替他背一个背包,可是他却以不容置疑的态度拒绝了我的请求。
唉,可能是我这副瘦骨嶙峋的样子让他怀疑吧!拉练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行进了整整8个小时后,我们发现背在身上的被子已经完全被汗水浸透了。后来拿被子到太阳底下一晒,大片大片白色的颗粒状物质出现在被面上,区队长告诉我们这些是汗水中的盐分凝结成的。
我看到它们,就好像看到了我们辛勤汗水的结晶,美丽无比。 百炼成钢,方能铸就利剑;摸爬滚打,方显男儿本色。
作为军校大学生,作为共和国的军人,未来的军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军训中所吃的苦,所流的汗,以及喊口号喊出来的公鸭嗓子,迈正步踢出来的脚板肿疼……当我真实地经历过这一切再蓦然回首,才发现这是人生旅途上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说完了军训,接下来说一说4年来我的学习与生活。通过4年的军校生活,给我最大感触的便是军校制度的规范和纪律的严明了:学员的生活连队化,一日生活制度化,从按时起床、就寝、熄灯等细微之处抓起居作息;从禁止“三长”(长头发、长胡子、长指甲)和“三手”(背手、袖手、插手)抓军容风纪;从“三相”(站相、走相、坐相)抓军人姿态;从“直线”(走路要直线,身体要挺直)加“方块”(被子要叠成“豆腐块”)抓整齐划一;从打扫整理室内外卫生抓卫生习惯;从言行举止抓文明礼貌。
每周日固定的全队点名和班务会让我们检点自己在过去一个星期的不足之处,值班长和队干部会对上个星期队里各项工作所取得成绩作系统的总结,也将及时通知我们近期队里和院里将要开展的各项工作……相比以前在地方邋遢散漫的生活作风和毫无规律的生活习惯,。
毕业,就像一个大大的句号,从此,我们告别了一段纯真的青春,一段年少轻狂的岁月,一个充满幻想的时代……毕业前的这些日子,时间过的好像流沙,看起来漫长,却无时无刻不在逝去;想挽留,一伸手,有限的时光却在指间悄然溜走,毕业答辩,散伙席筵,举手话别,各奔东西……一切似乎都预想的到,一切又走的太过无奈。
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再逛逛校园,看一看它今天的样子,想一想四年前它如何迎来稚气未脱的我们。走了四年,似乎又走回到了起点。
突然觉得,四年的同窗、身边的朋友,比想象中要和善、可爱得多!星光下的夜晚,每一个都温柔如风。图书馆的门还开着么,考研时历战过几个月的那间自习室,不知还有多少人再那里继续追寻着自己的梦想,一直对那段埋头苦读的日子心存感激,不论结果如何,它让我收获了很多……。
演讲之前,我先给大家放一段录音.(放磁带)听出来是什么声音了吗 是脚步声,但它不是普通的脚步声,它是一位英雄十三年前留下的足音. 他叫金相哲,大连陆军学院首届本科生,毕业时参加了保卫祖国边疆的战斗.战前那一天,恰好是他23岁的生日,突击队员都对着录音机留下了"遗言",轮到他时,他没有讲一句话,只是对着录音机,"咚咚咚"地甩开了正步.也许,这声音没给两鬓染霜的母亲捎去更多的话语;也许这声音没有给朝夕相伴的同学留下更多的豪言.但这23个有力的脚步声,展现出当代军校大学生在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坚定与从容. 战后,金相哲荣立了一等功.鲜花飘香,掌声雷动,他的前程一片锦绣.可他偏偏选择了做一名普通的军事教员.有人劝他说:"以你现在的功劳,找个更好的位置不是易如反掌吗 "他淡淡地说:"鲜花有枯萎的时候,掌声有停止的时候,一等功只能说明过去." 就这样,金相哲拖着一条被弹片打残的手臂,开始在三尺讲台上创造他人生的再一次辉煌.他的课讲得越来越出色,他的文章频频见于报刊,他先后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和优秀**员,被沈阳军区树为学雷锋标兵.然而,正当他的事业迈向更高的台阶时,病魔悄然而至.在他病危时,收到了战友们凑在一起寄来的2100元钱和一封信,勉励他"一定要挺住,我们一起跨进21世纪".看完信他强忍着泪水对院首长和亲人说:"21世纪的大门我是跨不进去了,再也不能为学院做什么了,有抚恤金的话,就捐给学院作育才奖励基金吧……"1994年3月20日,年仅31岁的金相哲走了. "绝美的风景,常在奇险的山川;绝美的音乐,常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金相哲的青春不正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吗 他的足音不正是一首绝美的音乐吗 金相哲用青春,热血和璀璨的生命,把"军校大学生"这个名字擦得雪亮. 有人说:进入21世纪的入场券是外语,电脑和汽车驾驶.但是,作为军校大学生,仅仅拥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再高的学识,再大的本领,也只能是"个人利益"的敲门砖.那么,作为当代军校大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侯善良身上找到满意的答案. 1997年7月10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报道了"硕士毕业生侯善良举家进藏"的消息,在军内外引起了轰动.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秘密,侯善良正是金相哲在军校的同班同学.侯善良在人生转折点上的四次抉择,已在我院传为佳话.1982年他的高考成绩可以上地方重点院校,但他选择了军校;1986年军校毕业,他紧随战友金相哲上了前线,并荣立了二等功;前线归来他不进机关下基层,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1994年,侯善良考取了国防大学合同战役研究生,毕业前夕,他谢绝了几个单位要挽留他在京工作的好意,毅然决然地做出抉择——举家进藏,再创辉煌.他在母校和学员座谈时说:"我何尝不知留京之美,又何尝不知进藏之苦,但我是军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理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四次重大抉择,四次人生淬火,百炼钢成绕指柔. 关山苍苍,征程漫漫,携妻挈子走向雪域高原的侯善良,再一次把军校大学生这个名字擦得雪亮!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你选择了远方,就把背影留给地平线吧.青春因年轻而美丽,青春以绚丽而夺目,青青更因价值而壮美.战友们,同学们,让我们用报效祖国的赤诚之情,把自己锻铸成卫国军旅的宝锋利剑,踏着英雄的足迹跨进21世纪的大门! 可以截取里面的好句,不要照搬的读,再联系自己的想法满意请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