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较为严重的状态是骨折风险增加,因此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治疗目的最主要的是减少骨折风险。
减少骨折风险需要通过增加或维持骨量、减少跌倒风险和降低跌倒后果等方面实现。运动疗法总体提供了增加或维持骨量、减少跌倒和降低跌倒后果的治疗方向,普遍的共识是我国传统的太极拳锻炼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太极拳锻炼适宜于老年人的好处如下。(1)太极拳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肌肉骨骼系统运动能力:太极拳不仅能够增强肌肉力量,而且还能够增强肌肉耐力和柔韧性。
太极拳这种改善肌肉骨骼系统运动能力的作用一方面能够由此改善骨密度,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肌肉软弱,防止跌倒。 (2)太极拳可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研究表明,太极拳运动可以延缓骨量丢失,部分患者甚至还可以有一定程度的骨密度增高。
(3)太极拳可较好地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衡功能:太极拳运用缓慢平滑的动作加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姿势稳定性、协调能力、本体感觉和平衡控制。 这些作用结合其增强肌力的作用,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跌倒。
(4)太极拳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心理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太极拳可以有效地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防治信心,减少患者对跌倒的恐惧。(5)与瑜伽和普拉提等相比更具有优势:瑜伽和普拉提虽不能有效地促进骨健康,但可创造良好的功能和心理状态,也可改善肌力、平衡和柔韧性。
但是瑜伽和普拉提部分姿势(如腰椎前屈运动)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是不安全的,或可增加其骨折风险,因此瑜伽和普拉提的方式要有所选择,尤其是存在驼背、疼痛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1、老年人学习练习太极拳建议选择杨式太极拳或者同类风格的国家简化太极拳套路。这类较柔缓、舒展,动作也不难记,姿势功架大方端正,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2、中老年练太极拳应以悟拳、养拳为主,宜柔不宜刚。以养气、养心、养血、调气、培气、练气、练内功为主,不需要可以追求发力。把练精、气、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增强筋骨皮也同样达到锻炼的效果。
3、根据中老年人身体特点,太极拳很注重身体的内在感悟,中老年人在思维理解往往较强的,所以学习练习太极拳不要心急,务必注意端正自然放松来练习。中老年人因长期习惯,感觉身体内在的细微体悟会有早有晚,务必耐心静气坚持学习练习。而且,应该谨守四个原则为宜:一是拳架宜高不宜低;二是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三是意识追求宜柔不宜刚;四是练习安。1、老年人学习练习太极拳建议选择杨式太极拳或者同类风格的国家简化太极拳套路。这类较柔缓、舒展,动作也不难记,姿势功架大方端正,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2、中老年练太极拳应以悟拳、养拳为主,宜柔不宜刚。以养气、养心、养血、调气、培气、练气、练内功为主,不需要可以追求发力。把练精、气、神放在首位,久而久之身体素质增强筋骨皮也同样达到锻炼的效果。
3、根据中老年人身体特点,太极拳很注重身体的内在感悟,中老年人在思维理解往往较强的,所以学习练习太极拳不要心急,务必注意端正自然放松来练习。中老年人因长期习惯,感觉身体内在的细微体悟会有早有晚,务必耐心静气坚持学习练习。而且,应该谨守四个原则为宜:一是拳架宜高不宜低;二是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三是意识追求宜柔不宜刚;四是练习安排宜勤不宜多。
太极,先哲解释不一。
虞翻说:“太极,太一也。”韩康伯说:“太极者,无称之称。”
孔颖达说:“太极即是太初太一也。”苏子瞻说:“太极者,有物之先也。”
朱熹说:“太极者,理也。”来知德说:“太极者,至极之理也。”
焦循说:“太极犹言大中也。”各家注解虽不相同,其实都以太极为天地人物的本有之体,简称为本体,此体圆含无穷的形象与无尽的功用,本体形象功用不相分离。
不学周易,不明易理,则不知吾人本有此体,不知万物皆备于我,以致凡事舍本逐末,向外驰求,造成一己与群众的种种灾祸。学易明理,则能趋吉避凶。
凶之最大者为生死问题不能解决,吉之最大者即是学为圣人。欲学圣人,必须先求解决生死问题。
《论语》记载,子路问死,孔子解答:“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始有死,欲知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必须了解生的来源,生的来源就是太极。
老年人打太极拳可以放松身心,它 是一种内外结合的全身运动,一种连绵 不断的匀速运动。
这种运动促进了老年人的血液循环,对心脏血管、毛细血管 都有良好的影响和作用。打太极拳时,人体各部分的肌肉和关节的活动使毛细 血管开放,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因而减轻了心脏的负担。
此外,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呼吸 时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 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输入右心房,从而提高了心 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另外,肺通气量增大,进入体内的 氧气相应增加,有利于全身新陈代谢的 进行。
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可增加心脏功能,因此太极拳运动又可辅助治疗 心脏病。练习太极拳可以使老年人全身肌肉和筋骨都做协调有序的收缩和伸展 的运动,提高了老年人血管的弹性动力,使老年人的血液循环流畅,对预防老年 人的血管硬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打太极拳还有利于老年人防止骨质 疏松。 老年人随着衰老,骨骼变脆,易 发生骨折,脊柱缩短弯曲。
同时,由于肌肉组织间有纤维组织的丢失,老年人 很容易感到疲劳。所以许多老年人一旦跌倒致伤,就很难恢复健康再站起来。
由于打太极拳是一项松柔的运动, 要求节节松开、节节贯穿,能使老年人 骨骼灵活,靭带改善;使气血促进骨骼的新陈代谢,改善和促进老年人体内骨 髓的造血功能;保证了对老年人肌肉的营养和氧气的供给,使老年人的肌肉处 在有氧代谢之中,所以说打太极拳可以防止老年人过早出现骨质疏松。
这其实是个 社会现象,年轻人里没有几个喜欢早起锻炼的。而中年人 家庭 工作 事业 时间等都相对稳定,另外最主要的因素是 身体都不同程度的出现问题。这时才想起,该珍爱生命了!这还是领悟的较早的。而大多数是快到晚年才想清楚!
在当今社会,有很多误区!太极拳 就是其中之一!被世人理解为老人的专属运动。殊不知,太极拳只是能适合老人锻炼而已。学习真正的太极拳,一定要是青壮年,最好是儿童开始。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学成 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 松 柔 弹 抖,可不是个适合老人学习和深究的运动,充其量也就是 行拳走架 活动筋骨。
1991年,山西的白榕副教授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尝试把太极拳的一些动作与网球羽毛球的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太极式的球类运动——太极柔力球。
1994年,太极柔力球运动通过了国家教委评审小组的评审和肯定。2000年被中国老年体协列为推广的新项目,分别在北京、山东、上海、天津、江西等地举办了培训班和教练员、裁判员学习班,使得太极柔力球在中老年人群中迅速流行起来。
太极柔力球具有柔、圆、退、整的四大特点和迎、引、抛的三大要素。小球无论是单人独跳,还是多人对接,始终不能落地。
这就要求抛接、转体、旋转时,中老年人的腰身要柔软,腿脚要敏捷,手的力度和方位控制要恰当,做到以柔卸力、以柔克刚,努力保持平衡,这对锻炼中老年人的柔力最有效。 再有,柔力球虽小看起来好像不费力,但其实它也是一项全身运动,对于中老年人健身具有很好的作用。
(1) 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柔力球,使用特制的老年柔力球拍系列可引人手部穴位的按摩和磁疗,在打球的同时起到保健的作用,对延缓衰老、修身养性有独到的功效。 这种击球力法对培养逆向的思维能力和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有着良好的作用。
(2) 练习太极柔力球几乎所有动作都是在转圈走弧、旋圆中完成,每一动作都要集中精力,由心意而眼神、到肢体完整一气,这样就减少了外界因素对大脑的干扰,使大脑得到良性休息,在练习中强调的精神内守,心静体松,人脑得到抑制性保护,这样,使老年人大脑皮质神经流动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得到了提高,反应加快,使老年朋友脾气更温和、乐观开朗,精神、体力、食欲和睡眠都较一般不参加锻炼的老人好。 通过练习太极柔力球可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早衰和老年痴呆症。
(3) 老年人胃肠黏膜变薄,胃肠道的腺体和绒毛逐渐萎缩,肌纤维萎缩而弹性降低,肝脏或胰腺重量减轻,其功能减退,易出现胃肠扩张、下垂、消化不良、便秘的现象。 在练习太极柔力球时,要求“上虚下实中间灵”“松腰活胯”,腰为主宰带动全身,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腰腹转动运力而完成,这样就对内脏器官起到了按摩作用,促使胃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保证老年人有好的胃口,加强了消化能力,使人体所需的营养及能量可以得到及时补充,从而推迟人体哀老。
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和心血管病,不慎摔跤的话,轻者伤筋伤骨,重者卧床不起。
如何防摔跌, 太极拳是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 “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架子愈慢愈好”,这话说的是太极拳缓慢的特点,也道出了防跌 的功能。
太极拳动作如抽丝,行步如猫行,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久而久之,习拳者自会养成谨慎小 心的良好习惯,如遇危急也不慌张急躁。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习惯,行路处事也就轻盈自如,不 易跌倒。
正如人的走路,左脚实则右脚虚,右脚实则左脚虚,一前一后、一虚一实,迈步前进。习拳者久 经锻炼,更能应付紧急。
如前脚踩于香蕉皮,必然打滑虚空,后脚坐实,就如树根紧扎大地不为所 倒。再有,久练太极拳者拳架特低,根据物理重心低则稳,就更不易摔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