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活动报道(开展农家书屋简报范文)
admin
2023-02-19 09:05:55
0

1.农家书屋先进个人总结材料

秦山乡农家书屋先进个人总结 小李2006年8月来秦山乡红水村农家书屋以来,深知这是党和政府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依托科技知识致富的重大举措,她凭着一颗热忱、执著的心,追求着农村干部的快乐与成功,始终以一个**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认真履行着图书管理员的职责,通过她对农家书屋的广泛宣传,对图书的精细化管理,对推广农村科技文化的坚定信念,使红水村看书学习的现象蔚然成风,形成了倡导新文化、学习新知识、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

村民们都说,红水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文明新风的传播,农家书屋功不可没。 一、爱岗敬业,科学管理,实现农家书屋的规范化管理。

红水村农家书屋刚成立时,首先考验小李的就是对配发的上千册图书、上百件音像制品的管理工作。她说:“只有管理好了,才能方便村民借阅、学习,既然做了管理员, 做出成绩。”

她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积累的经验,结合农家书屋图书管理的要求,根据图书的用途按照政经类、科技类、生活类、文化类、少儿类、综合类实行分类管理,并对每册书籍统一编号粘贴标签,上架分类陈列,经过她连续几天的加班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农家书屋的对外开放。她利用没有人或休息的时间,一人默默地在心里熟记各种书籍存在的位臵,村民只要告诉她需要什么书,她总能很快的从书架上找到,她也因此有了“图书小电脑”的雅称。

为了规范农家书屋的管理,延长图书的借阅寿命,她制定了《村民借阅制度》、《管理员工作细则》、《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管理制度》、《党报党刊管理制度》等,定期不定期的对图书进行除尘,做好了防火、防虫、防潮等工作。村民借阅书籍,她都详细认真的填写借阅登记,村民还书时,她都要认真检查,看有无损坏,引导村民爱惜图书。

在平时的图书室的管理中,她严格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五勤”,即勤打扫、勤上架、勤巡视、勤整理、勤修补。勤打扫就是要让书屋一直保持窗明几净,使借阅的村民有一种舒适感;勤上架就是把村民归还的图书及时录入、上架,以便让村民及时寻觅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勤巡视、勤整理的目的就在于不乱架,使每一种图书始终保持在固定的架位上;勤修补就是让一些破旧的图书能够经过修补后,方便村民继续借阅。

通过几年时间的管理工作,她渐渐摸索到了一些图书管理的经验,工作起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她经常加班加点,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昼夜工作对新购进的图书进行分类、著录、登记造册,定期对图书进行更替,真正做到了想为村民所想,急为村民所急。

二、心系村民,学以致用,发挥农家书屋服务村民的作用。“有人借书是件好事,我乐意为他们当好服务员”,这是小李挂在嘴边的一句朴实的话。

她经常利用农忙、农闲期间,下田串队,结合每户村民种植、养殖的品种,帮助村民挑选和推荐一些科技类的图书,在农忙时节,亲自将村民需要的科技技术类书籍送到村民手中。村民老于就是通过从书籍中学习科学种植技术致富的例子,有一次老于到农家书屋阅览书籍,小李向他推荐了一本茄子嫁接新技术的科技书籍,老于感到现在自家茄子种植挺好,要学习新技术都是在尝试,害怕失败,加之怕新技术太难学还会,但小李没有因此放弃,多次上门对其进行宣传:“新技术是难学,但是根据村上的土壤结构,不嫁接的茄子抗病率弱,易得病,早死秧。

从科技材料看嫁接的茄子,具有抗病力强、产量又高、生长期长的特点,你一定会从中受益、致富。我还可以从远程网上帮助你下载有关嫁接技术资料片,让你学习。”

在小李的不懈努力下,老于当年就进行了小面积的茄子嫁接实验,经过实践嫁接的茄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第二年老于就种植了6亩嫁接茄子,年收入4万余元。养殖户大军养殖的奶牛产奶量不高,小李知道后,主动将奶牛养殖的书籍送到他家,一个月后大军到农家书屋找到了小李高兴的告诉她:“多亏了你介绍给我的书,让我学习到了养殖新技术,现在我家奶牛每天就能产奶30公斤。”

同时开展读书活动,在每年的“三八”、“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以及村民会议时,她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依托农家书屋开展知识竞赛、书迷竞赛、“读一本好书”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样事情的已经许许多多,但在小李看来,她只是做了一件平凡的事情,一件应该做的事情,履行了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的职责。

现在,农家书屋成了村民勤劳致富的源泉,更多的村民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在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的改良等问题上,村民都学会了从书籍中寻找答案。但这也增加了她的工作时间,不管是下班、吃饭的时候,只要有村民打电话要借阅书籍,李秀辉总是及时为村民办理借阅手续。

她总是说“没有关系,这是大家相信我,只要大家相信,再忙也是值得的。”她向村民承诺,“农家书屋,随到随借,全天服务”。

这就一名**员,一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对村民的承诺。 三、提高素质,精通业务,提升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

农家书屋是文化惠民即文化“民生100工程”的一大。

2.对农家书屋的建议

近年来,针对农村群众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部分群众也积极参与,极大地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但据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在空余时间多为看看电视、串门聊聊天、打打牌,读书的很少。多半农民不买书,也不到村里的阅览室中看书,即便在农业生产中碰到疑难问题,也基本是找有经验的人员指点指点,或是自己凭经验解决。

即使有藏书的农民家中,多以通俗小说和盗版的娱乐杂志为主。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农民对学习教育认识不足,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风气;二是书价高,农民对动辄数十元、上百元的书款只能望而却步;三是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的书籍太少,内容不够浅显易懂。

四是村中阅览室因无足够的资金去购置新书,旧书、旧刊居多,上级免费赠送的也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五是书店多分布在镇驻地和城区,极少设立在村庄中。

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成为农村挥之不去的文化痼疾。农民数量多,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只有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农家书屋”建设,才能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知识水平。

“农家书屋”建设的主要是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知识,提供精神食粮,努力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的需要。“农家书屋”现阶段需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通过在农村建立自管自用的书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农民读书用书,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在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村、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基本目标。

有效解决农村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占领农村出版物市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近年来,各级开展的“送书下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农家书屋”工程应该坚持整合各种资源、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 一、政府组织建设。

一是“农家书屋”工程由政府规划实施,与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和农民教育培训等各项惠农措施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同步推进,逐步实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的惠及群众。二是实施“三农”读物出版工程。

组织图书、报刊、音像、电子等出版单位,加大服务“三农”出版物的出版比例,控制成本、降低价格,让利于广大农村读者。大力开发适合农村、农民和农业需要的各类出版物,从源头上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

发行单位努力畅通发行渠道,主动联系、帮助、辅导,为“农家书屋”提供优良的服务。三是认真搞好宣传、表彰工作。

要积极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进行充分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农家书屋”工程的舆论氛围,广泛宣传对“农家书屋”工程给予大力支持、帮助的单位和个人的事迹。 二、鼓励社会捐助。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工程,鼓励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捐助,扩大投资来源,引导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捐建“农家书屋”,鼓励农民自己筹建“农家书屋”。 三、农民自主管理。

“农家书屋”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由村民民主推荐书屋管理人员。

党支部、村委会承担筹建和监督的职责。建立完善“农家书屋”管理、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书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管理能力,保证“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功能和作用。

为确保书屋长期发挥作用,按照图书馆馆藏要求对装备图书进行统一编目,配备借书袋和借书卡,制订好各项管理制度。每年定期更新图书,让农民不断阅读和掌握最新知识;定期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定期开展读书竞赛、书法比赛、科技讲座、技能培训、读书致富成果展等各类活动,激发农民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四、创新发展机制。书屋设立后,为保证出版物的及时更新和书屋长期生存,应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书屋管理人员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书屋”的良性发展,积极探索“农家书屋”运行、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络建设的新途径。

“农家书屋”建立一段时间后,对管理规范、服务较好、具有一定经营条件的,在书屋管理人自愿的前提下,建议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授予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开展出版物经营业务,获得的经营收入,按规定比例用于购买新的出版物,不断扩大书屋规模。

3.“农家书屋”进农家指的是什么

为深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 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中的重要作用,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入手,促进新时期 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 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 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 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农家书屋”工程是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新农 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之一。

工程建设坚持 政府扶持、社会捐助、统一规划、分头实施的方针,多渠道 吸收资金,整合各种资源,“十一五”期间计划在全国建立 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的行政村。 一、指导思想“农家书屋”工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大政府 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 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障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 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建设。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农家书屋”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广大农民普及科技 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努力 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最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日益增长的 多层次、多方面文化消费需要。“农家书屋”工程现阶段着力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通过在农村建立自管自用的书 屋和农民自助读书组织,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开启智慧,活跃和丰富文 化生活,净化农村出版物市场,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 农民整体素质、文化生活质量和农村文明程度,在建设经 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方面发 挥积极作用。 “农家书屋”工程的中长期目标是通过5 ~ 10年的建设,在全国农村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出版物发行服务新格局,达到书屋阅读条件完备、体制机制相对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出版物发行网络延伸进村、农村出版物市场初步形成的基本目标。

有效解决农村出版产品和服务供给不 足的问题,用健康有益的出版物占领农村出版物市场,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三、总体思路近年来,中央许多部门和团体都开展了送书下乡的 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此同时,由于缺少统筹规 划,也产生了有些地区重复受助,有些地区无人过问的情 况。 “农家书屋”工程要坚持整合各种资源、不搞重复建 设的原则,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 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

1。 政府组织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由政府规划实 施,与各部门、各地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类似项目和农 民教育培训等各项惠农措施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同步推 进,逐步实现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2。

鼓励社会捐助。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 屋”工程,鼓励国内外各界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 捐助,扩大投资来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加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3。 农民自主管理。

“农家书屋”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 在个人自愿的基础 上,由村民民主推荐书屋管理人员。

党支部、村委会等各 级基层组织承担筹建和监督的职责。 4。

创新机制发展。书屋设立后,为保证出版物的及 时更新和书屋长期生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农村的客观实际,政府鼓励支持具备条件的书屋管理人 员开展出版物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收入进一步支持“农家 书屋”的良性发展,积极探索“农家书屋”运行、发展的长 效机制和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络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满足 农民群众多样性、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四、组织领导 1。 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成 立“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主要负责审定全国“农家书 屋”工程总体规划、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组织、协调、指 导“农家书屋”工程建设。

“农家书屋”工程协调小组办 公室设在新闻出版总署,主要负责制定“农家书屋”工程 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捐建管理办法、出版物推荐目录等, 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三农”读物出版工程,指导各地 制定书屋管理制度,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交流 评比工作。 2。

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会同本地区有关部门,设 立相应组织协调机构,按照全国“农家书屋”工程总体规 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本地区“农家书屋”工程。主要 负责制定本地区“农家书屋”工程规划、实施方案、书屋管 理等规章制度,审定书屋选点,筹措安排和管理工程资 金,落实本地区“三农”读物出版工。

4.浅谈如何建立“农家书屋”长效运行机制

[Abstract] Farmers'Bookstore is bookstore in administrative village managing by farmers themselv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ways of the long-term effective running system of Farmers'Bookstore,including integrating all kinds of resources to get high efficency, leading by government to build a reading atmosphere, managing flexible and establishing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Farmers'Bookstore Long-term effective running system近年来,“农家书屋”工程无疑是业内人士谈论最多、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

今后五年,全国农村将建设20万个“农家书屋”,并逐步建立起为农民“供书、读书、管书、用书”的长效机制。这一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文化工程将使广大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现状得到极大改善,有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和设计,“农家书屋”是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自我服务的农民自助读书场所,将依据“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建设与运作。因此,在政府主导和投入为主的原则下,必须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家书屋”才能健康发展,充满活力。

1 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目前,我国村一级的农民科技文化活动开展的水平不同,条件也不一样。在“农家书屋”的建设中应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农村现有的公共设施,将书屋与农民夜校、文化站、老年活动室以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建在一起,实现“一屋多用”。

这些地方大多数有比较健全的村级组织,十分重视农民科技水平的提高,书屋建设有较好的传统,但是场所、设备条件比较简陋,多数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如果能将“农家书屋”的建设纳入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全盘规划当中,与现有农村文化阵地和网点资源相结合,更新设备,改善条件,选择培养专门的图书管理人员,既符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书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2 政府主导,营造环境当前,新农村建设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农村建设“农家书屋”,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既是政府为农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职能所在,又体现了让全体民众共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原则。“农家书屋”是以政府主导、投入为主的公益型书屋,明确的主体定位和发展原则是书屋保持生命力和活力的基础。

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投入有利于解决最为棘手的建设资金问题,有助于聚集各方合力加快书屋建设,例如农业部门为书屋选派农技人员进行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和辅导,文化部门选派文化骨干帮助群众开展文艺活动,图书馆专家对“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制定管理公约,提供图书信息等。在运行过程中,政府的宣传和推广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关注书屋的发展,利用社会捐助、减免税收等有力措施,保证书屋持续有效运转。

3 灵活经营,恒久发展首先,灵活掌握“农家书屋”建设的选择原则,管理者既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是责任心强、有威信的热心人,又应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讲诚信、懂经营,可以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专业户,也可以是兼做副食店、小卖部、农资代售点的经营者。其次,在经营方式上支持具备条件的“农家书屋”逐步开展出版物代销、租售等经营,实现读书、租书、卖书、娱乐一体化经营,多方位服务。

要解决后续资金不足、图书无法及时更新的问题,可与当地新华书店实行互惠互利的连锁经营,由专门的销售商负责送货上门,补充货源、调换品种,为自我发展和恒久发展提供保证。4 建立制度,严格管理按照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划,“农家书屋”将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为了使“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建立起完整的工作制度,并不断加以创新和完善。

第一,书屋的选点工作应实行申报备案制度。通过申报、审核、批复建设等手段将高素质、懂经营的书屋管理员选拔出来,管理员的素质好坏、责任心强弱直接决定着书屋发挥作用的大小。

第二,制定统一的《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办法》。制定统一标准,并要求各地参照制定管理细则,建立健全相应的“农家书屋”运行机制。

第三,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可选择培养一批特邀书屋管理员,定期反馈有关书屋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后续工作。

第四,建立回访和考核制度。定期对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进行回访,了解书屋在日常管理和使用中面临的问题,对书屋软、硬件使用状况、利用程度、管理员的尽职程度等方面进行考核。

第五,积极开展“农家书屋”市场化运作的试点工作。推广经验,探索持续发展的道路。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既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又能为农村出版物提供新的机遇,延伸农村图书市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只要能在“公益性起步、经营性发展”的思路上探讨和建立起一整套长效保障机制,“农。

5.如何组织开展好农村群众文化活动

一、群众文化活动的概念

群众文化活动是人民群众以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的自娱自乐、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和掌握文化、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群众文化活动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递、生活实用等功能,体现着启迪、教育人民群众,增强人的审美观念,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

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必要性

1.群众文化活动助推新农村建设。加强群众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如乡镇文化站免费开放、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建设农家书屋等,并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达到了富民、乐民、福民、育民的目的,推动新农村建设及小康社会建设。

2.群众文化活动弘扬社会正气。由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伪科学的甚至反动的东西会乘虚而入。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把更多的群众吸引和组织到健康文明的活动中来,使他们逐步远离封建迷信活动和非法**组织,从而最大限度地争取和团结群众。

3.群众文化活动引导教育群众。通过加强对文化活动的领导,逐步把农村文体活动队建设成一支业余宣传队,把他们的活动场地建设成宣传政策、学习法律的阵地,让他们在活动中宣传政策法律,使广大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启发和教育。

三、做好群众文化活动的几点思考

基层党组织要通过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用什么样的精神产品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是农村文化建设所必须关注和研究好的问题。如果不用大量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文化精神产品去占领它,则它必被封建迷信活动、非法**组织和黄赌毒等所占领。各级文化工作者都应该重视群众文化活动,把开展文化活动作为联系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改进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作为基层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2.抓好重点,广泛推进。要使文化活动充满生机与活力,一定要把功夫下在经常性工作上,有规律经常性地开展活动,最终做到每天或每隔几天便活动一次。各项活动要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农村进行组织和引导,组织专业人员不断对活动队进行辅导培训,使各民间文化活动队能不断提高活动质量,不断更新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活动方式,不断增强吸引力。同时,要利用重大节假日庆祝活动、各种文体比赛的大好时机,对各队进行检阅,使其在活动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提高。争取做到集中活动一次就促进各队的活动水平提高一次,使各队越搞越好,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使各文化活动队在活动中不断壮大和发展,促进文化活动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

3.加强管理,创新内容。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时,要注重加强对群众文化活动队的管理,对活动的组织形式、参加人员、活动内容和活动质量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逐步使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各群众文化活动队的活动场地又是一块极具开发潜力的宣传阵地,只要注重引导和开发,就可以把它建成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的宣传阵地,使广大群众在娱乐和健身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不断增强法制意识,这对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加大投入,巩固基础。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活动场地较少,活动器材奇缺,活动经费拮据,活动骨干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极大地限制了文化活动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没有活动场地和器材,文化活动就是无米之炊、无源之水。文体活动搞得好的地方,往往都有较好的活动场地。应加大对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努力做到每村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有一定的活动器材和活动经费。党委、政府和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要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要将农村文化建设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动员各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进行捐资,多方集资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群众文化活动才能得到健康有序发展。(

6.结合农村实际,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开展讲故事,唱红歌,猜谜语,

4月以来,泸州市合江县合江镇开展2016年“书香酒城”全民阅读进农村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公共阅读平台作用,顺应并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广大农民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广泛开展,鼓励引导培育农村群众“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搭建活动平台

合江镇一是发挥农家书屋平台作用,认真落实补充农家书屋图书的要求,及时为农家书屋更新补充图书,同时发动社会各界为农家书屋捐赠图书,丰富农家书屋图书品种,共享优秀图书;二是利用好县图书馆流动图书服务平台和农村电子阅览室,为农民阅读创造便捷通道;三是拓展农民读书活动平台。结合文化演出下乡、科技下乡服务、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引导群众读好书、读有用书。

丰富活动载体

合江镇以民俗节日为契机,开展讲故事、唱红歌、猜谜语、对对联等文化活动,引导农村群众走进农家书屋看书学习。同时,认真组织开展“书香之家”、“读书之星”的评选,推动“书香之村”的建设。该镇已培养了魏家祠、柿子田两个“书香之村”,还培养了6个“书香之家”。

培养读书带头人

合江镇文化站吸收老干部、老教师、读书爱好者以及大学生村官、大学生志愿者,逐步建立一支文化导读志愿者队伍,不定期为农民读者导读荐书,做农村群众读书带头人,带动农村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风尚。

围绕“4?23世界读书日”开展宣传推广活动

合江镇将围绕“4?23世界读书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六一”国际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重点节庆日,通过举办“读书节”、播放“书香酒城”宣传视频等多种形式,抓好全民阅读宣传推广工作。要求18个村的农家书屋延长借阅时间,方便农村读者借书,形成全民“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热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龙游“千项万亿”工程全速冲刺 (来源:衢州日报)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报道组 楼郁馨 梁羽煊 叶奕暄) 8月18日,笔者在龙...
鹰眼预警:康强电子营业收入下降 Hehson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8月19日,康强电子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红塔证券完成10亿元2024年... 来源:中访网财观中访网数据  红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236)近日宣布,其2024年度...
鹰眼预警:融捷股份应收账款增速... Hehson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8月19日,融捷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
欧洲领导人“组团”访美 特朗普... 美国东部时间17日晚,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日程安排显示,美国总统特朗普当地时间...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 ...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8月18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全会听取和...
他们用行动许下誓言 (来源:衢州日报)转自:衢州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肖军  文/摄) 8月14日,常山县球川镇中心...
日本两名陆上自卫队队员在训练中... 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东京8月18日电(记者陈泽安 李子越)日本陆上自卫队18日通报,两名陆上自卫队...
鹰眼预警:洋河股份营业收入大幅... Hehson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8月19日,洋河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