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2月17日电 (记者罗知之)人民银行近日披露的1月份金融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居民存款破纪录原因有三点,一是资产价值与收入水平的不确定性较大,居民倾向于更多的储蓄;二是受房地产行业风险等影响,居民部门的购房意愿有所降低,潜在的购房配置资金向储蓄转移;三是2022年末出现了理财净值受损,导致投资者纷纷将理财赎回至存款,虽然目前赎回潮基本结束,但是仍对居民的资产配置偏好有所影响。
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从短期因素看,主要是新冠感染疫情、经济下行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2022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股票、基金收益明显下降,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导致居民风险偏好有所下降,部分资金重新流向存款。
“居民存款持续增加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增强居民部门抵御风险能力,但也反映出居民对未来预期转弱、消费需求不足、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下一步,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稳住居民预期和信心,进一步提振居民消费和投资。”董希淼说。
未来,存款能否释放出来?将流向哪些领域?明明表示,考虑到经济复苏和消费修复的大趋势,2023年基本面的改善有望带动预防性储蓄的释放。配合政策引导支持和消费场景增加,一部分资金会流向消费领域,另一部分很有可能随着金融市场表现改善,转化为投资性支出,用于基金、理财等产品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