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女子质疑6岁男童进女厕遭痛骂:性别教育不容缺失
哈尔滨一地铁站的女厕所内,一女子发现有个男童站在里面,于是对孩子说:这里是女厕所,男孩不能进来。孩子母亲称该女子伤害了孩子心灵,将女子堵住要求道歉,双方在厕所内激烈争吵。这则消息30日被发在网上,引发争议。31日,九派新闻多方核实,事件发生地点在哈尔滨尚志大街地铁站,哈尔滨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也予以确认,其表示,正在了解此事。(1月31日 九派新闻)
该视频中,孩子母亲情绪激动多次出言不逊辱骂女子并限制其人身自由,高喊“我们谁也别走”“你不道歉就别想走”,无法保持应有的理智与思考,为女子和公共厕所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透过这一事件,我们除了认识到视频中孩子母亲的做法是不理智且不合理之外,应该意识到一个更加深刻的问题——性别教育问题。
近几年来,关于“年幼男孩应不应该进入女厕所、女更衣室”的问题众说纷纭,部分人认为孩子很小,如果让其在外独处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另一部分人认为男孩大了不应该进入女厕所等私密性强的场地。这两种说法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本身都没有错,然而社会问题的解决需综合辩证合理考量,才能适用于大众,具有合理性和普适性。
据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儿童3至6岁是性别角色确认关键期,孩子父母应该予以重视并正确引导,如此才能为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性别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近几年,“男童偷窥女子卫生间”已不是个例,很显然,这些孩子不能正确认识“男女有别”与“异性之间的尊重问题”,从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上述行为,这些都反映出性别意识教育的缺失问题。
家长应该在重视性别意识教育的基础上予以切实有效的引导,推动孩子的健康成长。人的行为都是从思想出发的。视频中孩子的妈妈显然并不重视这一问题,她只是一味关注“别人是不是吓到了我的儿子”,从而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对当事人大加斥责。因此,性别意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家长应该建立起对该问题的重视,之后才有实施的可能。其实实施的过程也并不复杂,只需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多进行“现场引导”“实景式教学”,多在生活里让孩子意识到两性之间的差异,教会孩子正确的平等与尊重的概念,并明晰性别教育的目的不是消除两性的差异,而在于促进两性的良性互动与和谐发展。如此,才能让此类社会问题减少、让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社会矛盾现象的背后是社会问题的凸显,我们应该寻根溯源,多加思考,在考虑社会大众利益的基础之上,制定出正确有效的引导行为。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朝着清静和谐的方向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