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如下:
送呈_____
_____台启
谨订_____年公历(农历)__月___日(星期__)为_____举行结婚典礼
是日敬备__酌恭候
光临___________
________敬约
__午__时__分恭候(入席)席设_________
答案补充 公历
谨定于???? ???? 年???月???日(星期???)
农历
上面日期你那天请客的日期。
为( 你和你爱人的名字) 举行结婚典礼敬备喜筵
恭请( 你要请的那人名字)
光临( 你的你爱人的名字)敬邀
席设:( 那个洒店)
时间:(几点你自己定几点开始就是几点 )
感谢信的格式
第一行(标题)
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上“感谢信”三个字。如果写给个人,这三个字可以不写。有的还在“感
谢信”的前边加上一个定语,说明是因为什么事情、写给谁的感谢信。也可加上感谢对象,
如“致张子鸣同学的感谢信”、“致平安物业公司的感谢信”;还可再加上感谢者,如“赵明康全
家致**社区居委会的感谢信”
第二行
顶格写对方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姓名后面可以加适当的称呼,如“同志”“师傅”“先生”等,
称呼后用冒号。如果感谢对象比较多,可以把感谢对象放在正文中间提出。
第三行(正文)
空两格起写正文。这一部分主要写两部分,
一是写感谢对方的理由,即“为什么感谢?”
写清楚对方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由于什么原因,做了什么好事,对自己或单位有什
么支持和帮助,事情有什么好的结果和影响。
二是直接表达感谢之意。
(1) 感谢理由。首先准确、具体、生动地叙述对方的帮助,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
事 迹、过程、结果等基本情况;然后在叙事基础上对对方的帮助作恰贴、诚恳的评价,
以揭示其精神实质、肯定对方的行为。在叙述和评价的字里行间要自然渗透感激之情。
(2) 表达谢意。在叙事和评论的基础上直接对对方表达感谢之意,根据情况也可在表达谢意
之后表示以实际行动向对方学习的态度。(可写清楚从中表现了对方哪些好思想、好品
德、好风格。)
结尾
正文写好了,另起一行空两格(也可以紧接正文)写上“此致”,换一行顶格写上“敬礼” 或“再
次表示诚挚的感谢”之类的话,也可自然结束正文,不写结语。
最后再换一行,在右半行署上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在署名的下边写上发信的日期。
写好感谢信要注意的几点
1.写表示谢意的话要得体,既要符合被感谢者的身分,也要符合感谢者的身分。
2.感谢信以说明事实为主,切勿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一般可由新郎新娘共同具名,也可分别具名,或由其家长具名。
例--本人具名: 请柬 我俩谨订于**年**月**日假座**饭店**厅举行婚宴 谨请光临*** 谨订*** 例--家长具名: 请柬 谨订于**月**日*午**时假座**饭店**厅为小儿***(女***)举行婚宴 谨请光临*** 家长 谨订***写 写邀请信应注意: 1.被邀请者的姓名应写全,不应写绰号或别名; 2.在两个姓名之间应该写上 “ 暨 ” 或 “ 和 ” ,不用顿号或逗号; 3.应写明举行婚礼的具体日期(几月几日,星期几); 4.写明举行婚礼的地点。
书信有固定格式。书信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一、称呼:要根据写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来决定。例文的作者是写给表姐“小溪”的,所以称呼是“小溪姐姐”。
小学生与收信人的关系大体可分为两种:自己与长辈,自己与平辈。如果是长辈亲属,只写称谓即可,如“姑妈” 、“舅舅”等,不必写姓氏;如果不是亲属,则应在称呼前加上姓氏或姓名,如“宋姨”、“刘海叔叔”等。平辈之间,一般要在称呼前加上姓名或名字,如“赵孟彤同学”、“欣禹妹妹”等。还可以在“称呼”前加上“尊敬的”“想念的”等修饰词语,表达自己对收信人的某种感情。
称呼是书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要加冒号。
二、问候语:如果收信人是长辈,可以写“您好”;或“身体好吗”等;如果收信人是平辈,可以写“你好”;如果收信人不是一个人,一般写“你们好”或“大家好”,不可以写“您们好”(“您”后面不能加“们”)。
问候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三、正文:这是书信的主要部分,要直截了当地把要告诉对方的内容条理清楚地写下来,要写出真情实感。如果要说的事情不止一件,应每件事写一段。书信不要使用华丽的词语,更不能言不由衷。
正文可以紧接问候语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四、祝愿语:正文写完后,通常要向对方表示致敬或祝福。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或“祝你”,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或“健康”等祝福的话。同学之间,祝愿语可以写“祝你学习进步”之类的内容。
五、署名:在信纸的右下方写上自己的名字,前面还可以注明自己的身份,如“学生崔琳”、“侄儿宏洋”等。
六、日期:把写信的具体时间写在署名的正下方,应写清年月日(不写年份是错误的),以备收信人日后查阅。
写完信,填写好信封,贴足邮票,就可以寄出了。
(1) 用「谨(敬)领」起行。
(2) 领受物的名称、数量、单位,接「领」字逐项列明。
(3) 不受者用「谨璧谢」奉还。「谢」字平抬或单抬。
(4) 具谢帖人姓名,表敬辞。
(5) 敬使(台力)数目、单位。
(6) 丧事谢帖,「谢」字印红色,平抬或单抬。
至于婚嫁喜庆及一般应酬的封套,比照一般信封,但通常使用红色底金色字;也有表面为信封格式,里面为柬帖的,多呈折合式,但加印「囍」
「寿」等字样或图案。丧葬柬帖的封套,今多采用折合式即表面为封面,里面为柬帖;封面中间套红长方框为写受帖人姓名处,框右写受帖人地址,框左上方套红印「印」字,下墨印具帖人地址、电话。
丧事谢帖
敬领
谢 棘人○○○ 泣叩
(敬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