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水利瓶颈制约是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先导性条件,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薄弱,做好水利扶贫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利扶贫工作中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更是脱贫攻坚的硬指标,8月2日,水利部、**扶贫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坚决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全力攻克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饮水安全问题堡垒,确保到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保障贫困人口喝上安全的饮用水是满足脱贫攻坚中“不愁吃”的重要一环。
目前,各地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开展水利扶贫工作。今年山东省临沂市计划投资5818万元,实现197个省定贫困村通自来水工程,现在已有17.25万人受益水利扶贫;截止8月15日,陕西省安康市今年计划退出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已达标16.94万人,占年度任务的94%,整村饮水安全达标的贫困村398个,占403个村的98%,168个深度贫困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全部开工……我国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通过水利扶贫喝上了“幸福水”。
做好扶贫开发,对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扶贫开发领域的理论实践研究也不断的推进,为完善国家扶贫战略政策体系,推进国际减贫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是宣传手段多样化。街道和社区协调配合,在社区主要街道路口张贴标语、口号、设置展板、发放扶贫宣传资料等,广泛宣传扶贫政策的意义、作用、目的。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二是宣传内容多样化。大力突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家在扶贫开发中免费培训计划,扶贫开发帮扶工作中致富典型,颍东区扶贫开发的工作进展。让群众全面了解扶贫开发工作,支持扶贫开发工作。
三是政策宣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宣传工作与正在进行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相结合,在宣传中向群众耐心解释建档立卡工作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国家精准扶贫的主要意义,推动建档立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按照“村村通自来水、户户饮放心水”的要求,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措施,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大贫困村贫困户农村饮水巩固提升投入,对管网延伸、配套完善等工程,优先覆盖贫困村。到2016年底,全市112个贫困村实现自来水“村村通”,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安全饮水全覆盖。同时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农村供水的保证率。
(二)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贫困地区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工程建设,同时对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国土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等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2016年全市完成贫困村范围内清淤扩挖塘坝563口,清淤农村沟渠95条,更新改造小型泵站550千瓦,小水库除险加固68座,改造末级渠系1.3万亩,新建、加固小型水闸6座的建设目标任务。
(三)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开展水环境整治,科学调整并划定贫困地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贫困地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和保护,对贫困地区各类水库开展水环境整治。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为引领,结合水土保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提升治理标准,加强水源涵养与保护,提高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能力,改善贫困地区水生态环境。同时结合水利风景项目建设,打造具有水利特色的水生态旅游项目,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环境。
(四)加快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成涉及贫困地区的主要支流、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建设任务;加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新(扩)建一批蓄水工程,提高贫困地区的水量调蓄能力和抗旱能力;加快完成涉及贫困地区的病险水库、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任务,提高农村居住环境的水安全度。2016年底抓紧完成派河、梁园河、沛河、裕溪河治理以及撮镇泵站等续建项目建设,加快引江济淮、引江济肥、袁河西水库、杜集水库、霍集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进度,并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再筹划论证新上一批水利扶贫项目,提高贫困地区抵御洪旱灾害能力。
(五)抓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加强贫困地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积极推广和支持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大雨洪资源等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和管理力度;加强董铺水库(蜀山片)、大房郢水库(长丰片)水源涵养林、湿地建设,巢湖湿地、瓦埠湖(长丰片)饮用水源地治理保护,着力保障贫困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六)推进水利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落实经营主体,探索产权转让,有效盘活农村水利集体资产,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和投入。不断加大管护资金补助力度,各地要优先将重点贫困镇、贫困村符合条件的小型水利工程纳入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和项目建设范围,提高管护水平,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
(七)做好联系村、户的对口扶贫帮扶工作。各地要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的部署安排,周密制订水利精准扶贫对口支援工作计划,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帮扶力度,实施机关与贫困地区及基层开展干部双向挂职交流。市水务局要加强对结对帮扶的长丰县杨庙镇谷大郢村、33个贫困户扶持工作力度,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双包双到”的要求,压实结对帮扶责任,着力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发展能力。
某某区扶贫办关于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情况的调研报告 按照上级扶贫办《关于对如何扶持牧区中小户脱贫致富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办及时下派2个工作小组,深入巴音胡硕镇9个嘎查村,走访调查了60余户中小牧户,听取了广大中小牧户生活状况介绍及脱贫想法。
结合管理区实际,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巴音胡硕镇下辖的9个嘎查村共有贫困户803户2339人,占管理区农村牧区人口比例为22%。此次调研走访的60余户中小牧户中,人均草场面积258亩,户均426亩。
饲养牲畜共计3800余头只,其中:羊3600余只,牛200余头,人均19头(只)。除7户住房为砖木结构外,其余均为土坯结构,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
2007年度人均收入2000元左右,多为牧业收入,近三年来,因受旱灾影响种植业无收益。2008年初,我办及时将因灾特困户607户1425人纳入农村牧区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确保了特困家庭基本生活稳定。
二、近三年扶贫项目情况 一项目资金投入情况 2005—2007年,共对管理区巴音胡硕镇3个嘎查村实施了整村推进项目,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万元。 二扶贫项目效益情况 整村推进方面。
2005—2007年,在整村推进项目中,累计购进基础母畜2529只,扶持贫困人口177户628人,户均扶持母畜12只,人均4只。当年人均增收300元左右,扶持后与扶贫前人均800元左右相比提高了2倍。
贫困农牧民80%的生产资料、农牧机械得到更新和改善。 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
2006年,我地实施了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共计培训农牧民200人次(其中:化工38人,美容美发46人,汽车驾驶69人,电气仪表18人,厨师15人,平面设计14人)。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文化技术水平,为转移进城务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培训后的90%以上农牧民通过向二、三产业转移,年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 三、对扶持中小牧户致富的措施 一调整养殖业结构,实现“减羊增牛”及“多种养殖” 巴镇9个嘎查村草场面积共有65万亩,适合放牧草场54万亩,人均仅160余亩。
由于草场退化及禁休牧政策的实施,“减羊增牛”成为目前重要的扶贫之路。走访的大多数牧户认为,人均草牧场只有200余亩,养羊收益渐少,调整养殖结构势在必行。
由于多年自然灾害,目前自备资金不足,受扶持愿望迫切。在这方面,巴镇霍伯尔钦乌拉村的牧户郭凤云深有感触,2007年,他将自家100多只羊全部卖出,利用这部分钱购进20头牛,当年收益虽少,但2008年初已接犊11头,估计年内收益将达4万余元。
以往每年他家羊的净收益只有1.5万元左右。比较来看,饲养牛成本低,短期效益虽不明显,但有持续增收潜力。
面对环境的日趋恶化,一部分牧户及时调整了养殖种类,在养牛、养羊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养禽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巴镇9个嘎查村共养鹅5.8万只,涉及13户农牧民,鹅的死亡率在15%左右。
在实地调查过程了解到,养鹅基础设施差,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的专业技术,均是导致鹅死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村民购进雏鹅时,未与销售方签订单,鹅的出栏周期为4个月,销路问题须提前解决。
在与温都尔敖包村及舍伯尔图嘎查负责人交谈时,他们结合村嘎查草场退化严重且水滩少的实际情况,想联户集中养猪。 二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订单农业 管理区耕地以黑钙土为主,质地疏松,土壤结构良好,腐殖层厚度40cm-60cm。
为切实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使之得以休养恢复,建立人工饲草料地是扶贫开发可选之路,而水利设施是建立人工饲草料地的必备条件。由于地下水埋深往往超百米,工程投资大,需要扶贫投资给予补贴,以利于调动广大中小牧户加快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使他们建得起,发展种植业用得上。
目前,巴镇九个嘎查村均有一定数量的高产饲草料基地,各村民也有自耕地,发展订单农业前景看好。走访调查中,霍伯尔沁乌拉村、德勒哈达村均想规模种植马铃薯、胡萝卜,发展订单农业。
霍村现有耕地8000多亩,滩地占30%左右,完全可以形成规模种植。德村有移民时耕作的高产饲料地,具备种植马铃薯、胡萝卜的条件。
但目前两村迟迟没有实施是因为建设水源井缺少资金,实现浇灌尚不具备条件。 三切实转移牧区人口,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在入户调查走访过程中,巴镇9个嘎查村中,已有360余户1100余人转移进城。
自然环境差及人均资源相对少的霍伯尔沁乌拉村、舍伯尔图嘎查、温都尔敖包村、呼仍陶勒盖村、有近40%的村民已转移入城,多转向巴镇、锡市、霍市、赤峰市。上述村常住人口中,仍有近10%的村民有转移愿望,且多以20—40岁群体为主。
做好转移农牧民技能培训,提高从业能力,才能实现农牧民增收与环境改善“双赢”目标。 四、扶持牧区中小牧户脱贫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策宣传与监察力度。
如今,广大农牧民对禁休牧政策已家喻户晓,但对管理区农牧民转移政策还处于稍有了解,不甚明确状态下。加强此方面宣传力度,通过入户宣传,选树典型的方式,宣传鼓励广大农牧民转移出居住地,入城谋发展。
同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
要在扶贫开发中始终践行 “坚持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发挥群众力量、保障群众利益”的群众路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才能使得扶贫开发不断以新的成效取信于群众、造福于群众,使我们的扶贫开发工作真正成为连接民心和党心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1 切实坚持群众观点,注重谋划全局战略被帮扶的贫困村大都资源匮乏、集体经济薄弱、自我发展能力羸弱,“贫困老区”的帽子往往已戴多年。这就要求帮扶方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紧扣“村集体增收致富、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主题来谋划扶贫工作的全局战略,有效地促进扶贫工作上台阶、上档次、出特色。
1.1 注重明确扶贫开发的整体思路 概括地说,就是“坚持为了群众、发动群众的根本原则,把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作为制定帮扶规划、开展扶贫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和劳动力转移作为治本措施来抓,有效地促进集体增收、农户脱贫”。1.2 注重更新扶贫工作队的工作理念 概括地说,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理念。
毋庸置疑,扶贫工作队是做好扶贫开发的生力军,面对纷繁复杂的农村基层,工作队必须及时更新工作理念,尽快融入群众,用“群众观念”武装头脑、用“群众方法”强化本领,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做到“用真心去解决贫困群众的困难、用真情去温暖贫困群众的心灵、用真诚去赢得贫困群众的信任、用真干去激发贫困群众的热情”。1.3 注重指引扶贫工作队的工作方法 概括地说,就是“了解民情、汇聚民智、尊重民意、激活民力、凝聚民心、排解民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能力。”
具体地说来,就是在扶贫工作开展中紧紧围绕“村集体增收致富”和“贫困户稳定脱贫”两个目标,以整村推进为抓手,坚持可持续发展和“造血”扶贫观念,一以贯之地落实“项目决策顺应群众期盼、项目规划尊重群众意愿、项目启动激发群众热情、项目实施发挥群众智慧、项目进程依靠群众监督、项目落实保障群众利益”,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缩小贫富差距,不断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2 切实站稳群众立场,注重推进帮扶共建在明确扶贫开发的目标方向、整体思路和工作方法后,帮扶方就得以规划为依据、以项目为载体,注重与被帮扶村的干部群众一齐共同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展开,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的着手:2.1 扶贫宣传,凝聚民心 “宣传先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效地激活民力、凝聚民心。
一是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热情。通过入户走访、村民座谈、群众大会、扶贫信息宣传栏、横幅标语、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讲清道理、宣传政策,把贫困群众的思想从贫穷落后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克服“惰性思维”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勤劳实干、依靠科学技术致富脱贫的信心和主动性。
二是激发社会大众关心、支持、参与扶贫开发的热情。通过媒体全方位、多形式地对扶贫开发的社会意义、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和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大力宣传报道、积极扬颂各种扶贫济困的行为和现象,营造出全社会携手扶贫、共建和谐的良好氛围。
2.2 党建扶贫,夯实民基 “火车跑的快,还靠车头带”,帮扶方要在扶贫开发中始终把党建扶贫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审视、科学谋划、积极推进,充分发挥挂扶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强化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1)帮助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2)帮助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村两委的战斗力;(3)助推村两委换届选举,积极引导“愿为群众办事、能为群众办事、靠得住、有本事、有威望”的优秀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
二是加强村党支部活动阵地建设,大力改善贫困村村两委的办公条件,确保实现“五有”(即有牌子、有活动场地、有电化教育设备、有宣传栏、有工作制度)。三是积极在党员农户中培育致富带头人,提高村两委团结、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2.3 基础扶贫,惠及民利 “从解决贫困群众最想、最盼、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撬动效应,积极发动当地干部群众投资投劳、共同建设”是开展贫困村基础设施完善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思路。通过帮助贫困村建设“致富路”、“民生桥”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大型民生项目,努力让极其有限的帮扶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大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强有力地助推贫困村的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
同时也通过这批立竿见影、急民所急的民生工程赢取广大贫困群众对帮扶方扶贫工作的信任和支持。2.4 集体增收,汇聚民智 面对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自我发展能力羸弱的突出问题,帮扶方可通过组织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的形式,广泛征求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与当地党员干部群众一起现场勘查、调查研究、综合论证集体增收项目,鼓励当地群众投资投劳,充分结合。
(一)政策宣传到村到户。该区各乡镇(街道)、各区直单位通过抓好惠民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坚定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激发贫困户自身的内生动力,实现党委政府、扶贫队伍、贫困户、社会力量决战贫困思想的高度统一。
(二)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旅游则旅游,整合各相关部门项目和资金,集中力量向产业优势区域投入,为贫困村量身定制特色产业,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覆盖带富贫困户。
(三)就业扶贫到村到户。整合各部门培训资源,强化实用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扶贫成效。加强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大力发展劳务输出经济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四)生态移民到村到户。重点加快推进汪甸瑶族乡生态移民扶贫安置点建设。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出路、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分类指导、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上级政府扶持与农户自建相结合的安置方式,积极稳妥,有组织、分步骤、分阶段把地质灾害区、洪涝灾害区、环境恶劣区、落后贫困区的住户搬迁到安全、舒适、交通便利、适宜居住的地域,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社会保障到村到户。把中央、自治区低保政策和医疗救助政策落实好,按照各级财力现状分批逐年扩大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范围,稳步提高补助救助标准,做到贫困村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决打赢兜底仗。
(六)教育扶贫到村到户。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在校生,实施扶贫培训补助,落实区、乡干部和教师的双结对精准帮扶。
(七)金融扶贫到村到户。进一步深化拓展农村金融改革成果,加大贫困村金融服务扶贫力度,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贷款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
(八)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以实施村镇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农村居住条件和生产生活设施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水库和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村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体系,提高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九)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下大力气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切实改善贫困人口住房条件,努力实现贫困户住有其屋,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
(十)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以“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为抓手,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全力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精准调配、精准结对,确保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全覆盖。
全面推行河长制。
指导贫困地区不断加强河流、湖泊管 理,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立足贫困地区河湖 实际,统筹上下游、左右岸,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 题,做好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 治理、水生态修复等河湖管理和保护等工作。 指导贫困地区 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 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加强执法监督,形 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指导贫困地区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 格改革,非农业用水价格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 其中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城 市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
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 力,指导帮助贫困地区进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通过加强末 级渠系改造和计量设施配套,推进农业用水计量收费、灌溉 用水总量控制、节约转让、超额累进加价、农业用水精准补 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等综合措施,促进节约用水,保障灌排工 程良性运行。
下一篇:免费范本下载(范文大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