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应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权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 扩展资料 **曾说:“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
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从四五岁开始,读了将近80年的书,可以说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
**有句名言:“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大力提倡的“这种态度”,就是孔子的学习态度。 孔子说过:“可以与人终日而不倦者,其惟学乎?”《论语·述而篇》记载:“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不仅重视自己学习,而且重视全党的学习,重视借此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知识水平和领导能力。《论语·公冶长篇》记载:“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借用这个故事号召大家努力学习,不可以像宰予那样 **说:“大家都要努力学习,不可落后,不可躲懒睡觉。
从前孔子的学生宰予,他在白天睡觉,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也’,对于我们队伍中躲懒的人,也可以这样讲一讲,但是对学习有成绩的,就要奖赏,有赏有罚,赏罚严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 人民网-**点评《论语》中的人和事。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同相关人士言论和事迹的记载,大部分内容都是直接引用了当事人的对话和言论,即所谓语录体。
这样的形式真实而亲切,让人读起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容易理解其思想内容。但《论语》不是小说,既没有主题,也没有严格的脉络,很难总结出一个梗概。
不过总体而言,《论语》的宗旨是希望社会管理者或者说执政者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从而将社会治理好。同时也反映出,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因而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将技能教育作为他的教育方向。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由此可见,孔子对花言巧语的人反感至极.那么我们如何能交上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从孔子的理论上来说,需要“仁”和“知”(同“智”),即意愿和能力.可见,我们想交上好朋友,第一,需要有仁爱之心,有交友的意愿;第二,需要有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论语》作为四书五经之首,不知为多少古人所学习、传颂.在我们现代人心中,孔子与《论语》是那么的高不可及.然而于丹的《论语心得》却像一张无形的大手,拉近了读者与《论语》和孔子的距离,在读者的面前展现了一个大众的孔子,人民的孔子,永远的孔子,是我们受益终生!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孔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的管理者而不是执行者,因而他就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而不是就技能教育作为他的教育方向。
如果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社会管理者,就先将《论语》学习好吧!学习好《论语》,可以帮助咱们正确理解人性和人心。而只有真正清楚人的本性是什么,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以人为本,也才能找到管理社会的正确而有效的方式。
要想管理好社会,就不能不将《论语》学习好。
《论语》20则(篇幅短小的):
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
2、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3、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八佾第三》)
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里仁第四》)
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第四》)
6、子曰:“雍也可使南面。”(《雍也第六》)
7、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也第七》)
8、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第八》)
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子罕第九》)
10、席不正不坐。(《乡党第十》)
11、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第十一》)
1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颜渊第十二》)
13、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子路第十三》)
14、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宪问第十四》)
15、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
16、子曰:“辞达而已矣。”(《卫灵公第十五》)
17、子曰:“乡原,德之贼也。”(《阳货第十七》)
1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第十七》)
19、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张第十九》)
20、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第十九》)
六个字的好像只有: 既来之,则安之。
言必信,行必果。 送你一张表,自己找吧—— 《论语》中的名句: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
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出自《论语?为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①也。” 出自《论语?里仁》。
①[自省(xǐng)]检查自己。 10.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出自《论语?公冶长》。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12.子曰:“质胜文则野①,文胜质则史②。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出自《论语?雍也》。
①[野]粗野。 ②[史]虚浮。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出自《论语?雍也》。
14.子曰:“知①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出自《论语?雍也》。
①[知(zhì)]同“智”。 15.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
①[识(zhì)]记住。 16.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
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18.士不可以不弘毅①,任重而道远。 出自《论语?泰伯》。
这是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话。①[弘毅)刚强而有毅力。
19.子绝四①:毋意②,毋必③,毋固④,毋我⑤。 出自《论语?子罕》。
①[绝四]没有四种毛病。 ②[毋意]不凭空揣测。
③[毋必]不全盘肯定。 ④[毋固]不拘泥固执。
⑤[毋我]不自以为是。 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出自《论语?子罕》。 2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出自《论语?子罕》。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出自《论语?子罕》。①[凋]凋谢。
2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出自《论语?子罕》。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自《论语?颜渊》。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自《论语?颜渊》。 2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出自《论语?子路》。 27.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8.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论语?子路》。 2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①也。”
出自《论语?宪问》。①[不能]没有能力。
30.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自《论语?卫灵公》。
3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出自《论语?卫灵公》。
3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论语?卫灵公》。
3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出自《论语?卫灵公》。
3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出自《论语?卫灵公》。
35.子曰:“有教无类①。” 出自《论语?卫灵公》。
①[有教无类]任何人我都可以给他教育,没有区别。 36.既来之,则安之。
出自《论语?季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