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寒冬凌晨,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里,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春节期间,从批发商到采购商,彼此默契的配合保障了首都及周边区域的农产品供应。
凌晨2点,当人们还在酣睡中,早起的新发地商户和采购商在灯下忙碌的身影,与寂静的夜晚融为一体。这样的场景,对主营大葱批发的商户毛勇习和前来采购的社区菜店负责人许恒坤再熟悉不过。
2002年年底,毛勇习夫妇来北京谋生,在新发地市场附近租住的一间小瓦房里,开始了她销售大葱的生涯。多少个春节她都在新发地度过,保障着首都市场蔬菜的供应,让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大葱,既服务了市民也成就了自己。
毛勇习和自己的员工在春节期间全力保供。人民网记者李栋摄
“平时一直要忙到上午11点,工作才算告一段落。”毛勇习对记者介绍,春节期间自己和40名员工在岗保供,大葱的日均交易量达100吨左右。
“我们在多个省份建立了3000亩的大葱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已建立起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毛勇习谈起现在的发展深有感触,在食品安全方面创立的“勇习大葱”品牌,不仅能追踪到产地,还能追踪到各农户,每一步都确保责任到人。
堆成小山状的大葱正等待发往各零售点。人民网记者李栋摄
现如今,毛勇习主营的大葱年交易量达到4000吨至5000吨,产销链条带动了300余人就业,年交易额超1亿元。
据北京新发地市场董事长张玉玺介绍,春节假期每天的蔬菜交易量达2万吨以上。“市场既要数量保供,也要保证食材的安全,这样才能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把新鲜的果蔬运往百姓餐桌的最后一公里,缺不了像许恒坤一样的终端经销商。大年三十凌晨,社区便民菜店采购负责人许恒坤如同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新发地水果批发大厅,许恒坤在和批发商协商价格后,以每筐60元的价格,购入90筐砂糖橘。为核验质量,许恒坤每次都随机打开包装现场品尝,确保口感和新鲜度都满意后,才放心装车运往社区。
“像砂糖橘之类的应季水果,都是百姓春节需求旺盛的产品,社区菜店的销售量也比平时上涨了40%。”许恒坤介绍,自己的车队每天凌晨2点来新发地进货,4辆厢式货车运输水果,2辆厢式货车运输蔬菜,以保障春节期间为周边居民的餐桌提供丰富的农产品。
“我们要在7点前运往昌平区和海淀区的几家社区菜店。”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采购,许恒坤的货车里装满了大约10吨的果蔬产品。尽管室外气温已是零下14度,许恒坤的额头已经渗出了汗珠。
在回程的路上,已是第5个春节没有回老家过年的许恒坤感慨:“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为社区居民的餐桌保供应、保稳定,自己的努力很值得。”
许恒坤在北京新发地市场采购果蔬。人民网记者李栋摄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日均进出货车3800辆,人流量、车流量分别达到约6万人次和2万车次。“今年有2000余家商户留守市场,24小时运转。并在产地增加储备,为春节期间北京农产品市场全力保供。”张玉玺说。
当记者问及大家的新年愿望时,毛勇习表示,想要继续扩大经营规模,带动产地农民更多的融入到产业链中,让百姓吃的健康吃的实惠。许恒坤则说,目标就是想开更多的社区菜店。
(记者 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