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发捐款让受益人左右为难:收,孩子没有挣钱能力;不收,拒绝爱心怕孩子伤心——11月13日,本报以《父子泣血深情大爱无边》为题,报道了在山东青岛打工的我省息县张陶乡农民张荣金消化道出血要终止治疗助子上学,其子张强欲休学打工为父治病的消息。报道刊出后,各界群众纷纷帮助张家父子,而昨天,当郑州市解放路小学的两名孩子也自愿伸出援助小手的时候,出现了开头的情景。
小学生坚决要捐零花钱
前天下午,郑州市解放路小学六(2)班的胡鑫 、王于琦两位小同学拨通了本报首席记者刘忠的电话:“我俩是六年级的学生,攒了些零花钱,本来我们准备用这些钱搞毕业聚餐会,但看到报道后改变了主意,想捐给充满孝心的张强哥哥,帮助他完成学业。”刘忠在感动之余告诉两个孩子:“虽然你们的爱心可贵,但由于你们还小,没有自主经济来源,还是不捐为宜。目前,叔叔鼓励你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
昨天下午,胡鑫 、王于琦再次给刘忠打来电话要求捐款400元。“我们其他同学听说后也要捐款呢!”在孩子们的坚持下,刘忠只好把张强的电话和银行卡号告诉给他们。
小学生坚决要捐零花钱
昨天傍晚,记者拨通了张强的电话。张强告诉记者,两位小朋友已经和他联系上了,他当时感动得流泪了,但他告诉胡鑫 、王于琦:“哥哥谢谢你们的好心。我们一家虽然需要资助,可是,你们不能挣钱,我这个大哥哥怎么能坦然地接受你们的捐款呢?”张强还向他们介绍了青岛、息县两地党委、政府救助他们几万元以及社会各界还在捐款的情况。两位小朋友则像两个小大人,对他说:“张强哥哥,报道上说,你从前也捐助过别人,可你想过没有,要是你的爱心被拒绝,你会怎么想呢?”
张强听罢一时无语。他告诉记者,他左右为难:收,孩子没有挣钱能力;不收,拒绝爱心怕孩子伤心。他说,他不知道在收到这笔钱后该收下还是退给他们。
“收”“不收”大家说法不同
那么,学校、老师、家长和其他孩子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一位小学校长说,学校一般不组织捐款活动,因为学生没有赚钱的能力,组织这样的活动,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但另一方面,捐款活动也是献爱心的一种表现形式,让孩子们从小就关心、关爱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本身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一些小学生认为,把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总比自己买零食吃、打游戏花掉更有意义。
而一些家长则认为,孩子的爱心捐助行为应该得到肯定,他们帮助了别人,从中也能体会到幸福和快乐。如果小学生的捐款都被拒绝,也会形成另一种负面效果,孩子很有可能会认为自己无需帮助别人,从小养成自私、冷漠的性格。另一方面,有些孩子有盲从心理,自己家庭条件不好,也非要捐款,这就显得不大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