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比较有名的是赵孟俯,,像他的〈道教碑〉〈胆巴碑〉〈妙严寺记〉等等作品都是一流的行楷,
行书上乘的作品有〈怀仁集王书圣教序〉还有王羲之的〈奉橘贴〉、〈快雪时晴帖〉等简札,,〈兰亭序〉自然不用说了
王献之的简札中的行书也是很好的范本;
以上都是非常正统的范本,非常适合初练行书用
其他的还有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杨凝式的〈韭花帖〉,陆柬之〈文赋〉,,还有欧阳询、米芾、鲜于枢、文徵明这些名家有一些优秀的行书作品。
当代书坛中行书书家杨再春的行书是一流的,,可以看看
祝你习有所成!
—— 附图:
行书与楷书相比最大特点是有“连笔”,比楷书行笔要快,产生笔画间的牵连。及时笔画没有真的牵连也要做到“笔断意连”,有动态感,而楷书的笔画相对独立,是完全的静态。
初学行书,运笔不要太快(比楷书稍快即可),应该让笔“吃”住纸再行笔,否则一味图快,就会养成浮华草率的毛病。但是也不能过于缓慢,写行书过缓会养成迟滞板结的毛病。以上这两种毛病对于行书来说都是致命的,而且以后很难改正。
初学行书字帖推荐选择王羲之《圣教序》,虽然此帖不是墨迹(是怀仁和尚集王羲之字而成),但运笔章法一气呵成,尤其对初学者建立行书结构的基础非常合适。也可以临李思训《云麾将军碑》,但要注意克服瘦硬的毛病。通临一遍或数遍以后(遍数根据熟练程度掌握),可以尝试背临,就是不对照字帖或半对照字帖临习(看几个字或看一行然后默写),再与字帖对照找出不足。有一定基础后可以临习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注重学习章法谋篇。
其他著名行书字帖还有:
颜真卿《祭侄稿》(习称天下第二行书,但不适合初学)
苏轼《寒食诗帖》(习称天下第三行书,但学习者较少)
米芾《蜀素帖》(非常好的行书范本,也适合初学)
米芾《苕溪诗帖》(相当精彩的行书,学此可以体会行书灵动之气,但应有一些基础)
王询《伯远帖》(可体会东晋书法恬淡疏远之意境,可惜字较少)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有人不喜欢黄书,看个人爱好了)
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胆巴碑》(行楷的代表作)
李思训《云麾将军碑》《麓山寺碑》(行楷的极好范本)
《高力士墓志铭》(近年出土的书迹,行楷极好范本)
另外,明末王铎的行书也是相当有名的,不过待有一定功力后再临。如果喜欢隽秀一路还有董其昌、文征明等人的行书。
【版权所有,请勿抄袭】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方法,你看能不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先看你有没有下面四样东西,其他的字帖呀什么的都不是重要的部分.以下四点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第一.你有没有兴趣 第二.你有没有耐心 第三.你悟性高不高 第四.你能不能坚持 上面四项中只有"第三"可以不高,但是其他三项必须有.没有这三项别指望能很快的练好字.如果有了上面四项,那你练字就变的很容易了.具体方法很多.下面我以最常见的练字方式讲: 1.选本好的字帖(我个人认为司马彦\司马东父子的字可以选择,字体不错,最重要的是练起来容易上手.推荐你买那种8元/本的中间夹有白纸的字帖练习,方便使用,并且经济实惠) 2.每天印着白纸写1~2页,不需要写太多(重要的是一定要慢,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细细的体会,琢磨字的运笔方式,可以记成顺口溜“一笔一画写到位,用心琢磨细体会”). 3.写完了开始读帖(看字帖上的字,一类字的偏旁的布局怎样,怎样摆放?体会它的运笔方向,在脑子里写) 说到读帖再说一下.你除了看字帖,在大街上或者是其他什么地方,看到有些店铺的招牌,牌匾什么的,只要觉得那字好就可以看一看.很有效果。
“周末无聊没事干,走到街上转一转,有事没事看牌匾,不用动笔把字练” 4.这个时候是你已经写完字帖中的白纸的时候,你自我评价一下,感觉自己的字有没有长进,长进大不大,是否能让自己满意,如果长进不大那你可以买点薄白纸裁小再印着字帖写一段时间.如果已经很有效果了,你这时候就没必要再印着字帖写了.可以照着字帖模仿.照着字帖上的字写.这个时侯应该很熟练了,可以加快速度,加大书写量. 5.这个时期你的字已经很有长进了,就可以扔开字帖了.呵呵.当然不能把字帖也扔了哦.有兴趣的话还要看看,矫正你写的字.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练习硬笔书法的经验,有兴趣可以借鉴一下,希望能对你书法 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版权所有,请勿抄袭】。
所谓“临”,即将碑帖置于近旁,观其大小、点画、结构、笔意、形势,认真学习而写之。
所谓“摹”,有三法:一是将透明纸覆在碑帖之上,笔随影走,按其曲折婉转用笔描习之,此谓“满摹法”二是双钩廓填法三是单钩中锋法。摹帖须精研细摹,点画无误,掌握特点,摸索技巧,追求笔意神釆。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临,谓以纸在古帖旁,观其形势而学之,若临渊之临,故谓之临。摹,谓以薄纸覆古帖上随其细大而拓之,若摹画之摹,故谓之摹。
又有以厚纸覆帖上就明牖景而摹之,又谓之向榻焉。临之与摹二者迥殊,不可乱也。”
临摹在得师承,求其形似神似,形神兼备。 故姜夔《续书谱》云:“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临书易进,摹书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临摹还在于“不纯师”,创出独立风格。
清周星莲《临池管见》云:“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
坡翁学书,尝将古人字帖悬诸壁间,观其举止动态,心摹手追,得其大意。此中有人,有我,所谓学不纯师也,又尝有句云,?‘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
’余尝谓临摹不过学字中之字,多会悟则字中有字,字外有字,全从虚处着精神。彼抄帖画帖者何曾梦见。”
初学者先要摹书。 初学写字的人,心中无准绳。
还是找一个范本摹写容易上手。摹时,首先要注意的是笔法,也就是范本上的点画的形态,以便领悟其运笔方法,依样画葫芦,务必达到形似。
孙过庭说:“察之贵精,拟之贵似。”这也是摹书的要诀。
观察范本不精细,摹写得当然不像。如果在摹写过程中不注意观察范本的运笔之法,那就收效不大。
又譬如摹写颜真卿。颜真卿的书法起止圆浑,起笔都是藏锋,收笔都是回锋,而且在藏回的地方,一定要顿笔。
了解了这些要领,摹颜书才能形似。 譬如摹写柳公权。
柳书“勒”画的起笔处方而有棱角,要知道这里不必用藏锋而用切笔就可,这一点与颜书不一样。 又譬如摹写赵孟頫。
赵书起笔与收笔处接近于颜真卿的方法,也是藏头护尾,但是赵的顿笔要写得较轻。 初学者还要注意在摹写过程中,至笔画转折的地方,方棱的要翻笔,圆浑的要绞笔。
照这种方法摹书,不但能得到古人书法字体的位置,而且连笔意也得到了。其次,要注意结体。
在摹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范本中点画的穿插位置,做到手摹其形,心究其理。 这样心手并用,长此以往,摹帖中各字的结构,深印于脑海,即使把范本拿开,自己也能凭记忆摹写出,分毫不差。
《续书谱》上说的“摹书易忘”,指的是不经意依样画葫芦。如能在摹写时手到心又到,怎么能容易忘却呢?书法作品都是形与神并重的,在摹写时,注意一点一画的位置,得到的是形体上的“像”。
临写时,注意范本上每个字的性情气势,得到的是精神上的“像”。然而,精神是寓含在形体之中的,有无精神的形体,而没有无形体的精神。
不得形体,怎么得到精神?初学者一定要先从摹仿入手,摹的次数越多,心里越明白,手下之笔越熟练到位。心精手熟之后,可以进一步到临写范本的阶段了。
初学书法的人,尤其要注重勤摹。因为摹书能带人循规蹈矩,久而久之,就由勉强进入自然,进而从心所欲,笔毫使转得当。
再由摹书进入到临书阶段,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如果不经过摹书这一阶段,你的手很可能变得像脱僵的野马,像无的之箭。
虽然你可能也粗粗地模仿人家学习书法多年,但很难掌握书法中的窍门,这是智者所不取的。 摹书的用纸选择。
古代纸质粗厚,古人遂发明了一种方法,即用黄蜡熨涂到纸上,使纸透明,以便于摹写。这种方法叫硬黄法。
还有一种方法,即纸盖住范本映着明亮的窗户来钩摹,这种方法叫响榻法。近代以来,薄而透明的纸张很多,只要纸不漏墨都可使用。
有一种纸叫“油川连纸”,透明不漏墨,又不过于光滑,是摹书的上好用纸。 摹书必须一挥而就,不可重描。
摹书贵在求似,但必须一挥而就。挥就后的字可能与范本有出入,但千万不可重描补救。
点画一经过重描,神采全无,纵使看起来形似了,也不足取。开始摹写时,与范本出入之处肯定比较多,摹写时间长了,又渐渐掌握了运笔方法,就能逐渐与范本面目相差无几。
到这时候,学书者可改用临摹相间的方法。方法是先于范本上摹写一字,下留空格,再临写一次。
经过多次实践,临写字也能像范本上的字了,就可进入完全临写的阶段。如果觉得完全临写时有些走样,还可用亦临亦摹之法。
开始摹书时可以用双勾摹写的方法、间互练习的方法。 总之,摹与临相辅相成,各不妨碍。
描红不如摹帖。儿童学习书法,描红是常见的方法。
描红即取红字范本,依样描写。这种方法跟摹书的功用一致,但市面上所售的描红本,质量不高,儿童学之,易误入歧途,终不如直接摹写佳帖。
初学者往往把握不住点画的正确位置,写出的字不成样子。 为避免此弊,可选用九宫格纸,每页有九大格,名为“大九宫”。
每大格中又分为九小格,名为“小九宫”。同时采用明角或者玻璃,另外画出小九宫,盖在范本中所要临写的字上。
这样,按照格子移动临写。
上一篇:简短励志微信名女(微信励志名字)
下一篇:佛说大意经功德(大乘功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