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周五,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观看了《革命到底》这部影片。说实在话,这部影片对我们产生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这部影片以三个普通村民加入红军开篇,并以他们三人加入到红军队伍后由无知到成熟,由敌对到友爱,由精神懒散到纪律严明等种种事迹为主线,演绎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在到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渡江战役这段期间一个个普通革命战士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他们三个人起初都不愿意加入红军队伍,就在这时候,刚刚才失去丈夫的阿山站起来说:”你们谁参加红军并且能够革命到底,我就嫁给谁.”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三个年轻人早是心仪已久。为了阿山这句话,阿贵,秀龙,玉虎三人踏上了革命的征程.他们翻雪山,过草地…一路上红军的队伍经历了千辛万苦,更为艰辛的是心里的悲恸——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伴一个一个的离自己而去,有可能下一个离去的就是自己。他们三个人的命运就是整个红军队伍的缩影。我们的三个主人公在一次次战斗中相继牺牲。先是秀龙,在过雪山的时候因为背着受伤的秀龙用尽了体力,牺牲了。接着是玉虎,为了救出掉进沼泽的阿贵牺牲了自己。本以为是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就是阿山还能和阿贵在一起。可是不幸再一次发生了,阿贵为了救战友,牺牲了。他们是真正革命到底了……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突出革命胜利的喜悦,而是歌颂我们每一个在革命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记的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这样的观后感、读后感没少写过,可是现在想想那时每一次写都是那么的机械那么的被动和应付,根本体会不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艰苦卓绝,但是现在不一样,每次看到这样题材的电影或者书籍对我都是心灵的一次震撼一次洗礼。我们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们为了革命情愿牺牲自己,为什么能为了救自己的战友而牺牲自己。答案只有是为了自己的信仰,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过上远离战争,和平安定的日子。
看《革命到底》很意外,也很惊喜,很难想像一个关于长征、关于革命的故事可以这么拍,爱情居然能成为革命的由头。影片让红军战士回归为单纯的普通人,他们革命的目的起初并不崇高,只是为了能娶自己喜欢的女孩,但又能够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明白战争的真正意义。“革命到底”这样严肃的口号对他们而言,却是能不能娶阿山的标志,但又和“革命到底”的真正意义不谋而合,都是对幸福理想的追求。整部影片因为这样的不一样和“荒诞”而变得真实可信。 影片最大亮点当属吴军饰演的“阿贵”。为了娶阿山参加革命的他,起初也总是嫌苦怕累,甚至不知道什么叫“革命到底”,当了逃兵。可是,随着玉虎、秀龙、老班长的牺牲,他脸上的神情越来越坚毅,“阿山”成了埋藏在心底的愿望。最后他的牺牲,因为前面的基础夯实,能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英雄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同时玉虎和秀龙两者之间既有“家仇”,又是互相较劲的“情敌”,在战争中却成长为生死与共的战友
另一方面,为了承诺,阿山在乡间苦苦劳作,孝敬着三家父母,痴情地等待他们归来!一辈子因为一个漂亮女子,一句简单的“谁革命到底,我就嫁给谁”。阿山在家乡苦苦等等了一年又一年,然而却不知道他们三个人是永远不会回来了,是永远……为了革命事业宁愿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苦苦等候,还要侍奉几家人的家长。一个女人究竟为什么这样坚持?也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人们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
作为一个现代生活的“90后”,我们从小就生活在幸福的生活里,永远是无忧无虑。可是相比过去的红军战士,我们真的是无地自容。为什么他们为了自己的理想“革命到底”能够放弃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而我们,新一代的大学生又干了些什么?有些人早已经把曾经的理想抛九霄云外,沉溺在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的比比皆是。成天都活的无所事事,没有奋斗目标。曾经的梦想,信仰。看了这部影片,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人生。重新树立下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信念。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利用自己的大学时光,提高自己的素质。
看了主旋律教育影片《革命到底》,感触颇深。
故事以3个普通村民加入红军开篇,并以他们3人加入到红军队伍后由无知到成熟,由敌对到友爱,由精神懒散到纪律严明等种种事迹为主线,演绎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在到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渡江战役这段期间一个个普通革命战士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故事最终是个悲剧,我们的3个主人公在一次次战斗中相继牺牲。电影的主题并不是突出革命胜利的喜悦,而是歌颂我们每一个在革命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事迹,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记的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这样的观后感、读后感没少写过,可是现在想想那时每一次写都是那么的机械那么的被动和应付,根本体会不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艰苦卓绝,但是现在不一样,每次看到这样题材的电影或者书籍对我都是心灵的一次震撼一次洗礼。
我,不会忘记他们!
永远记住不是说说就可以的,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多奉献,为祖国的蓬勃发展尽上自己的微薄之力,才对得起无数为祖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
看了主旋律教育影片《革命到底》,感触颇深。
故事以3个普通村民加入红军开篇,并以他们3人加入到红军队伍后由无知到成熟,由敌对到友爱,由精神懒散到纪律严明等种种事迹为主线,演绎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第5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在到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渡江战役这段期间一个个普通革命战士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故事最终是个悲剧,我们的3个主人公在一次次战斗中相继牺牲。电影的主题并不是突出革命胜利的喜悦,而是歌颂我们每一个在革命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事迹,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记的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这样的观后感、读后感没少写过,可是现在想想那时每一次写都是那么的机械那么的被动和应付,根本体会不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艰苦卓绝,但是现在不一样,每次看到这样题材的电影或者书籍对我都是心灵的一次震撼一次洗礼。 我,不会忘记他们! 永远记住不是说说就可以的,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多奉献,为祖国的蓬勃发展尽上自己的微薄之力,才对得起无数为祖国流血牺牲的英雄们! 写你的感想就行了啊!实在写不出就多写写革命到底的内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
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
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
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
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
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
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
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似的好少年了。
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
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
《革命到底》观后感 看了主旋律教育影片《革命到底》 ,感触颇深。
故事以 3 个普通村民加入红军开篇,并以他们 3 人加入到红军队 伍后由无知到成熟,由敌对到友爱,由精神懒散到纪律严明等种种事 迹为主线,演绎了革命战争年代,我党第 5 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 长征在到 1949 年解放战争即将胜利前的渡江战役这段期间一个个普 通革命战士为革命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故事最终是个悲剧, 我们的 3 个主人公在一次次战斗中相继牺牲。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突出革命胜利的喜悦, 而是歌颂我们每一个在革命 中牺牲的最可爱的人,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的事迹,没有 他们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记得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这样的观后感、读后感没少写过,可 是现在想想那时每一次写都是那么的机械那么的被动和应付, 根本体 会不到革命战争年代的残酷和艰苦卓绝,但是现在不一样,每次看到 这样题材的电影或者书籍对我都是心灵的一次震撼一次洗礼。 我,不会忘记他们! 永远记住不是说说就可以的,我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企业多奉献, 为祖国的蓬勃发展尽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才对得起无数为祖国流血牺 牲的英雄们。
也许当某一天漫步郁郁葱葱的烈士墓园悼念那些英勇牺牲的亡灵时,我们会发现墓碑上许许多的遗照。
都是些稚气未脱的脸庞,他们天真的笑着,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仍在跳跃,泼洒着青春的骄傲。然而这些却都只定格在了挥一张泛黄的照片里。
此刻,穿梭在时空里的思绪停滞了,心中的敬畏与遗憾交织着,化成一滴滴滚烫的泪从脸滑落。我宁愿相信,他们的灵魂就躲藏在这张张泛黄的照片之后,因为那样,我就能用嘹亮的歌声,传达一种时代的激情,给他们一个安慰,告慰他们早逝的无奈。
这些年轻的生命中虽然短暂,却个个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他们在青春中生,甘心把血肉之躯化成砖墙,砌垒在中华大厦的苦石上,在民族由苦难到复兴的历史上留下一线刻痕;却也在青春中死,坦然地面对黑暗的枪口,任罪恶的子弹穿透幼稚的胸膛。
以流星的姿态完成了他们短暂而美丽的一生。看看那些照片里的笑脸吧!让我们也来一场甘愿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的革命,用我们矫健的步伐,铿锵的呼喊,传达跨越时空的气息,告诉他们,如果祖国需要我们去牺牲,我们新世纪的接班人也绝不会吝啬。
观电影《辛亥革命》心得体会
对于辛亥革命,以往我的理解是模糊的。革命到底为了什么?我始终不能完全领悟,为什么先人会愿意为其付出那么多,甚至于牺牲自己的性命。今时今日,直到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后,我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或许是因为对一百年前那场伟大的辛亥革命的崇敬,又或许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我没有理由不被吸引,也没有理由不为之感动。同盟会会员秋瑾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使人民真正快乐地生活。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花费一生去追求的东西,革命也是其中一种。我认为,革命是一个可以让社会进步,让国家富强的一个理念,这个想法在《辛亥革命》中已经是贯彻到底的。有句话是“敢有帝制自为着,天下共击之。”可从中读出大家一心反对帝制的决心,也读出了人民的心已连成了一线。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牢记历史,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1911年的情势以及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在这部电影风起云涌地上演着,带给世人的思考也必定是久远的。
一部历史剧,能把孙中山、袁世凯、黄兴、隆裕这四个人刻画清晰,让其展示出了各自的风采,做到整体杂而不乱,更有甚于存在一些新鲜的观点,那么可以说这是成功的一部作品,是一部能起到让大家了解、受教育和反思的电影。革命就是希望,革命就是人民大众追求幸福的手段,只要社会制度不符合历史潮流,革命就必定会存在,孙中山先生遗训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实在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杆天秤,来衡量所谓的对与错,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也深埋在人们心中。对于革命者而言,他们内心最大的期望就是点亮中国人被封建制度熄灭已久的幸福火种。
一部最为真实的历史革命电影,没有刻意的煽情,却已打动人心,尽管拥有的只有革命的惨烈以及历史的真实记忆。从革命以后,孙中山在南京起草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坚持写入“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等自由。
如果今天你们问我,革命所为何事?我会用辛亥革命烈士一句话来解释:“革命就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一个铜盆的故事 在行军途中,我们到了一个叫富民县的一个村子,村里有个土豪非常有钱。
在打土豪时,我们拿了一些东西。其中就有个铜盆。
这个盆子非常好看,有两个提耳,很厚实。回来后,我请求连长和指导员把盆子分给我,后来这盆子起了大作用呢! 我拿回来后,我们班就拿它煮饭、烧水、炒菜,开会时还当鼓来敲。
还有一个作用,你们想不到的,就是烫虱子。我们只有一身衣服,每天穿着,天晴下雨都穿,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晚上翻开衣服,一伸手就能捉到好几个虱子。
所以晚上大伙就用铜盆烧水,把水烧得滚烫的,然后把衣服摊在地上,泼水上去烫。 我们用完后,其他班的战士就来跟我们借,也去烫虱子。
铜盆作用很大,慢慢的,战士们对它产生了感情。 在长征路上,我一直带着它,直到出了甘肃,有一次行军时跑得特别快,挂在背包上的铜盆不知道在哪弄丢了,后来发现后,大家都哭了。
互相推让一口青稞面 到阿坝后,缺少粮食,没办法,上面下命令,以班为单位,带上银元出去找。头一天我们出去找,什么也没找到。
第二天,我来到一个村庄,村里房子倒是蛮多,但却找不到粮食。老百姓自己都吃不饱啊!中午的时候,我到一个房子里,发现角落有一堆青稞麦子,我抓了一把,捻了捻,我非常高兴,又打又捶,直到天黑,我弄到了20多斤麦子。
我背回去,大伙一起用锅炒。那个晚上我们高兴坏了,我们还是连队里第一个弄到粮食的。
但很快粮食就吃得差不多了。大家舍不得,开始吃自己的皮带,坐在火边,一边烤一边吃,后来皮带也很快吃完了。
一天晚上,大家都没吃东西。剩下最后一把青稞面,我捧到这个面前,这个摇摇头,捧到那个面前,那个也不要。
我知道,大家都很饿,但都不肯吃。最后推来推去,把青稞面泼到地上,大家都很难过,为了不浪费,我们把地上的青稞面一粒粒拣起来吃掉了。
挨了政委一棍子 出草地后,我掉队了。那时师长张振坤骑着马,亲自带着收容队,收容掉队同志。
他一眼认出了我,问我:“小伙子,你怎么掉队了?平时你精神不是蛮好吗?”我告诉师长,粮食吃完了,实在走不动了。他听了后,很久没说话,他让我把枪放到他的马背上,让我上马。
可我怎么能让师长走路呢?我坚决不肯,于是他说,前面有个森林,到了那后,我们把马、骡子全杀掉,煮着吃,你可一定要来啊!然后他就走了。 师长刚走,来了个政委。
他一见我那副模样,立刻就火了:“你怎么搞的!”“我实在走不动了,我不走了。”一听这话,政委火冒三丈,拿着棍子朝我背上狠狠打了一棍。
怕被再打,我只好低着头继续往前走,但我心里真是委屈,我边走边哭,可想想前方有牛肉吃,我又强打精神振作起来,一口气走了10里路。一到目的地,发现牛早杀好了,我分了小半碗牛肉。
后来想来,我真的感谢政委那一棍子,他当时是为我好,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多救一个人出去。一袋干粮 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红军人参救母》 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
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
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军民鱼水情》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多么的艰辛啊! 红军在到达洞口之前,国民党反动派与地方反动势力制造了很多的谣言,很多农民都躲在了山里,红军以遵守纪律、爱护老百姓的实际行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开始,沿石街上大部分店门都关得紧紧地,后来,老百姓听到红军亲切的喊:“老乡们,不用怕,我们是穷人的队伍,不拿你们的东西,如果有吃的就卖给我们吧!我们一定会照价付钱的。”有些人从门缝里看到红军规规矩矩,于是就拿出煮熟的红薯放到门口卖。
有几位战士还走到一位老大娘面前想借宿一晚,那位老大娘爽快的答应了。战士们放下背包,动手打扫卫生,挑水劈柴,老大娘非常感动,就给红军战士们作了10双袜子,正好每人一双,红军战士再三向老大娘致谢。
红军战士关心,爱护群众的感人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群众们也从各个方面关心、爱护红军。石江镇缝纫师傅邱国才与其它11位师傅一起,连夜赶制军帽。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今日天津全学界公祝国庆,鄙人得参列盛会,荣幸之至. 我对于今日的国庆,有两种感想:第一,是辛亥革命之意义; 第二,是十年双十节之乐观.请分段说明,求诸君指教. “革命”两个字,真算得中国历史上的家常茶饭,自唐虞三代以到今日,做过皇帝 的大大小小不下三四十家,就算是经了三四十回的革命.好象戏台上一个红脸人鬼混一 会,被一个黄脸人打下去了;黑脸人鬼混一会,又被一个花脸人打下去了.拿历史的眼 光看过去,真不知所为何来.一千多年前的刘邦、曹操、刘渊、石勒是这副嘴脸,一千 多年后的赵匡胤、朱元璋、忽必烈、福临也是这副嘴脸.他所走的路线,完全是“兜圈 子”,所以可以说是绝无意义.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 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 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 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 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自觉,觉些甚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这两种精神,原是中国 人所固有;到最近二三十年间,受了国外环境和学说的影响,于是多年的“潜在本能” 忽然爆发,便把这回绝大的自觉产生出来. 如今请先说头一件的民族精神.原来一个国家被外来民族征服,也是从前历史上常 有之事,因为凡文化较高的民族,一定是安土重迁,流于靡弱,碰着外来游牧慓悍的民 族,很容易被他蹂躏.所以二三千年来世界各文明国,没有那一国不经过这种苦头.但 结果这民族站得住或站不住,就要看民族自觉心的强弱何如.所谓自觉心,最要紧的是 觉得自己是“整个的国民”,永远不可分裂、不可磨灭.例如犹太人,是整个却不是国 民;罗马人是国民却不是整个;印度人既不是国民更不是整个了.所以这些国从前虽然 文化灿烂,一被外族征服,便很难爬得转来.讲到我们中国,这种苦头,真算吃得够受 了.自五胡乱华以后,跟着甚么北魏咧,北齐咧,北周咧,辽咧,金咧,把我们文化发 祥的中原闹得稀烂.后来蒙古、满洲,更了不得,整个的中国,完全被他活吞了.虽然 如此,我们到底把他们撵了出去.四五千年前祖宗留下来这分家产,毕竟还在咱们手里. 诸君别要把这件事情看得很容易啊!请放眼一看,世界上和我们平辈的国家,如今都往 那里去了?现在赫赫有名的国家,都是比我们晚了好几辈.我们好象长生不老的寿星公, 活了几千年,经过千灾百难,如今还是和小孩子一样,万事都带几分幼稚态度.这是什 么原故呢?因为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觉悟,觉得我们这一族人象同胞兄弟一般,拿快 利的刀也分不开;又觉得我们这一族人,在人类全体中关系极大,把我们的文化维持扩 大一分,就是人类幸福扩大一分.这种观念,任凭别人说我们是保守也罢,说我们是骄 慢也罢,总之我们断断乎不肯自己看轻了自己,确信我们是世界人类的优秀分子,不能 屈服在别的民族底下.这便是我们几千年来能够自立的根本精神.民国成立前二百多年, 不是满洲人做了皇帝吗?到了后来,面子上虽说是中国人被满洲人征服,骨子里已经是 满洲人被中国人征服,因为满洲渐渐同化到中国,他们早已经失了一个民族的资格了. 虽然如此,我们对于异族统治的名义,也断断不能忍受.这并不是争甚么面子问题,因 为在这种名义底下,国民自立的精神总不免萎缩几分.所以晚明遗老象顾亭林、黄梨洲、王船山、张苍水这一班人,把一种极深刻的民族观念传给后辈,二百多年,未尝断绝. 到甲午年和日本打一仗打败了,我们觉得这并不是中国人打败,是满洲人拖累着中国人 打败.恰好碰着欧洲也是民族主义最昌的时代,他们的学说给我们极大的激刺,所以多 年来磅礴郁积的民族精神,尽情发露,排满革命,成为全国人信仰之中坚.那性质不但 是政治的,简直成为宗教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