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莫失莫忘 不离不弃。
5、如花美眷,怎敌似水流年。
6、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7、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8、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9、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10、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11、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12、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13、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14、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15、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16、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17、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18、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19、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20、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
“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
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为娇杏看中了自己,狂。
挚爱红楼的人煞费心神帮你解答,不知道如不如你愿,毕竟佳句~又不是诗词,不好定位。
下面我举几例。红楼梦里面有些非常简单的句子,却非常震撼和深刻,不知道能否算得上作者眼里的佳句。
曹公字字珠玑,用词绝妙,很多东西细细品味会突然让你感奋异常。这是我第四次读红楼的时候,把很多句看似平凡的句子都细细看了遍,发现暗藏玄机。
例子1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林黛玉外貌描写,不属于诗句范畴)赏析1、先写眉眼,再由面部写到全身,转而又回写目光、气息,从细部、局部到全部,又回到细部,符合宝玉对黛玉的观察顺序;2、以眼神为重点,侧重具体描写,从神态、行动和心理方面进行总体描写答1、不完全顺着宝玉的观感写,如“心较比干多一窍” ,则完全是作者的主观评价;2、艺术源于自然而又应该高于自然,作者没有必要拘泥于宝玉的审美观照,这里略带一点作者的主观感受,正是恰到好处,便于对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进行全面刻画,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总之,比较曹雪芹对宝、黛外貌描写,可以发现以下的不同特点:对宝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黛玉的观察来写,目光在宝玉周身打量、游移,最后才落到宝玉的眼睛上,显示了黛玉的多情而害羞;对黛玉的外貌描写主要是通过宝玉的观察来写,目光一开始就直指黛玉的眼睛,显示了宝玉的多情而率真。少男少女对异性处于朦胧的感觉状态,对这种特殊的个性心理描摹得如此微妙,曹雪芹实在又称得上是一位心理学的大师。
例子2.“你放心” 出处:红楼三十二回:(黛玉)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有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
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
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解析: “惊心动魄”四个字也不足以形容这段文字的情感冲力。
宝玉的表白只有三个字:“你放心!”这比西方的恋爱男女常说的“我爱你”,内涵要丰富得多也深刻得多。它包含着决心、誓言、宣示、信任、责任诸多内容。
“我爱你”,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情感趋向的单一表达;“你放心”,是对双方溶解在一起的爱的情感的概括。“我爱你”的情感分量比较轻泛,“你放心”的情感分量凝重而深挚。
“我爱你”可能是刹那间的情感流露,“你放心”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情感誓言。 要知道,在红楼梦之前宝黛那么多的赌气和吵嘴,都是因为两人的爱情惹的祸,双方都爱得深,却又怕对方仅仅视若亲情,一直到你放心之后,黛玉再也没有在宝黛爱情上闹过脾气或打过架了,之后双方开始进入一种精神上的相互理解,相当精神恋爱的阶段。
这里有我特意收藏的一个博客具体所写,至于具体赏析和理解,我贴下来给你:我真想说这真的写得太好了,曹公的笔是真的不可不服,而下面这段解读,也够精准和深刻。
例子二:我是那多愁多病身,你是哪倾国倾城貌 这一段出自《红楼梦》中“共读西厢”,原出自《西厢记》。《西厢记》:张生初见崔莺莺,就被小姐的美貌所打动,内心独白曰:“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前一句说的是张生,后一句是崔莺莺。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借指自己和林黛玉。
黛玉是那倾国倾城容貌的莺莺,他自己则是为了相思而生病的张生。以此表达感情。
但是林黛玉却恼了,原因是:说话不在意 黛玉身在贾府无依无靠 最怕的就是落人话柄 如此在意自己的名声只因关系到了宝玉 其他的比如试小姓之类的黛玉都不甚在意 双方都彼此喜欢着 想挑破又不敢逾越 毕竟像贾家呢样的家庭 儿女私情绝不能自己提出 有失体统 且会受人讥讽 黛玉无依无靠且心思细腻 自然事事看的通透 宝玉则不然 自是心中怎想嘴上便说出来 看完禁书 喜欢之人在眼前 自是言语外路 黛玉有不便明说解释 又气又急又惊又怕 便化为一种情绪 只能装作恼了 唯有如此宝玉才不会继续说下去(以上均出自我找的一些解答,毕竟这句其实比较容易理解,不如你放。
1、宝黛第一次见面:贾宝玉原为赤瑕宫的神瑛酒保,而林黛玉本是那"三生石畔"的一株"绛珠草",因久逢神瑛酒保的甘露浇灌,为报其德,便随其下世为人,把一生所有的泪水还他。
这个就是他们的前生当代。是以宝黛相见时,两人都有一种似曾了解的感觉。
一个是寄人篱下,一个是混世魔王;一个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一个是率性而为,心直口快。以是只管感觉相同,但一个只是深隐心田,另一个则是赤裸裸地抒发出来。
林黛玉从王夫人红楼梦精美片段口中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端,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以是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心想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成果一见之下,倒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
何等眼熟,心有灵犀,当即站到了贾宝玉一边。成为违叛封建家长、违叛封建社会形态的果断同盟者。
欲扬先抑,凸起了林黛玉对于贾宝玉的认同感。黛玉常听得妈妈说过,宝玉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这在众封建学士看来其实是荒诞乖张之举,以是西江月中批道:"纵然生得好皮郛,腹内本来草泽。
倒欠亨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可怜对于不住好韶光,于红楼梦精美写人片段有哪些国于家没希望。
天下没有能力第一,古今不湛肖无双。"宝玉无意于富贵草木开花,厌《四书五经》而喜《西厢》,避功名而趋闺房,自为封建家长所不容,也必遭封建统治者所唾弃。
西江月似贬实褒,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统治阶级违叛者的辉煌形象。2、共读西厢:小说此回写宝玉一日闲散无聊,便携着一本《西厢记》降临沁芳闸桥边坐着阅读,在这春末时节,潇湘馆中的林黛玉忽感桃树花漂荡,恐为污泥所染,便提开花锄到沁芳闸"葬花",于是,宝玉和黛玉在此邂逅,黛玉忽见宝玉手中拿着一本书,便问是什么书,宝玉见闻,慌忙将书藏于死后,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
后被黛玉索逼不过,只好将书递出.黛玉见是《西厢记》,心田喜红楼梦精美写人片段有哪些不自禁,坐在石上翻阅,一下子就沉浸在戏曲的艺术境界中。当黛玉读完后,贾宝玉便借《西厢记》中张生所谓两句话"我就是个''多愁善感身'',你就是那''倾城倾国貌'',"向她倾吐心田的爱慕之情。
黛玉因顾及少女的矜持,不觉怒嗔宝玉,说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后见宝玉告饶的窘态,遂又转嗔为喜,也借《西厢记》中红娘所谓话来嘲笑宝玉是"苗而不秀的银样蜡枪头"。无可否认,"共读西厢"所展览的宝黛爱情银幕是极为柔美的,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它却又是宝黛爱情的一首序曲。
因为,在宝黛二人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观园之前,《红楼梦》对于他们的糊口排场虽有多处描写,有的甚或也写的极为精美,但都是体现他们二红楼梦经典片段人无邪无邪,斗嘴赌气的孩童糊口,其中并无爱情成份。而"共读西厢"却差别,它预告了宝黛两小无猜糊口的竣事,充满着理想憧憬的爱情糊口正式降临。
在宝黛"共读西厢"这场戏中,最有趣儿的就是他们以曲词挑情逗爱,以试真情。曹雪芹借鉴了才子佳人小说这一细节描写,并加以艺术的立异,这起首在于,他转变了诗作为小伙子男性和女性挑情逗爱的媒介,而大胆地运用了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收到了摄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西厢记》自明至清,可以说一直被封建统治者视为"淫诲之书"而受到克制,然而,《红楼梦》大胆的运用《西厢记》来构思,无论是对于宝黛二人违叛性格的形成,还是他们的爱情所体现出红楼梦笑的片段赏析来的反封建礼教的深层思惟都起到了不成揆度的效用。其次,宝黛的爱情醒觉与《西厢记》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具备直接的瓜葛。
它与小伙子男性和女性一见钟情式的爱情具备很大差异。宝黛在爱情萌发之前,曾经历着一段两小无猜、两小无猜的童年友情糊口,这种糊口培育了他们共统相符的性格、理想及领会艺术品的美趣味。
是以,当他们在处身于大观园这种如诗似画的环境中,又接触到《西厢记》这种柔美的戏曲,书中所描写的张生和莺莺对于爱隋的执着追求,无疑直接启迪了宝黛心田深层的昏黄的爱的意识。3、黛玉葬花: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口某说宝玉叮咛的,不给开门。
黛红楼梦精美片段赏析玉气得哭了半夜。越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答理,宝玉还蒙在鼓里。
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天,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黛玉葬花时吟诵《葬花辞》,把花比喻成本身,把贾府以致全般封建社会形态比喻为污淖,她不甘沉灭,又无力开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本身,她看到鲜花的残落仿佛看到本身的未来。
虽有宝玉的赐顾帮衬,贾母的关爱,但她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见落花而感出身。诗中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有着一种抑塞不服之气。
"柳丝榆钱自芳菲,无论桃飘与李飞",就寄红楼梦笑的片段赏析有对于人情冷暖、情面冷暖的愤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相对而立久毒害着她的刻毒无情的。
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一句仿佛点出了整部红楼梦的主题。在大观园中的各色青春美好的女儿们,就像春天里美丽的花儿,尽情绽放着自己的人生。
然而“春天”很快就过去,贾府很快衰亡。大观园中的女儿们死的死,流散的流散,念佛的念佛,甚至被卖为娼妓。
就好像春天过去后花儿的凋零。 2、“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书中的宝钗就是这一种人情练达之人,她是如何考虑问题的,如何处理问题的,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和家人,对长辈,对朋友,对仆人和丫鬟们,这一干事等就是她的“人情干练”。 3、(第五回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玉里埋。赏析:由于全书强调“钗黛合”,所以将黛玉和宝钗合在一起,所以这首判词既是黛玉的,又是宝钗的,这也是十二金钗正册只有十一首判词的原因。
判词中的前两句肯定了黛玉和宝钗的不同才华,后两句暗含两人姓名,也揭示了她们可悲的命运。 4、“满纸荒唐言”,指《红楼梦》全书;言,文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家庭琐事,尤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刻画了一系列个性鲜明、遭遇悲惨的女性形象,这与当时社会上盛行的描写才子佳人大团圆结局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使得《红楼梦》成为当时文坛的一个另类。 5、“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一双丹凤眼,两条柳叶形状的吊梢眉。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身形苗条,体态风流妩媚,谓体态俊俏美好,苗条。面容娇美动人,威严之色不露于相貌,红唇美艳还没有开启,就先听到了她的笑声。
石上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赏析】 这是作者依托神话表明《石头记》创作缘由的一首序诗。
诗中借顽石说自己不能匡世济时,被弃置世间,半生潦倒,一事无成,只好转而蓍书,把自己对现实的观察和感受;与成小说《红楼梦》。所谓“无才”,貌似自惭,实则自负,是作者的愤激之言,是一种“缚将奇士作诗人”的感慨;以顽石为喻,表现自己不肯随同流俗的傲骨。
小说产生的清朝乾隆年间,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已经腐朽,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萌芽,封建制度行将全面崩溃。作者已在“太平盛世”的表象后,嗅到了封建阶级垂死的气息;他不满现实,而想“补天”,挽回本阶级的颓势,可是,他又看到封建制度的“天”已那么破残,根本无法修补了,所以有枉生世间的悲叹。
这也正是《红楼梦》中经常流露虚无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深刻的时代和阶级根源。 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坚持了他所说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这样,势必如恩格斯所说,“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拉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
(《致玛·哈克奈斯》)这就使我们从曹雪芹所叙的“身前身后事”变即小说中所真实描绘的典型的封建大家庭的衰亡过程,看到了整个封建阶级必然“一败涂地”的无可挽回的历史命运。 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是专门述说作者创作《红楼梦》的辛酸与苦衷的,也是全书唯一一首以作者身份出现的诗篇。
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红楼梦》这一旷世千古的奇书。不仅在作者,就是在后人看来,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甲戌本评语)”。
诗中所谓的“荒唐言”实际上并不荒唐,它是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无情批判和揭露。既包括顽石幻化成“通灵宝玉”被神瑛侍者携入红尘的种种奇怪经历;也包括宝、黛、钗爱情故事的悲欢离合;一书中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内部斗争等等。
“辛酸泪”一句道尽曹雪芹一生经受的酸甜苦辣。作者创作《红楼梦》时已经由钟鸣鼎食的世家公子沦为“蓬庸茅椽,绳床瓦灶”的落魄书生,生活的艰辛和悲苦非言语所能尽述。
古今中外痴人不少,而曹氏独以一己之力,十年之功完成的《红楼梦》一书是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最好诠释。 太虚幻境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 无为有处有还无。
【赏析】 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
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佛教和道教是来历不同的两种宗教。
曹雪芹有意让和尚与道士同行,明显地带有调侃的意味,以增加小说的幽默感。况且用了“太虚”、“茫茫”、“渺渺”字样,就明明告诉读者这是凭空虚拟的“假语村言”。
但是这种虚拟有它的根据,就是佛道两教都对社会人生抱着虚无否定的态度,认为世人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由此导致的扰攘纷争,全是虚幻无意义的,只有清净无为,靠精神力量去寻求精神的解脱——成仙成佛,才是有意义的。这副对联就反映了这种崇尚虚无的理论。
佛家的观点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就其现象说似乎是真,是有;就其本质说是假,是无。前者是世俗人的看法,所以称为“俗谛”;后者才是真理,所以称为“真话”。
这副对联就是本着这种唯心的理论来嘲笑世俗人的。它隐含的意思是:社会上的人们慕富厌贫,为名为利,劳力劳心,强争苦夺,就是把假的误认为是真的,把真的反而当成了假的;把虚无误认为是实有,把实有反而当成虚无。
曹雪芹要批判否定他所厌恶的那个社会现实,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而佛道两家也是否定现实社会的,就自然成了曹雪芹现成的理论武器。须要辨明的是,作者并不是要通过其著作来宣扬宗教教义,而是根据他的需要把某些宗教观念拿来为我所用。
曹雪芹是极其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否则他就不会竭一腔心血来写这样一部五彩摈纷的《红楼梦》了。我们读《红楼梦》,主要应该看作者所描绘的那个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和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的启示,而对带有虚无色彩的说教,则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清楚的认识。
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隔壁的葫芦庙里寄居着一个贫困落魄的书生贾雨村。
此人相貌魁伟,气度不凡,很得甄士隐的赏识。一日在甄家书房里,偶然瞥见甄家的丫鬃娇杏在院内掐花。
这个娇杏因家主人常提起贾雨村,就回头多看了他两眼,贾雨村便以。
1.“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赏析:这一句仿佛点出了整部红楼梦的主题。在大观园中的各色青春美好的女儿们,就像春天里美丽的花儿,尽情绽放着自己的人生。然而“春天”很快就过去,贾府很快衰亡。大观园中的女儿们死的死,流散的流散,念佛的念佛,甚至被卖为娼妓。就好像春天过去后花儿的凋零。
2.”假亦真时真作假,无还有处有为无“
赏析:这句话出自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一幅对联。
这里头这个真和假的概念有很多层次,不是一个单纯的一个真和假,世上的人把假的东西都当作真的了,把真的东西反而把它作为假的了。贾宝玉真正一个有思想有头脑,有才能的人,有思想的人,但是人家都说他是一个没有出息的;那个甄宝玉认为是有出息的,开始也跟贾宝玉也是一样一个脾气,但是到后来呢,甄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按照官方的道路去走,所以变成了真宝玉,所以真正没有才华的人,变成好样的,真正有本领的人变成是假的,不行的,就是真假混淆,这是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赏析:“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则已点明非是作者痴,实乃世人痴也。痴在哪里?错把过眼烟云、如梦人生做归处。何谓“由来同一梦”?乃红楼一梦与尔梦(谁不做黄粱梦?)同一梦也!
红楼梦(曹雪芹著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
《红楼梦》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围绕《红楼梦》的品读研究形成了一门显学——红学。
参考资料
句子迷:/ju/65678
1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解释:把虚假当真实,那么相对的真实也就成了虚假,以虚无为实有,那么相对的实有也就成了虚无。2.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解释:美玉放在柜子里等待高价出卖,宝钗置于奁 中寻找机缘起飞。3.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解释:天上明月刚刚从地面升起,世间千万人一齐仰头观看。(这句话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4.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解释:一着错,既偶然错误。5.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解释:身后有退步时为贪欲驱使不肯缩手,眼前无进路时才醒悟过来想起回头。6.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解释:明白社会上种种事态,都属学问,精通世间的人情世故即是文章。 7.春梦随云散,飞花遂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解释:青春好梦随着行云飘散,点点落花追遂溪水漂流,奉劝那痴情的青年男女,何必自寻这种无谓烦恼。
8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解释:无边的天地之间,可叹的是古今人们情丝总是割不断,沉迷 情恋的男女,可怜的是对性爱的追求永远难满足. 9.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解释:从春到秋一年到头怨恨悲愁都是自寻烦恼,如花之容月之貌全要毁灭一切都将落空。10.霁月难逢, 彩云易散。
解释:雨后皎洁的明月难得一见,美丽的云霞也容易飘散.11.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解释:白白地温柔和顺了一场,也不必说品德似桂如兰.12.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解释:权势一旦垮掉就别再提当年的高贵,家业一朝败亡亲友也不再同你亲近。13.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解释:风月之情广大无边情爱不穷,情爱相逢就要导致淫乱私通。14.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解释:辟静秀美妙不可言之地,深不可测徒叹奈何天。15.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解释:眼睁睁地把得到的一切全部抛掉,荡悠悠地把青春的生命消耗。16.自古穷通皆有空,离合岂无缘.解释:自古倒霉和起运都有定数,分离集合也决定于前缘.17.气质如幽兰,才华复比仙。
解释:资质美如幽兰,才华又似天仙。18.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解释:活着时把心操碎,死后再机灵又有何用?19.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解释:白白费了,神思不定的半辈子苦心,好象是忽忽悠悠一场大梦。
20.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解释:要知道命运败落真金也失去光彩,可叹时命不济时美玉也暗淡无光。
21.戕其仙姿,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无才思之情矣。(庄子)解释:破坏其美貌,就生不出爱慕之心,毁掉其聪明,就没有才思之类的感情纠葛了。
22.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解释:丝线一旦折断就要随风飘走,不要埋怨东风无情强使分离。
23.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解释:时光变换不觉逝去应当珍惜,风雨阴晴随它变化别挂心间。
24.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解释:烛泪滚滚不断流下为谁而泣,落花点点凄苦念愁向我娇嗔。
25.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解释:花儿见了我哭泣伤感得默默低下头来,鸟儿被从梦中惊醒痴痴呆呆地飞上天空。
26.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27.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解释:明朗妩媚鲜艳动人能有几时,一旦凋落漂泊流散再难寻觅。28.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解释:眼中徒然积蓄泪水徒然抛坠,偷偷地洒,时时地流到底为谁?29.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解释:犹如杨妃出浴冰雪是你的身影,又似西施捧心美玉是你的灵魂。30.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解释:早晨的清风吹不散你哀愁千点,昨夜的冷雨为你增添清泪一痕。31.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
解释:美丽的海棠爱洁成辟,难找到配偶,多情的姑娘感对悲秋就要有伤身心。32.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唯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解释:百花之中数你最为轻俗傲世,看来只有我是你的好友知音。
33.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解释:满纸诗句自哀自怜抒发感时情绪,句短情深谁能理解我的伤秋之心。
34.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解释:好在可以预期明年秋季再次相会,暂时分手各前程不必过劳相思。
35.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解释:明月的光华想去遮掩看来定是很难,纯洁的形象无比美好本质原就清寒。
36.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解释:奉告世人对贫贱的人不可轻视鄙弃,一顿这样小小恩惠到死还在牢记。
37.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子孙。解释:勋业事业有光彩可以辉映日月,为官不间断永远延及子孙。
38.草木也知愁,昭华竟白头。解释:草木也知道忧愁,青春匆匆过去青丝变成白头。
39.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解释:古人朋友相处还要珍重惜别,何况我们之间乃是妹弟之情。
40.失意人逢失意事,新蹄痕间旧蹄痕。注:(这首诗是作者叹黛玉的)41.东逝水,不复向西流。
解释:向东流去的水呀,永远不再回头西流。42.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
红楼梦是诗词宝库,就撷起几句典型与君共赏:
1、(第五回里)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玉里埋。
赏析:由于全书强调“钗黛合”,所以将黛玉和宝钗合在一起,所以这首判词既是黛玉的,又是宝钗的,这也是十二金钗正册只有十一首判词的原因。
判词中的前两句肯定了黛玉和宝钗的不同才华,后两句暗含两人姓名,也揭示了她们可悲的命运。
2、(第三十四回)题帕三绝句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难?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赏析:黛玉在“神魂弛荡”的情况下半夜爬起来写的这诗,因宝玉托晴雯
送两条手帕送来,黛玉一看便知宝玉的惦念,故非常兴奋,五味杂陈,于是题笔在手帕上作此诗。 3、(第二十二回) 灯谜(其四): 能使妖魔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赏析: 这是元春在省亲回到宫中后不久出的灯谜,谜底是爆竹。这首灯谜看似简单,实则暗含不详,是对元春命运的警示。
下一篇:施工合同范本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