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币国际化 的好处: 1、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2、减少汇价风险,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3、进一步促进中国边境贸易的发展。
4、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后最直接、最大的收益就是获得国际铸币税收入。
二、人民币国际化 的负面影响 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尽管一国货币国际化会给该国带来种种消极影响,但长远看,国际化带来的利益整体上远远大于成本。
美元、欧元等货币的国际化现实说明,拥有了国际货币发行权,就意味着制定或修改国际事务处理规则方面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汇率决定理论很多,比较经典达到时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是说当不存在关税等一系列的交易成本,用各国货币表达的货物实际价值应该是相等的,是真实的商品价值决定了各国汇率的变动,其中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因素有通货膨胀,价格,劳动生产率,本国货币当局的干预,国际资本流动,等等,只是影响,决定作用的是汇率平价事实上本国政府短时期内是可以控制汇率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强大的外汇储备是敢于货币汇率的根本力量,并不是由外国成不承认决定的,假如说,中国人民银行说人民币兑美元是6:1,美国说不行,人民币被高估了,应该是1:8,所以他会选择抛出人民币,买进美元,但是中国政府手里有强大的外汇储备,把大量的美元抛给他,买进人民币,这样,人民币在外汇储备的支撑下未必就会屈从美国的意志而贬值反过来更简单,当外国买进低估人民币时,人民银行是人民币的发行机关,抛给他们多少只是机器运行速度的问题至于为何拿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来抨击中国,这个问题就复杂的多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的清楚的,最近一段时间美元对人民币非但没有贬值,相反却升值了,有报道说是美国迫使中国政府同意在美国开设人民币结算点,说白了就是在美国形成一个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很像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制作日经指数来打击日本金融市场的做法,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抨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人民币境外交易市场的建立,让时间去验证吧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加入SDR 一篮子货币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首先,加入SDR 意味着人民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和IMF 成员国的官方使用货币,可大大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舞台的地位。其次,加入SDR 可增加人民币在国际上的需求,助力人民币完善和提高国际支付结算、金融交易、官方储备等国际货币职能。
最后,考虑到我国目前持有约4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有利于减少我国所需的储备,可节省资金用于发展和增长。我们将加入SDR 放臵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框架里讨论,从更高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自由浮动汇率、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四位一体”,是互为充要条件,缺一不可的。
伴随着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的积累,如同日本在上世纪8、90 年代的进行的“日元国际化”,中国在2000 年后也逐步采取措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人民币自由使用性,二是人民币加入国际储备货币成员。
中国争取人民币加入SDR,正是努力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步骤,也必须出台配套政策措施,促进资本项目自由化等领域的改革。过去20年里,我国一直在以渐进的方式推动资本项目自由化,12 年央行发布“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意味着中国资本项目自由化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宣布本币实现可兑换,是增强国内外公众对本国经济、货币和政府的信心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基本满足加入SDR 的两个条件IMF 对一国货币加入SDR 规定了两个条件:一是该国出口货物和服务总量位居所有成员国前列,二是货币应“可自由使用”。
中国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同时是世界第三大服务贸易国。WTO数据显示14 年中国出口占全球12.37%,高于美国的8.57%、德国的8%和日本的3.6%。
所以人民币早已满足第一个条件。对于第二个条件,目前IMF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只是大致有两方面标准:一是该国货币在国际交易支付中被广泛使用;二是该国货币在主要金融市场交易中被广泛使用。
具体可通过该种货币在全球官方储备、国际银行业负债、国际债券市场和主要外汇市场交易量中的占比等来考量周小川认为,人民币走向可自由使用,主要指扩大人民币在贸易与投资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而不应过多强调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一方面,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人民币的使用支持实体经济,促进贸易与投资,从这点看人民币使用发展较快;另一方面,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程度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相关,不会随我们左右。
因此,即使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兑换的情况下,仍可以推进人民币可自由使用。人民币在某些金融交易方面发展的还不够充分,但在贸易和投资等实体经济活动中的使用发展较快,人民币距离可自由使用的目标并不遥远。
当人民币实现了资本项目可兑换,不论别人再定什么条件、再提什么苛刻要求,也不能阻挡人民币进入SDR人民币加入SDR 的影响深化国内债券市场一个经济体的货币若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其债券市场需要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充足的流动性。目前各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重要投资市场即是美国国债市场,因其具有相对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流动性和较好的风险收益特性。
假设到2030 年人民币已成为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则中国债券市值占GDP 的比例将达到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私营债券市值和总债券市值分别占GDP 的59%和116%加速推进金融改革我国当前需要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等各项金融改革,渐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提升人民币广泛使用和交易的程度,助力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已经实现利率市场化。
存贷款市场方面,媒体报道本月将试点个人及企业发行大额存单,敲响利率市场化收兵锣。当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分别在14 年11 月、15 年3 月和5月先后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2、1.3 和1.5 倍。
我们推断年内存款利率调整有可能完全打开浮动区间,完成利率市场化最后一跃。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始于05 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中国央行将进一步退出外汇市场干预,并可能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从目前上下2%扩大至上下3%。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不会完全与美元脱钩,但只有更全面反映市场供求的人民币汇率才能更有利于SDR 合理定价。
资本账户开放方面,我国采取审慎而积极的态度,即“统筹规划、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分步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各种举措将从跨境直接投资(FDI 和ODI)、跨境证券类投资(QFII、QDII、RQFII)以及外债(贸易与项目融资)等三个方面逐渐开展。央行行长周小川在15 年中国发展论坛上强调,今年我国将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开放,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之一。
周小川指出 2015年要完成的三项任务:1. 逐步解除对个人跨境投资,尤其是在海外和国内金融市场投资的限制,使境内外个人投资更加自由;2. 进一步开。
汇率决定理论很多,比较经典达到时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是说当不存在关税等一系列的交易成本,用各国货币表达的货物实际价值应该是相等的,是真实的商品价值决定了各国汇率的变动,其中影响一国汇率变动的因素有通货膨胀,价格,劳动生产率,本国货币当局的干预,国际资本流动,等等,只是影响,决定作用的是汇率平价
事实上本国政府短时期内是可以控制汇率的,前提是你要有足够多的外汇储备,强大的外汇储备是敢于货币汇率的根本力量,并不是由外国成不承认决定的,假如说,中国人民银行说人民币兑美元是6:1,美国说不行,人民币被高估了,应该是1:8,所以他会选择抛出人民币,买进美元,但是中国政府手里有强大的外汇储备,把大量的美元抛给他,买进人民币,这样,人民币在外汇储备的支撑下未必就会屈从美国的意志而贬值
反过来更简单,当外国买进低估人民币时,人民银行是人民币的发行机关,抛给他们多少只是机器运行速度的问题
至于为何拿人民币的汇率问题来抨击中国,这个问题就复杂的多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够说的清楚的,最近一段时间美元对人民币非但没有贬值,相反却升值了,有报道说是美国迫使中国政府同意在美国开设人民币结算点,说白了就是在美国形成一个不受中国政府控制的人民币交易市场,很像上世纪80年代美国制作日经指数来打击日本金融市场的做法,如果这样,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抨击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人民币境外交易市场的建立,让时间去验证吧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
从很多中国政府官员的公开言论中,不难看出中国对于美元的主导地位充满了羡慕,并且也希望人民币有一天也能拥有同样的地位。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表现,我个人预测,人民币将会在十年之后取代美元。当然,在此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重重阻碍。
美元作为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给美国的贸易商和金融家们带来了诸多好处。用美元进行国际支付使他们避免了汇率变动对商品和资金流通的干扰。
此外,美元的地位也使美国可以从其他国家那里获得好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这样写道: “美国有着其他国家少有的优势:它可以印制有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和托马斯?杰弗逊头像的绿色纸张。这些纸张被叫做‘美元’。
美国人用这些‘绿纸’,从其他国家那里换来汽车、意大利面、音响、搭乘计程车、酒店住宿等商品和服务。只要外国人继续被引诱持有美元,不管他们把美元放在床垫里、银行里还是在流通中,美国就能继续用绿纸换来实实在在的商品。”
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另一优势是赋予了美国政府一项“过度特权”——只要外国人想要持有美元资产,美国政府就能够以更廉价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填补赤字。这项权利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尤其有利,因为大量资金从多数国家撤出,流向储备货币国家,使其免遭危机的致命打击。
当然,这项权利被认为是“过度”的,因为美国需要保持预算和经常账户赤字,使其他国家能够买入美元。总之,储备货币地位是美国主导力的象征,就连很多跨国犯罪都是用美元进行交易的。
而美元主导地位也引发了其他国家的谴责。前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就曾在欧洲各国财长面前直言不讳:“我们的美元,你们的麻烦。”
美元的主导地位,和之前英镑的地位一样,都是凭借着所在国成为全球最大、最富有的经济体和最大的贸易国而得到的。同时,美国在全球的金融体系中也处于优势地位。
这些因素使得美元对国外投资者具备强大的吸引力。2020:人民币取代美元 历史告诉我们,如何获得的就会如何失去。
我曾经预测过,在2020年左右,在统治了近100年之后,美元的地位会被人民币取代。怀疑者会对这个大胆的推测嗤之以鼻,认为仅从时间上看,这一判断就和历史经验相悖。
历史经验表明,一国货币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往往会滞后于经济上获得主导地位的时间。所以,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时间应该推迟。
举例来说,大约在1870年,美国经济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一,而美元取代英镑则是在二战时期(1940年左右)。这个事例表明,在经济主导地位和货币主导地位之间会有70年左右的滞后期。
但是以上这种对历史的解释是有误的。和普遍认为的时间相比,英国实际上更晚丧失经济主导地位,而英镑更早丧失主导地位。
经济主导地位对货币主导地位的影响,不仅仅和经济体的规模有关,还和该国的贸易和对外金融实力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衡量,美国超过英国的时间并非在1870年,而是在一战时期。
事实上,直到1920年,英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投资国。美元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成为主导货币,如果不是一些特殊政治因素支撑了英镑,美元将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其主导地位。
当时英国政府决定加强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实施贸易优惠和货币联盟,这一系列政策使得英国殖民地继续使用英镑而非立刻转向美元。因此,经济主导地位和货币主导地位之间的时滞并不是70年,而更可能是10年左右。
当前,中国已经崛起并在赶超美国。以购买力来衡量,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和美国相当。
中国的制造业出口额比美国要大。而且,中国是一个净债权国,而美国则是一个净债务国。
用刚才得出的结论来计算,人民币对美元的取代,将在10年内发生。换言之,中国经济的强劲崛起,为人民币即将成为主导货币创造了条件。
在2020年,以美元计算实际购买力,中国将超出美国40%左右。中国的贸易也会超出同样的幅度。
到那时,中国将保持债权国的地位。而根据目前的推断,除非美国能够解决中期的财政问题,否则到那时美国还是一个脆弱的债务国。
改革的阻力与动力 现在,中国国内的各种资产对于外国投资者充满了吸引力,但是他们购买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却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人民币能成为储备货币,中国需要营造相应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但现在这方面的准备还远远不够。
当前中国的金融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的,缺乏取信于投资者的透明度。并且,金融市场并不能提供充分的流动性,让投资者快速的进行兑换。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外的政府和私人怎会愿意用人民币来支付、持有资产或是进行结算呢?此外,在目前较为封闭的金融体系中,大量既得利益对金融开放的阻挠,使得变革的到来更为遥远。人民币币值保持低估,对出口部门有利,出口商成为货币改革中重要的反对力量。
银行和国有企业也是廉价信贷的收益者,也会反对削弱其特权的改革企图。银行的所有权改革和经营的市场化,是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的前提,也是打破既得利益和特权的重要手段。
如果不进行改革,人民币要在2020年成为储备货币甚至取代美元的地位,只能是幻想。尽管面临着多种阻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