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历史画卷--采访日记摘选 来源: 作者:陈丽霞 7月23日 重庆 小雨转多云
下午,11位校友参加了重庆校友座谈会。84岁的蓝士杰先生以及91岁高龄的许天乙先生来了,阔别多年的老先生们一见面就非常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让在场的我们无不动容。
重庆校友会会长周万钧老师说,在校五年,不光是学习知识,关键是学到了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能战胜各种困难。许天乙先生说,那个时候武大就是“社会大学”,师生遍布乐山全城,师资力量强大,当时的名师大多聚集武大;学生学风淳正,勤学苦练,基础打得很好,考试严格认真;学术氛围浓厚,当时的文庙有各学生社团办的墙报,很多进步组织如“燎原”、“普罗文学”、“抗研会”等;校园活动丰富,那时武汉大学的学生是学出来的。许先生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创作的《沁园春》。
下面是一篇对高考优秀生的采访手记,供你参考:
访状元胡钦定
占地350亩的一中,半个多世纪里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人才,今年的文科状元胡钦定也是来自一中。
胡钦定,他是一个性格内向,具有坚定意志、重情义的人。他也与普通人一样12:00睡,6:30起床,难道这就是天才吗?不是的,他虽然拥有和其他人一样的睡眠时间,但是他懂得珍惜时间,当同学们都在玩耍的时候,他却独自看书。他认为看书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他说:他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绩,要感谢他的父母和老师。因为他的父母给了他很大的个人空间。从来不干涉他的学习,让他从小养成自觉的好习惯。他的老师给予了他很大的精神上的鼓励,使他爱上学习,并且自觉学习。
他的兴趣爱好也很广泛,他喜欢看书,打篮球、踢足球、看世界杯等。他也有自己喜欢的球队—巴西队。他还喜欢看电视,《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王宝强)就是他的偶像。听说胡钦定与同学们、老师的关系很好。
在老师眼中的胡钦定是一个独立性强、善于思考的人。在同学们眼中,他是一个重情义、讲义气的好伙伴。而在他自己眼中,他却觉得自己是一个上课经常开小差的人。
一般在成功者的背后,一定蕴藏着许多挫折的经历。当然,胡钦定也不例外。其实,高一时的他学习不是很好,经常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但是后来由于老师的开导和鼓励,他才跟上了大家的步伐,最后成为班上和学校的佼佼者。在快高考的一次模拟测试上,他的名次排到了倒数第几,使他的自信从天堂跌入了谷底。他强迫自己放松,自信,最终重获自信。就在高考中,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考试时,想不出来,只好放弃,回家后又继续想了很久,可是还是没想出来。当时他真不想再想下去,但是当他想起考前的那次测试经历,他又整理好情绪,继续做。最终解出了那道题,使他很开心。由此可见,要想取得成功,就只有在挫折中磨砺意志。
他不仅学习好,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他还很能化解尴尬场面。有一位小记者问了他一个脑筋急转弯:怎样将不知道变为知道。他没有回答出来,就问:“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那位小记者回答道:“用橡皮把不字擦掉。”当时的场面既冷又难看。胡钦定就转移话题,将这个问题转到学习中去。他说:“在学习中,要想将不知道变为知道,需要付出行动和努力。然而,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他说的这段话使人深受启发:人的一生每一天都要一断的学习、进步。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要在挫折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体验人生的价值。
采访记录 我们看了高校长的简介,高校长酷爱写作,他曾写过《寻找教育原生态》、《回家》和《秋月》等书籍。
同学:“高校长,您平时都看什么类的书?哪一本对您的影响最大?”校长:“我平时爱看两种类型的书,一是教育类,二是非教育类的。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红楼梦》。”
同学:“您是一校之长,工作繁忙,那您平时是怎么抽出时间读书的呢?” 校长:“时间是挤出来的,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来到学校读书,晚上写出真实情感的作文,十点睡觉。” 同学:“校长,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卷如有神’我读的书够多了,为什么作文水平还是没有提高呢?” 校长:“读书是长期积累的过程,读书时,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不集中,读再多的书也没有用。”
同学:“您平时写作的思路是从哪来的?” 校长:“我在写作之前都有一个小故事,我是根据这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从而写的作文”。 同学:“开卷是否有益?” 校长:“开卷确实有益。”
同学:“高校长,我们在看书的时候,喜欢走马观花,有一些好词好句都没有记住,在您的眼里,最好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校长:“遇到好词佳句,一定要细细的品味,才能记得牢。” 同学:“高校长,您小的时候是怎样读书的呢?” 校长:“我小时候,家里没书,我看的书都是向别的同学借的。”
同学:“校长,您对漫画书有什么见解?” 校长:“看漫画书,也可以长知识,比如《哆来咪A梦》,但是要有克制的看。”对于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高校长都做了简要的回答。
在采访结束的时候,陈路琦同学站起来说:“谢谢您,高校长,您的工作这么繁忙,还抽出时间来让我们采访。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份礼物,请您收下。”
高校长收下了这份礼物,说:“好精彩的礼物,谢谢同学们!” (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苑老师:你记录得又详细,又具体,真棒!(五年级) 2007-9-25 原创,绝对的独一无二,而且还有老师的评语!这是我五年级写的哦! 一、学会对采访的材料进行剪裁。 我们采访后,做了记录,就好比是做衣服有了布料,但有了布料并不等于就做出了好衣裳,要做好衣裳,还得对布料进行剪裁,加工。
同样我们要想将采访所得整理成一篇采访稿,也得学会对材料进行剪裁,加工。 怎样剪裁、加工呢?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
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二、学会将采访现场的环境写入文章中。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三、采访稿中可将直接引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采访稿如果都是一问一答式的对话,文章读了会让读者觉得厌倦。我们在写文章时,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采访记录简单来说就是记录采访的过程。
从文体上来看,它属于活动记录的一种,比如调查记录、听课记录、学习记录等,在格式上有着共同的特点,其内容的基本构成有: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地点、对象、调查项目、实况记录、结果分析等。具体到新闻采访,要在文中标明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人、记录人、被采访人、职业以及采访过程,最后可以附上一段简短对采访内容的分析。
对于初学者来将,采访过程的写作最好使用问答的形式,这样可以使采访记录显得脉络清晰。下面看例子: 采访记录采访时间:2009年12月1日 采访地点:xxxx学校采访对象:XXX 记 录:XXX采访者:XXX (女) 职 业:三年级小学生采访过程:问:请问你们课余时间XXXXXXXXX?答:事实上XXXXXXXXXXXXXXXXX。
总结:通过这次采访活动,我们发现XXXXX。注:记录人和职业可以不写。
采访手记的写作,应注意一下问题: 1、拟定一个生动的标题。
采访记录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它是可以正式发表在新闻媒介上的,因此需要有一个生动、醒目的标题,其标题的制作方法同其它新闻文体标题的制作方法相似,这里我们就不再多讲。 2、对采访材料进行剪裁。
就是要根据你的采访目的和采访主题,确定哪些内容应放在前面?哪些内容应放在后面?当然,一般采访手记的写作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但也不排除为了文章表达层次的需要,一些材料要做使当的调整和归纳。确定哪些是采访稿的重点?重点内容应详写,次要内容可省去,或略写。
当然即便是重点内容,也未必要将被采访者的语言全部写进去,可以适当地摘其主要的写出来,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断章取义,断章取义会曲解被采访者的意图的。 3、注意环境的观察和人物的细节描写。
采访稿如果只写采访的过程,文章可能会显得有些单调,我们在采访时,应学会观察: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一切可以适当地在采访稿中写出来,这样文章会更加丰富有趣。 4、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相结合。
采访记录一般采用对话式,读多了会让读者产生厌倦。在写采访手记时,我们可以将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相结合。
如介绍人物的经历时,可用间接引用,人物自述自己的事例时,若用直接引用,文章会显得更加真实感人 。 5、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结合。
新闻文体都是以叙事为主,将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除了交代采访过程以外,可以将作者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作者的对事件的感受写入文中,也就是叙事和抒情、议论、描写相结合。
6、可引入背景材料。在文中可以将个人经验、相关研究资料或者是相关历史资料写入,可以使采访手记写得更为深刻。
下面,我为大家找两个例子看一下:《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和《在台北看到什么--大陆记者赴台采访手记》。
孔令辉远大亚洲名人堂采访记录 (旁白)看乒乓球赛是孔令辉三岁开始的生活,但往后的日子,他不仅是看,还要天天的在球场上嘶杀。
(孔)我觉得那个阶段失去了很多童年的乐趣。(旁白)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比赛的当中他从来不会笑。
(孔)我觉得参加比赛的这种重要性,有一定压力的时候,可能会是非常沉重的心情。(旁白)不过在一面面奥运及世界的金牌的后盾下,今天身经百战的孔令辉已经能够在赛后一展欢颜,露出一个27岁男孩的真性情。
从运动当中,孔令辉活出自我。(孔)作为运动员来讲,你不能每时每刻都回想过去,你要着眼未来,你要不断努力。
(旁白)知道孔令辉的人很多,但是要深入认识这位全球知名的球手为什么会成功,得从他身边几件事开始着手。这个访问让我们先从球拍切入。
主:你六岁的时候开始打乒乓球,那个时候我记得我曾经看到一篇报道上说,你父亲把一个断了把的乒乓球拍,用钉子钉了一钉,把这个胶皮还是用粘的粘上去的。第一面的乒乓球拍对你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孔:因为小的时候不是打专业的,随便拿一块板都可以玩。因为那会儿好的球板也不多,他就找了一块球拍,先颠球或先对着墙打,所以拿什么球拍对我也无所谓,也打不出什么感觉。
(旁白)第一面球拍打出了潜力,不过更重要的是,给他第一面球拍的是孔爸爸。 主:你觉得你在乒乓球上面的运动发挥,父亲占了多重要的角色。
孔:他伴随着我一直成长,从我儿童少年时期,包括青年,包括现在成年时期。因为在国内比赛他会给我做临场指导,而且直到现在在国家队训练,他有时也会指出一些中肯的意见,对我有一些指导。
主:父亲算不算是了解你最深,我指的了解不是个性上的了解,是运动上的,特别是乒乓球技巧上的了解最深的人。 孔:肯定是。
因为他本身也是教练,对我的关注肯定不同的。而且又是作为双重的教练和父亲的身份来观察我在比赛中的一些发挥。
(旁白)父亲给的是指导,但是队友们就是打球生涯中的一面面镜子。 主:球迷对你这样的高度关爱之下,会不会让你在球员之间的相处上面容易发生一些磨擦。
孔:我们应该是天天在一起,这个集体是非常融洽的,而且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我可能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要远远多于我父母,多于教练。
(旁白)当然在孔令辉口中的感情生活的另外一半也是他球场上的重要支柱。 主:你的人生在球场上开展得非常早,三岁开始看到乒乓球,六岁就开始学打乒乓球,这些起步比别人快很多。
但是你的感情生活已经起步了吗? 孔:应该。
已经起步了。
主:已经找到感情生活上面非常理想的另外一半了吗? 孔:找到了。还在需要慢慢地来接触,来观察。
主:感情生活来讲,对你在球场上的表现会有什么样的一个影响或互动? 孔: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我觉得这是两个方面。
但是如果发展得比较顺利,对你打球一定有好处。 主:为什么你会觉得有好处? 孔:这样不至于让你分心,这会是一种动力。
主:如果说跟你父母在球场上对你的关爱或对你的鼓励来比较的话,在感情生活当中的另外一半,她的重要性在哪里? 孔:在沟通上可能比父母更容易一点,因为两个都是同龄人,沟通更容易一点。 (旁白)另外还有所有运动员身后最重要的教练。
主: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乒乓球生涯影响最大的一个人,你会说是谁? 孔:影响。
一个人是吗?应该是蔡振华,蔡指导。
因为我觉得从我进国家队,这一步一步取得的成绩跟他都有很大的关系。 (旁白)是那面球拍,是父亲,是队友,女朋友以及至关重要的教练让孔令辉在乒乓球场上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出身哈尔滨的孔令辉念幼稚园开始打乒乓球,他从来没有想到这样一打就是二十年。 主:是不是因为你父亲是教练的关系,所以让你在三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乒乓球的时候,就会有这种想要打球的冲动。
孔:可能是吧。有点遗传的这种可能性。
主:你第一次看到球的时候,就会觉得你可以驾驭好它吗? 孔:没有。因为小的时候我父亲是教练,所以经常跟他去训练馆看他教他队员打球,我就在旁边玩儿,也没有想到以后会成为职业运动员。
小时侯六岁开始打,打了一星期以后,我父亲才知道我打乒乓球,才慢慢的鼓励我继续学习。 主:为什么一开始没有敢告诉父亲说你要打乒乓球? 孔:因为我小时侯住在幼儿园,就是一个星期回一次家。
老师让我打,打了以后,过了一星期我父亲来接我的时候,我才告诉他我刚开始学,打着玩儿,打乒乓球。 主:他的表情是什么,他的反应是什么? 孔:我记得他还是鼓励我,希望我能够打。
主:你会不会觉得你很有天分还是全部是靠后天努力学习出来的? 孔:每个人我觉得打倒后面,如果要打倒一定高度,都需要有一定的天分,才能够冲上一个台阶。小的时候,就是教练都说因为打球的感觉还可以,慢慢的这么玩儿。
但是到后天你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收获。我觉得这是后天努力要多一点。
主:对你来讲,在你年少的时候,年青的时候,这些练球的生涯是苦多于甘,还是甘多于苦? 孔:肯定是苦多于甘。因为做为运动员来讲是与苦与累分不开的。
而且在小的时候,必须要坚。
采访手记要以问答形式反应采访过程和内容 采访报告是对采访所获得的内容的整理,要反映采访过程没采访内容以及自己的体会(不少于2500)采访父母或名人
苏州才子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曾祖父起,世代在苏州经商,父母在皋桥开设酒肆。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史记》、《昭明文选》等史籍。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上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唐寅墓位于虎丘区,经整修,1986年10月22日对公众开放。 由于其潇洒飘逸、傲世不羁,又治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章,仕女画登峰造极,故被后人误解,留传许多风流传说,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其实他坎坷一生,贫困凄苦。可谓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无以报国的典型。 这是网上搜的,不知道对不对,我也不是很明白这种写作方法啊! 1、先确定采访选题。例如:某一残疾人士自强不息,终有所成。 2、再确定采访范围。例如:该残疾人士、他的父母、他的朋友等。 3、再确定采访问题。例如:生病缘由、求学经历、遇到困难、感人事迹、骄人成绩。 4、再确定采访时间。例如:先打电话或写信给他们,约好采访时间、地点等。 5、最后的准备工作。例如:学生证、小记者证、介绍信等等。 6、如多人采访,还要确定分工:某某提问,某某记录,某某摄影等等。 7、采访完毕,整理材料,写出新闻稿件。 这是采访方案.